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爱的长子朱标,若朱标没死朱棣不会造反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所有儿子中最受喜爱的一个。若是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后来明朝的历史就会全部改写了。若是朱标还在,燕王朱棣后来就不可能造反,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也就不可能存在了。然而历史早已注定,那么朱标的死因,有究竟是什么呢。
朱元璋长子朱标

明朝历史中的人物,可能知道朱标的并不多,至少比知道朱允炆、朱棣的少了许多。其实朱标是有着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所有的儿子中,朱元璋最喜爱的一个。朱标一开始,便是不可撼动的太子。

而且朱标此人也非常的有声望,且与兄弟姐妹都是十分和睦的相处,若是朱标继承皇位,当然是无话可说。然而要怪就只能怪朱标太短命了,还未继承皇位就去世了,至于朱标的死因,在历史上也是颇具争议的。
朱标的死因之谜

根据清朝张廷玉奉命编撰的《明史·第115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有寥寥几笔,说是风寒,就把这个温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但是根据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记载,朱标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这和明朝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中写的朱标的死因雷同,不过,这两种解释似乎都难以让人信服。于是朱标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也就成为了历史上的谜团了。
若朱标不死则可镇住朱棣

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继承人,后来朱允炆继位,但在位没多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造反,夺走了皇位。不过这也是因为朱允炆太过心慈手软,明明知道朱棣对于皇位一直就虎视眈眈,却还放了他一马,最后反而被朱棣卷土重来。

而如果朱标没有死的那么早的话,继承皇位的是朱标,那么朱棣可能根本就不会造反了。当然这也是非常的有根据的,首先就是朱标本身就威望极高,并且也有执政经验。因为从小,朱元璋就把朱标作为继承人在培养,疼爱有加,废了不少苦心。

还有就是朱标甚得人心,朝野上下倾心。朱标很不像他老爹,朱元璋脾气火爆,而朱标温文尔雅。他生于安乐,却无纨绔之习,忠厚,能尽心受教,对大臣老师十分恭敬。不止对群臣,对宗亲也是。朱标为人友爱,作为大哥十分爱护弟弟们。所以若是朱标极为,那绝对是所有人都甘愿臣服的。

那么结果也可想而知,朱标威望极高,人心所向,这一点就让燕王造反的企图消了一大半。并且做储君多年,朝中群臣愿意听命,就算朱棣造反,也不一定打得过。所以若是朱标还在,朱棣是不敢造反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没有如果。
清朝统治者严禁缠足 为何“三寸金莲”之风反倒愈演愈烈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其中最著名的是“剃发易服”,要求汉族男子剃发易服为满族服饰。同时,清朝也曾数次颁布禁止汉族女性缠足的法令。尽管剃发政策广泛执行,但禁足法令却无法阻止“三寸金莲”之风愈演愈烈。1.清朝统治者严禁缠足我要新鲜事2023-07-20 19:02:580000诺曼底号沉船事件是真实的吗:真实历史事件(胡佛统治期间)
诺曼底号沉船事件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其发生于1870年3月17号的晚上。诺曼底号在出发之前被装载了大量的货物、许多粮食,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救生设备和衣服都被运上了诺曼底号,并且堆放的并不整齐,船舱里到处都是这些东西。正是由于杂物的胡乱堆放,使得工人们在进行作业时不小心将火花引燃到了这些物体之上,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一、疑似为黑手党操控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0:250002好色老虎罗荫国:养60名情妇敛财上亿,2011年被抓供出300名贪官
2011年2月10日,时任广东省茂名市市委书记罗荫国乘车来到广州。罗荫国此次广州之行,是为了参加省委关于紫金矿业溃坝事故调查的会议。此次事故共造成22人死亡,超过1300户房屋损毁,是罕见的生产安全事故。来到目的地,罗荫国还呆在车上思索如何开脱责任,这时两名工作人员走上前来敲响他的车窗:“罗书记,请您下车一趟。”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8:26:4400013顾恺之简介: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曾作《洛神赋图》)
古代艺术形式与现代大不相同,其中画作也是格外不同,不过仍然有不少传世名作流传下来,比如说顾恺之就是古代一个十分厉害的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洛神赋图》,那么顾恺之到底还有哪些代表作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顾恺之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56:520000汉匈和亲 为何素来都是公主远嫁匈奴(政治因素)
汉朝和匈奴和亲一直都是公主嫁到匈奴,因为生活习性不同和政治上的原因,汉朝皇帝从不娶匈奴公主。和亲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能够获取一定利益的,政治联姻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每个朝代里面都会有一些和亲,最多的一个朝代是汉朝,其中最有名的是昭君出塞,能够缓解汉朝和匈奴之间的矛盾,但从来都没有匈奴的公主嫁到我国的。生活习性都不一样我要新鲜事2023-03-25 18:53:3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