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忧心忡忡,张国华一番话打消疑虑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向我解放军发起挑衅,并不顾劝阻产生了越线行为。而在我方前去交涉时,印方主动向我方发起肢体冲击,解放军同印度军队进行了以少对多的防御战斗,最后成功将印方军队赶出我国领土。
其实,这并非印军首次在边境线上制造摩擦和冲突。1962年,印方曾主动入侵我国西藏领土,在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却陷入了思虑之中。
而后在张国华的解释下,毛泽东终于下定决心,正式派出军队,对印度开启了自卫反击战。那么,当时的毛泽东到底在担心什么事情呢?而张国华到底给毛泽东说了什么,让毛泽东下定决心,正式出兵攻打印度的呢?
二战后,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争霸,其他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安全,不得不加以联合与团结。故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便在第一时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而且在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印度也是最先公开表示支持的。所以,对于朋友,中国向来都是友好的。
在1951年时,印度爆发了大面积的饥荒,尽管当时的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困难时刻,但为了朋友,依旧咬紧牙根,对印度的饥荒进行了全力援助,最终为印度筹集到了粮食,给了印度最大的帮助。
此事过后,印度国内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表示:“中国是印度的好兄弟”。
但没过多久,印方便将中国对他们的恩情忘的一干二净,不仅开始敌视中国,而且在中印边境上更是频频制造摩擦。那么,为什么从前的好朋友变得如此这般忘恩负义呢?其实,主要原因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统治印度时随手划下的一条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本来这条线在当时并未被认可,可在印度获得独立之后却将之当了真。不仅要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而且要求中国将侵占的印度领土归还印度。但是,我国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所以对于印度的无理要求置之不理。
于是,在1951年,印军在没有经过我方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跨过边境习惯线对中国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了侵略与占领。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所以一时无暇顾及印度方面的骚扰,而这却助长了印度方面的嚣张气焰。
几年之后,印度为了实施自己的阴谋,竟将问题搬到了国际上。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所以苏联一方在中印的边境问题上不仅明显具有偏袒印度的言行,而后更是公开宣布承认印度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是合法的。
这一举动无疑大大增强了印度无耻行为的合理性,同时也给了印度继续同中国顽抗的信心。而且,看到苏联已经搅合了进来之后,美国也坐不住了。向来看不惯中国的美国,不仅给印度帮腔,而且还给其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就这样,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下,再加上当时印度国内的各种媒体报纸对印度政府入侵中国领土的行为的大力吹捧,印度政府越来越认不清自己的实力,变得越来越膨胀了。
终于,在1960年的时候,印度政府提出了所谓的“前进政策”。他们将从中国侵占领土的数量从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2.2万平方公里,同时还在这些中国的领土上设置了43个的军事据点。
种种行为,都昭示着印度的狼子野心。现在看来,当时印度的行为完全就是侵略行为。可中国一直都是以和平为主的,所以,尽管问题已经恶化到了此种程度,但中国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和平解决问题的希望。
而为了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周恩来总理甚至亲自前往印度,提出希望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来化解双方的矛盾。但是这个友好的建议一被提出,立刻就被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以极其傲慢的态度拒绝了。

既然没有了和平解决的可能,那就只能两军对阵,用武力来论输赢了!然而,就在对印作战被提上日程的时候,一向雷厉风行的毛泽东却陷入了深深得思虑之中。
那么,伟大领袖究竟在思虑什么呢?难道说,对印作战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当时,毛泽东在得知印度对我国军队进行炮击的消息后,曾无奈地表示:自己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有想明白印度为什么要搞我们?但是,忘恩负义的是印度,我们是被迫防御。如今印度步步紧逼,打是要打的,只是毛泽东对于此次战争的顾虑还是极多的。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度不安定的状态,先是与苏联关系破裂,不仅使苏联方面将大量的援助撤走,还强迫我国还款;除此之外,以美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也对我国做出了全方面的制裁,甚至宣称“任何一个士兵可能用到的东西都不可以运送到社会主义国家”。
外患如此棘手,而国内也是问题多多。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严重的政治风波,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工业生产都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当时国内的人均GDP甚至不到印度的百分之八十。
而且,全国的粮食储备也不足以支撑解放军战士们在前线的消耗。要知道,当时的边境战争,表面打的是武器装备,其实根本上还是在比拼国力。所以,毛泽东作为当时的国家领袖,心中有此忧虑实在不是杞人忧天。
除了宏观方面的考量之外,毛泽东还担心细节问题。当时中印边界之争的焦点在高原地带,那里条件恶劣、气候寒冷。我们的战士是否能够适应战场环境,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后援兵力等。
考虑周全的毛泽东甚至已经做好了对印战争结果最坏的打算。可即便如此,毛泽东还是还是无法下定决心。于是,便问了当时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这场战争,我们究竟能不能打赢?”第二个就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失败了,后续我们该怎么办?”
而张国华在听,了这两个问题之后,说出了一番话。而正是这番话,让毛泽东下定了对印出兵的决心。那么,张国华究竟对毛泽东说了一番什么话呢?

面对毛泽东的这两个问题,张国华不慌不忙地说道:“我们国家光是在西藏地区的粮食储备就达到了两亿多斤。所以,在粮食储备的问题上是可以不用担心的,支持我们打完这场战争是完全没问题的。”
其实,张国华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毛泽东的问题。但就他的话中,我们都能够看出:在张国华眼中,此战印军是必败的。虽然二战刚结束没几年,印军也曾在战争中被称作“王牌”,但当时的解放军战士都是百战余生,整支部队也正处于战斗力的巅峰时期,所以在张国华心中,赢得战争是没有悬念的。
所以,张国华话一出口,毛泽东便知晓了他的意思。故而第二个问题张国华还没开口毛泽东便替他说道:“打不赢,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实力不够,就算是输了,被占的地区,我们有朝一日一定还是会打回来的。”
于是同年10月20日,中国正式向印度发起了自卫反击。在第一个阶段时,解放军的主要对手是有着印度王牌部队之称的印度第七旅。虽然这支部队在二战中确实声名在外,但在中国解放军面前,曾经的“王牌”却不堪一击。
当时我方部队带领作战的领导人在分析了印度第七旅的作战战术后发现,印度军队采用的是英国部队在作战时的的特点,排兵布阵时将主力过于集中在中部,这样就导致两侧的防御薄弱。因此,只要迅速对印度军队进行两面夹击,那么印军就是瓮中之鳖。

所以,在这种正确的战略指导之下,开战不到24小时,印军第七旅就被解放军全面击败。
10月24日,我方为了不徒增双方的伤亡,从贯彻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出发,对印度表明希望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印度却拒绝了中国的好意。他们认为第一阶段的失败只是战略上的失误,只要调整战略,依旧能够取得胜利。
于是,十一月中旬,印度调动3万大军开往中印边境,希冀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兵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故技重施的结果只能是重蹈覆辙。两天后,印度费尽心思组织的强大攻势再度被解放军全面瓦解。至此,印军再也无力阻止大规模的反击行动,而中印边境之战也宣告结束。
在这次战争中,我国军队以伤亡1419人的代价将印度第七旅全歼,并将其后续部队打的溃不成军。让印度领教了中国的厉害,也让其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得知印度全面溃败的消息后,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中国军队的坚不可摧。
而解放军也通过此次战争,再次向无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统一的决心和能力!

中印边境之战虽然以中国的全胜而告终,但要知道的是: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毛泽东,他的战前担忧不无道理。
中华民族固然热爱和平,更愿意为了和平而作出努力。但是,如果有谁认为中华民族会为了和平而没有底线的忍让,那他就打错了算盘。
因为,我们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我们也从来不会惧怕战争、无视挑衅。但凡有谁敢在中国面前不规矩、不老实,那么迎接他的将会是最猛烈的回击!
山海经史前文明,科技发达迅猛(黄帝拥有宇宙飞行器)
我国真正有文化历史的记录是从夏朝开始,那么夏朝之前呢?那些都是摸不不清的故事,而且已经是神文化了。已经是属于山海经史前文明了,那么那些故事是真的吗?经历史学家发现,山海经里的一些灾难记录譬如洪水,经过现在的考证发现都是非常准确的。原来山海经史前文明是真的存在的。山海经竟是真实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33:150000潘姓起源和来历:毕公高儿子季孙封于潘地(以邑为姓)
潘姓主要源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在西周初期的时候,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赐封于毕地,而建立了毕国,毕公高的儿子季孙又封于潘地,最终以邑为姓形成了潘姓氏族。当然还有少部分则是和其他姓氏一样,源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潘姓起源和来历1.起源自姬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26:170000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上的后宫,真有佳丽三千么
《旧唐书》记载:开元、天宝中,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也就是说,后宫中Z大规模的女性群体是“宫女”,并不是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明朝,朱元璋因为担心后宫的妃子、皇后等人和官员勾结,所以修写了《女训》,用于管理后宫的家法。能进宫当宫女的,都是经过海选被选出来的良家妇女,身世清白。我要新鲜事2023-09-03 20:40:130000古代皇宫里的对食夫妻 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畸形关系)
对食夫妻是在封建王朝下的畸形感情。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除了一些达官贵族之外,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比较惨的,有人可能觉得。生活在皇宫里的太监宫女。应该要比普通百姓生活舒服许多。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来说,他们的生活也是相当的悲惨,太监自然不用说了,在进宫之前已经割掉了自己的命根子,在古代那个繁衍后代很重要的时期,太监很有可能是一家的耻辱。对食夫妻我要新鲜事2023-07-17 20:58:320001陈后主陈叔宝很可怜,可风流韵事却多得很!
陈叔宝登基之初,就面临着弟弟陈叔陵的叛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叔宝遭到了刺伤,但幸运地逃过一劫。然而,这个事件似乎预示着他日后江山不稳,陈叔宝的统治开始被质疑。他以放纵饮酒作乐为乐,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北周的宣帝去世后,北周贵族杨坚掌控了朝政,并建立了隋朝。隋朝发动南征,陈叔宝对此却漫不经心,他认为北齐和北周都来过,最终吃败仗离开了,所以他对隋朝的进攻并不放在心上。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14: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