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48

分别73年后,108岁女兵终于再见丈夫照片,一眼认出哭得像个孩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6:460

2015年,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湖南长沙有那么一座不起眼的房子,里面是一位不起眼的老人,正对着一张照片在哭泣。

她叫周秀莲,时年108岁,是一位抗战老兵。

平日里很注重形象的老人此刻却哭得像个孩子,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痛击着在场所有人的灵魂。

没有人敢,也没有人舍得发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声音。

这是他们对这位老战士由衷的尊敬,也是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敬畏、同情。

杨平和周秀莲年轻时照片

照片里的那个人叫杨平,是周秀莲的第一任丈夫,同时也是一位为国捐躯的烈士。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内也达到了抗战的高潮。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蒋介石决定创立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

杨平积极响应号召,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告别了35岁的妻子周秀莲。

当时谁又能想到,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周秀莲对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提出了自己唯一的一个愿望:“我想要一张杨平生前的照片。”

周秀莲

面对周秀莲的这个要求,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虽说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交互变得十分便利,但杨平牺牲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互联网,更没有如此详细的人口普查。

想要在茫茫历史中找到这个杨平,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是一位已过百岁的抗战老兵的愿望。

周秀莲表示:自己已经到了这个岁数,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就没了。自己也不是什么不知足的人,现在国家和平安定,比什么都好

只是觉着,七十几年没见丈夫了,想看看他

听到这里,志愿者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他们都明白,没有这些舍生忘死的老兵,就没有现在和平安定的新中国。

一行人答应了周秀莲的愿望,随后又将情况汇报给了湖南老兵之家,并主动要求加入了资料搜寻的行列。

这是一个漫长到飘渺的过程。

他们从周秀莲那里得到了五个线索:一、姓名,杨平;二、籍贯,湖南长沙;三、杨平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四、杨平前往缅甸时任第五军上校大队长;五、杨平牺牲于1943年6月。

湖南老兵之家

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先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了最基础的资料筛查,通过搜寻各大网站、文章、报刊和贴吧来找出和杨平有关的所有消息。

虽然这些资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志愿者们的搜寻范围,但是因为时代太过久远,他们能找到的也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并没有相关的照片信息

志愿者们的一鼓作气就好像打在了棉花上,明明知道那个人是谁,却偏偏无法得到更加详实的信息。

一番调查无果,志愿者们却并不气馁,开始着重利用第三个线索:黄埔军校第六期的毕业生。

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非常。

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必然会对校内人员进行登记,只要杨平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那档案里就一定有他的信息!

在一个明确的目标下,志愿者们很快就找到了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的信息。

但是造化弄人,杨平这二字,档案只字未提

面对这样的情况,志愿者们甚至对老人提供的阳平这个人的信息有了质疑。

“会不会是老人记错了?毕竟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我相信她不会记错的。”一位叫贺佳的志愿者站了出来,他表示周秀莲连孙中山孙先生的《总理遗嘱》都能熟背,不可能记错自己丈夫的信息的。

总理遗嘱

他认为这很有可能和那个年代姓名方面的文化有关。

民国时期依然有很多人会用“字”,或是其他的别名。

很可能杨平就属于这种情况,才导致他们在档案中找不到这个名字。

这一番发言不仅鼓舞了士气,同时也给其他志愿者带来了灵感。另一名志愿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手上的这份档案资料可能有残缺

一时间,颓靡的众人又有了希望。

他们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力量,微博、公众号、以至于各种群都成为了他们寻求帮助的对象。

他们的行为在互联网卷起了一波不小的浪潮,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加入这场“寻找杨平”的活动中来。

先辈们将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用他们的血肉为后辈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如今,终于是有了“报答”他们的机会。

很快,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就收到了网友送来的消息:浙江博物馆有完整的黄埔军校资料库

贺佳等人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浙江,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位老人的期盼,是一位108岁抗战老兵的期盼。

皇天不负有心人,贺佳他们终于在浙江省博物馆找到了杨平的信息,并且里面还附带了照片。

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照片已经模糊得认不出来了。

一时间,所有人的心情重新跌入了低谷。

但他们并不甘心就此失败,而是更加废寝忘食地搜寻信息,他们认为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也不忍心把这一结果告诉周秀莲。

哪怕知道这很可能是无用功,也要尽最大的努力。

白驹过隙,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志愿者们还是没有更大的进展。

他们商量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把那张模糊的照片交给周秀莲。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正从台湾顺着互联网飞速赶来,闯进了湖南老兵之家的邮箱。

台湾国史馆的资料库里,有一张杨平将军清晰的照片。

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就接收了台湾志愿者发来的照片,并通过和之前模糊照片对比得出了结论。

这,很有可能就是周秀莲等待了73年的杨平。

谁能想到,这一场志愿活动最后居然是海峡两岸志愿者一同完成的。

当志愿者将打印出来的照片递到周秀莲手中时,老人对着照片哭了出来:

“我已经七十多年没见过他的样子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周秀莲向众人展示照片

七十多年前,那些逝去的时光,跟着这张照片,重新又浮现在了周秀莲的眼前。

少女还待闺中,妻子还待归郎,儿女还待还乡。

和大多人一样,周秀莲也怀念着她的学生时代。

“那时候啊,糖油粑粑是五分钱,平常人家是不舍得买的。”老人说得很大声,从她嘴里发出的声音依然是中气十足。“一块钱能买十好几斤米呢!”

“我那时候能爬好高的树,学校里还很少有人比得过我。”每次讲到校园时光周秀莲就会提到这件事,她的骨子里和那时候的女性就是不同的。

有的人称之为“野”,也有人说她这是不端庄,但在我看来,这是真性情。

因为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周秀莲老人

“个性”这两个字好像贯彻了周秀莲的一生。从一个爱爬树的少女,长成一个随夫出征的妻子,到一个教村里人打麻将的老人。

看似搞笑,实则迷人。

如此有个性的女子,正好迷住了杨平。

两人相识于乱世之中,杨平一眼就看上了这个身上带着独特的新时代的味道的女子。

不久之后,他们就走到一起组建了家庭。

周秀莲

在周秀莲的口中,杨平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丈夫。结婚之后,杨平从来没跟她生过气,什么事都让着她。

但是,作为一个军人,杨平也有自己的职责必须去履行。成婚后不久,杨平就要回到部队中去了。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家庭都会面临这样的别离,运气好的是再见,运气不好的就是永别。

但周秀莲一直是一个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人,她没有选择在家里做一个相夫教子盼郎归的传统好妻子,而是收拾好东西,随着杨平一同前往军伍,成为了部队被服工厂里的一份子。

从此,他在前线为她挡下了一切枪火;而她在工厂保障着他的后勤供给。

当时前线正告急,她们后勤被服厂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周秀莲凭借自己的织绣手艺很快就赶上了其他工人的进度,被安排到了服装制作的主要岗位,每天都是到了凌晨三四点钟才能休息。

因此,老人还落下了手臂痛和腰痛的毛病,常年需要靠擦药来缓解。

忙碌的织工

但老人总说“这没什么,这没事的,至少我还活着。”

这一段军旅生涯从周秀莲的嘴里说出来平平淡淡,但是所有听的人却尝到了其中的苦涩。

在被服厂除了要没日没夜的工作外,每当军队转移阵地的时候,她们也要一同转移。有时候骑马,有时候骑骡子,一骑就是一整天,两边腿肚子又麻又疼。

“我们女眷要把帽子戴得低低的,遮住额头,再把脸遮住,怕日军认出是女人。”周秀莲说着把手遮在了头上,好像给自己戴上一个兜帽一样。

周秀莲老人

男儿戍边镇四方,女子捣衣思故乡。奈何锦书难书书不尽,只知边声迢递频传急。

郎军妻务的生活并没能持续很久,不久之后,因为战场形势的需要,周秀莲和杨平最后只能各自奔赴不同的战场。

直到十年后,杨平与周秀莲匆匆见了一面,随后赴缅参战,迟迟未归。

两相对望、千里迢迢一心相系,却终是今生相伴、来世再惜。

“见他们来了那么多人我就猜到了,只是我总要等他说出来的。”周秀莲一边说一边流泪,1943年的那一天是她最不愿记起却又不得不去回忆的日子。

那日夜里她照顾好了孩子,又拿出杨平寄来的信看了两遍准备睡下,门外突然来了客人。是几位太太,后边还跟着一个军官。

两人对视了很久,军官才开口:“杨平在6月20日作战时英勇殉国。”

她当然是哭了的,连着好几个晚上都在哭,哭得昏天黑地。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杨平回不来了,她也还要照顾孩子。

杨平的死给周秀莲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上还要照顾孩子,周秀莲便和上级递交了辞呈,带着丈夫杨平的遗物回到了长沙。她也没什么想要的,只想守着丈夫遗物和孩子,平静地过完余生。

奈何日寇作乱,民不聊生。

1944年长横会战,日军妄图占领长沙,诸多亭台楼阁霎时间化为灰烬。

长横会战

慌乱之中,周秀莲只来得及带上两个孩子随城中百姓逃难,周身细软都留在了那座老宅之中,随着日军的炮火一同化为了灰烬。

一段颠沛流离后,周秀莲遇到了之前被服厂的上级邱清泉。邱清泉给了她一百元的现金帮助,还安排她回被服厂工作。如此一来,周秀莲的生活总算是好了一些。

1949年,一切都尘埃落定,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生。

这时候有人找到了周秀莲,给了她飞机票和军干票,让她去台湾过“好日子”。

周秀莲拒绝了。

“走了那么多地方,还是湖南最好。”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周秀莲已经不想去思考这些乱七八糟的琐事。

她只在乎长沙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只想在这片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上走完自己剩下的日子。

这时候周秀莲已经改嫁给了杨平的堂弟,两人还有了孩子。

在政府政策补贴下,一家人过得也还算不错。

经历过诸多大起大落的周秀莲很满意退休后的生活:足够一家人住的大房子,几亩闲时能去看看的田地,还有热闹的乡里乡亲。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能陪她打麻将的人太少了。

周秀莲有三大爱好:织绣、栽花、打麻将。

前两个爱好很多老人是有的,这第三个“打麻将”,在当时的农村会的人可不多。但老话说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会的人少没人玩怎么办?教呗。

就这样,村子里一些婆婆在周秀莲的教学下成功加入了“麻将大家庭”。

专心搓麻将的周秀莲

到如今,周秀莲已经到了114岁的高龄了,先前陪她打麻将的老人们大多也已经老去。

独留下她,算上影子都凑不齐一桌的。

现在周秀莲也就等着孙子孙女回来,或是有客人的时候会把麻将摆出来,时不时对着麻将桌瞟几眼。

周秀莲和家人、访客

大家看出她的意思,也就会陪她打上几圈。

周秀莲的牌技很好,再加上大家也心照不宣地让着她,多半都是她胡牌。

胡了牌的周秀莲就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像个孩子一样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

访客们见她这样开心,自己的心情也莫名跟着好了不少。

如果是平常家里没什么人的日子,周秀莲就会拿起挂在床头的毛线球,随便打点什么。或是给门前的花浇上些水,陪这些老朋友说说话。

(周秀莲)

除此之外,周秀莲还有一项常人所不知的绝技:作诗。

周秀莲的文学功底极好,曾经和宋美龄也打过一些交道,算是英雄相识。

早些年有志愿者给她送上一副:

“秀目远瞻高,携手英豪,战马齐驱桥与路,

莲心良带苦,化身宝婺,国人共仰月和云。”

的对联,她当即就回赠:

“ 慧敏灵犀玄妙手,

芬芳气质婉柔肠。”

“慧芬”正是其中一位志愿者的名字。

之后周秀莲陆续给几位志愿者都作了几句藏头诗,惊叹了在座所有人,纷纷感叹“木兰高寿尚能文”。

马上周秀莲老人就要迎来她的第115个生日,也早已了却了再见丈夫“一面”的心愿。希望老人今后能够心无顾虑、平安幸福地渡过晚年时光。

参考资料:

相关采访;微博;湖南老兵之家

109岁抗战女兵周秀莲的麻友故事;潇湘晨报;伍婷婷

抗日英雄传记;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民图书出版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