秦始皇:天下皆朕、皇权独尊,“朕”字到底啥来历?专家:拆开看
我们都知道古代文字锱铢必较,往往因为声音平仄不同就能谬之千里。商周时期的称呼同样非常讲究,那时候国君有自己的专有称呼,比如“寡人”“孤”“不谷”等等。这些称呼都有严格的法令加以规定,常人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礼记曲礼》中规定用“寡人”来作为诸侯国君自称,用“孤”来作为北狄、西戎、南蛮等国君的自称,而“不谷”则是君王以下的九州最高长官的自称。“谷”的意思是善,“不谷”就是不善,所以老子说“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这些字眼显然都有些不吉,而君主依旧选用却大有深意。商周时期战乱频繁,各国君主对人才的重视日胜一日,同时也非常重视国中百姓的安定,本着“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的原则才有了这样的谦称,体现自己虽身居高位却未忘根本的心意。

而此时的“朕”,还并非君主专用,尤其是在秦始皇法令颁布前,“朕”只是天下百姓表达自己的常用语。比如甲问乙去哪?乙便会很自然说“朕去买菜”等等。
不过到了秦始皇这里,一切都变了样,也难怪说其是“千古一帝”,他对历史的影响真实无微不至。他虽然统一了天下国土,但远远不够,政治、文化、思想、或者道路都要统一。就连称呼也要统一。于是自我开创“皇帝”的称号,随后又将“朕”字独尊。秦法一出,天下魔不敢不从,僭越的人一发现全部极刑,直到今天“朕”字的身份象征已经根深蒂固想改都改不了呢。那么多称呼,为何独独钟情于此呢?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种说法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朕字并非古代的字形,现在左右的月关在古代也并非如此。古代的朕字并非简化,相对繁琐,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结构中便能看出一手拿着工具修补船缝的样子,而古代朕字最初便是代表船缝。所以古代的朕字左边不是月而是舟,右边也不是关而是灷(zhuàn),大意就是代表载着火种的船,听到这里多少能有一点领袖的味道了。

我们经常谈到我们的起源是在黄河流域,显然是依水而生,舟的作用不言而喻,既能渔猎又能交通,还能满载而归以象征财富。火种在全球的文明起源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火种的人往往都是身份地位不凡的人。二者组合便成了帝王的象征。从秦始皇开始后,这个字可以说整个东亚只有中国君主才能用,古代的朝鲜半岛即便是国王也依旧只能自称“寡人”或者是“孤”。

这一规定直到公元1897年才被打破,天朝上国被清朝丢得荡然无存,朝鲜也变成了“大韩帝国”,他们的国王开始称“朕”。可见秦始皇的“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与他的“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同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不愧是“千古一帝”,除了武功以外,想必放眼全球再无始皇帝这般影响深远的帝王了吧。
中国历朝历代为什么喜欢迁都?迁都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民族不断融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王朝变迁是历史必然趋势。新政权面对不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环境,为了实现王朝中兴,开启新的政治统治,常会决然地选择迁都。在尘封的历史长河中,帝国昌盛就能造福百姓,帝国败落便是生灵涂炭。一段段历史进程中,迁都演绎着封建帝国前进上升的轨迹,诉说着政权更迭的沧桑变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迁都那些事儿。逃避洪水,人不胜天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13:370002中越712炮战,打三千吨炮弹,叶帅:淮海战役后没见过这么多尸体
自越军丢失老山阵地后,便向我军进行猛烈反扑,妄图重新夺回这个咽喉要地...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调集了6个团、一万多兵力,悄悄地摸到了老山脚下——我军所驻扎的松毛岭阵地。越军趁我军重整旗鼓之际发动了突然袭击,场面顿时陷入了混乱。当时,我军在松毛岭的军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面对敌军的疯狂反扑,一时手足无措。面对不利局面,我军前线总指挥官立刻下令:关门,打狗!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1:51:540000惇妃打死宫女,乾隆皇帝怒不可遏,为何最后还是放过了她?
乾隆皇帝有着十个女儿,可惜半数早夭。他对这些女儿都很爱护,但最疼爱的却是最小的那一对双胞胎姐妹——固伦和孝公主。这两个公主是惇妃所生。惇妃本是低微之人,十七岁入宫时只是常在。她长得美丽端庄,却不得乾隆青睐。直到二十五岁那年,她才有幸被乾隆召幸一次。从此之后,惇妃就如日中天般高升。她先后被封为贵人、嫔、妃。二十九岁那年,她给乾隆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我要新鲜事2023-10-28 20:05:280000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触怒乾隆而失宠(死时规格仅与低级官员相同)
最近几年宫斗剧非常的受欢迎,前不久《如懿传》成为网上的热播剧,它是一部典型的清宫剧,其中由周迅主演的乌拉那拉如懿,则是以清朝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后——皇后乌喇纳喇氏为原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吧。清朝最悲情皇后——乌拉那拉如懿:我要新鲜事2023-03-17 21:21:080000明朝276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学霸家族”
明朝最强学霸家族,林姓一家人,四代人之间,出了三位祭酒、五位尚书,这在明朝276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林家是闽县(今在福建省福州市)人。《明史》记载林家第一代考中进士的,叫林元美,永乐十九年(1421))第三甲第105名进士。他做过江西抚州府知府,算个厅局级官员。林元美的精力,主要放在对儿子的培养和教育上。我要新鲜事2023-09-03 20:31: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