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73

朱自清弟弟朱物华,87岁被自行车撞倒,最后竟惊动中央最高领导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42:240

1989年秋天的一天,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个87岁老人像往常一样步行去上班。

路过一个交通路口的时候,他被一辆突如其来飞奔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在地,不能起身。

骑车的小伙子见状,连忙丢下自行车上前搀扶老人,并及时地将老人送到医院。

当老人的家人赶到医院后,小伙子才知道老人的身份,本来就懊恼的心情更加愧疚。

但是老人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嘱咐他,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并让交警不要处罚他,小伙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最终,这件事情惊动了中央最高领导人。

这个老人是什么身份?为何他受伤的事情会惊动中央最高领导人?

这位老人名叫朱物华。

说起这个名字,可能我们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如果我说江泽民、杨振宁、朱光亚、邓稼先、马大猷、严恺、这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栋梁之才,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这些人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各个领域的人才,都为国家科研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都是朱物华的学生。

朱物华于190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邵伯镇,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朱自清。

朱自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朱物华和哥哥朱自清一文一武,有“北有朱自清,南有朱物华”的美称。

从小到大朱物华都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也非常优秀,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喜欢研究。他5岁进私塾读书,学习经书、古文;1909年,转入扬州第一小学学习;191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扬州第八中学。

中考时,他同时报考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上海交通大学这两所学校,都被录取。

朱物华想去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自己一直都非常感兴趣的理工科。

这和父亲的想法是有分歧的,因为父亲的想法是去南京高等师范读大学,目的是想让他

早毕业,早点挣钱。

哥哥朱自清知道弟弟的想法后,觉得弟弟应该去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为了让弟弟能上心仪的大学,朱自清表示自己愿意节衣缩食,供弟弟上学。

最后,朱物华如愿以偿,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在大学期间,朱物华学习非常刻苦。无论寒冬酷暑,都坚持每天去自习室读书,认真研究,如饥似渴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精神的食粮。

在大学里他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由此对电子领域的探究更加痴迷,学习也更加深入。

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他选择水银整流器的电耗为自己研究课题。

经过刻苦研究,不断地实验、记录、更改,在1924年顺利完成论文《水银整流器的管中电耗》,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

同年,朱物华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两年后,朱物华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博士生毕业论文《滤波器的瞬流》。

在当时,这是课题是属于电子学科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他的论文中,对苏联电力线路上使用的除带滤波器——屏带阻波器设计进行研究,对中电参数如何选择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见解。

并且,他设计了新的电路,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当时,这篇论文在国际轰动一时,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在之后一年里,他先后到了英国、比利时、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9个国家,参观了先进的实验室和工厂,其中包括剑桥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实验室。

在卢瑟福的实验室里,他学习了离子、电子及离子辐射的理论,大大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电子领域的研究。

他还在中国电子学报上发表了电力线路上的载波通道中噪声的相关分析论文,在电子技术等刊物上发表了电子战争等论文。

朱物华觉得当时的祖国更需要自己,于是他放弃国外更好的资源和生活,在1927年8月回到祖国,到广州中山大学应聘担任物理系教授。

他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想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更多的人,让他们能像自己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报效祖国。

同时,他想着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工作的需要,1933年,朱物华辗转来到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讲授“无线电原理”、“应用电学”。

他总是亲自带领学生做实验,教授学生学习相应的测量技术、操作技巧和演算方法,引导学生从验证实验结果数据与理论计算的符合程度中思考问题,以加深对有关原理的理解。

除此之外,他还主张建设适应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实验室,以方便学生开展研究。他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向未知的科技领域探索。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在战争中南迁至昆明,朱物华转到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教授,在工学院电机系教授“电信网络”的课程。

期间,他还在理学院开设“无线电原理”等课程。

在这里,他教育了一大批莘莘学子,不只传授他们知识,还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朱物华受聘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担任电机系教授。

在这里,朱物华教授继续在教育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培育了大量的国之栋梁,其中包括学者、科学家。

他还培育出了一大批中国先进的科技工作者,科技领域的研究者,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朱光亚等。

在朱物华的课堂上,他从来不照本宣科,也不用看教案,而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授课方法、自己的讲课体系。

由于知识系统的高度完备,他在课堂上,总是能激发起学生对于未知科技领域的兴趣。

由此,他的课堂总是能够激励学生向着未知的科技领域不断探索。他的课堂上,每次都座无虚席。

江泽民每每回忆起在交通大学上学的时候,都会记起在朱物华的课堂上,听朱物华用英文讲《电力传送》课程的画面。

江朱两家是三代世交,从祖父那辈起就交情匪浅。

江泽民的父亲和朱物华的哥哥朱自清在扬州八中是同学好友,江泽民与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又是初中同学,所以江朱两家的关系密切。

江泽民除了称呼朱物华为“老师”外,还会称呼他为“二叔”。

朱物华在1956年春,受邀参加了制订国家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会议。会议需要确定前往苏联参加“热工仪表自动控制会议”、南斯拉夫参加国际科学会议的中国代表。

最终,中央委员派朱物华参加这次会议,但是由于经费不足,使他陷入为难的境地。

当时,江泽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考虑到朱物华教授此前对电子部的卓越贡献,决定由电子部承担一些经费。

就这样,朱物华教授才得以顺利参加这次重大的国际会议。

会议期间,朱物华实地参观考察了苏联、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三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厂。

在当时经费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他克服艰苦环境带来的困难,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

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在电子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21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海上军事工程研究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其中,海军战舰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谁来做这项研究呢?这时,国家领导人想到了朱物华教授。

但是朱物华一直以来研究的都是电子领域,对声学领域鲜有涉猎。

这项任务对于朱物华来说,无疑是艰巨的。而且他当时年龄也不小了,这个时候再耗费心血去研究一个根本不熟悉的领域,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朱物华觉得,只要国家需要自己,自己就应当义无反顾的去努力,便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声学领域的研究当中去。

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断地翻阅书籍,查找各种资料并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

在此期间,朱物华翻译了300多篇国外的论文,并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ITTC上发表了“空化噪声试验中桶壁效应的测量”论文。

此外,他在美国离岸力学和极区工程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数据处理在模型螺旋浆空化噪声测量和分析中的应用”等论文。

在声学领域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使我国的军事水平有了巨大提升。

由朱物华主持的第一次水声规划会议,1963年在北京召开,会上主要讨论了中国开展水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规划、建设研究所、工厂的规模、高校急需培养人才的问题。这些都是国家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决定了对水声领域的不断探索,朱物华从1964年开始在全国招收水声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他在水声工程学科上培养了很多人才,一共培养了16名硕士,6名博士。

到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水声专业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的水声行业的各个领域中。

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了国内有关部门的技术骨干力量。

有了先前的研究和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大量培训之后,他在1965年主动承接水声设备研制任务。这是某项国家重点工程的组成部分。

他带领学生进行水听器声强法测量水中升功率的研究。

这在当时的国内是首次研究,研制的结果也使中国在水中声功率测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声振关系中,对声场计算中特征频率下的唯一性问题和奇义积分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独创解决办法。

他在1970年10月,率领有关教师协同有关研究所与工厂,一起研制一种综合声纳。

研发的样机战术技术性能、功能等都优于优于当时的类似仿制品,综合性能也很强。

这在声学领域又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在朱物华长达68年的教育生涯中,68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在大学教学第一线,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

他在无线电子学家、水声工程等科技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电子领域和水声领域的奠基人。

在教学上,他还编著了《电器自动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电信网络无线电技术基础》、《信息论水声工程原理》《动力系统中频率的自动调整》等教材。

1987年1月4日,在朱物华执教60周年、85寿辰的庆祝会上,江泽民亲自到场,为朱物华教授执教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题写了书名。

1998 年3月12日,96岁的朱物华与世长辞。

当天下午,上海交大收到了江泽民总书记亲笔签名的第一份唁电。

参考文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