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10年不得升迁,毛主席看完一京剧后,关照:此人现任何职
1964年6月,山东省京剧团编排的《奇袭白虎团》被搬上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的舞台上,剧中描述的是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志愿军部队痛击南朝鲜(韩国)首都一师白虎团的战役。
首次演出效果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以及朝鲜代表都前往观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年8月,毛泽东也在北戴河观看了《奇袭白虎团》。众所周知,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戏曲十分喜爱,因此在观看这剧时,毛泽东看得十分入神。
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对主角严伟才高度赞赏。随后,他问旁边的政治处主任肖华:“这个人他还在不在,现在任的什么职务?”

肖华回答道,不大清楚,这个需要调查。那剧中的严伟才到底是谁?他到底立下了什么功劳?
严伟才的原型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1926年,杨育才出生在汉中勉县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里。
因家境贫寒,杨育才七岁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羊,十三岁时为了避免国民党抓壮丁只身逃到了外地,生活因此过得十分艰苦。
1948年,因父亲早逝,杨育才从外地回家奔丧,但是被阎锡山的国民党部队强行捆去、当了壮丁,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次年随着山西全境解放,在苦海中挣扎的杨育才迎来了曙光。当年杨育才便加入了解放军,后来又因表现出色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起反击,杨育才也跟随人民志愿军第68团自愿赴朝作战。
因机敏伶俐、作战勇敢,杨育才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慢慢地获得了身边战友的认可。
但这并不意味着杨育才的工作没有危险。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不仅仅是敌人强大的火力,还要面对着当地严酷的气候,因此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在一次战斗中,杨育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就在这时,一块一厘米长的弹片疾飞而来,打入了他的后脑勺。
然而,专注于作战的杨育才,竟然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突然发现,他的后脑勺那里鲜血直流。
杨育才伸手一摸后脑勺,才发现刚刚打过来的弹片还有一半在脑袋外面露着。于是,他一狠心,竟自己把弹片拔了出来。
还有一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杨育才从600米的高山上滚落。幸亏最后挂在了一棵树杈上,才因此幸免于难。
类似这样艰险的经历,杨育才在朝鲜战场上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了。
但要说最惊险、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朝鲜战事临近结束的那一场战斗......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已经全部达成协议,然而此时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的名义强行扣留了2.7万被俘朝鲜人民军(含志愿军50名),并宣称要继续打下去。

对此,毛主席做出指示:“停战签字要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十分必要!”既然南朝鲜想打,我们中国人就奉陪到底!
1953年7月,志愿军总部准备发动金城战役。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场战役是一场极为凶猛的攻坚战,这场战役标志着志愿军完全打垮了敌人的作战信心,也把整个战役打入了尾声。

在这场战役中,杨育才在奇袭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的战斗中大放异彩。
首都师是当时南朝鲜的四大王牌部队之一,它的前身是首都警卫队,配有清一色美军设备,在朝鲜战争初期立下了大功。
白虎团是首都师的一团,是首批组建的团部之一,也是南朝鲜军队王牌中的王牌,它的军徽是一个血口獠牙的白虎团,所以被简称为“白虎团”。

进攻前夕,68军准备对白虎团发动突袭,同时为了出其不意,军队领导想在全军范围内挑选出一个班,化装成南朝鲜军队,在战斗中直接拿下敌军总部。
经过周密分析,军队领导看中了侦查经验丰富的杨育才,便任命他为此次行动的班长。

在拿到组织安排的任务后,杨育才进行了综合考虑,然后想出了个妙招:因杨育才身材魁梧、高鼻子方脸,他自己化妆成美军顾问,然后两名朝鲜士兵打头应付盘查和翻译工作,其他10名侦查员在自己的身后当做护送“美军”的护卫,然后趁着夜晚、不动声色地向敌军靠近。
13日晚,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68军向敌军发起了猛攻。志愿军迅速撕开敌军布下的防线,然后切入、迂回,把敌军打得措手不及。此时杨育才在炮火的掩护下,沿着公路向敌人的第一道防线-308高地飞速前进。
刚踏入高地,一名叫做赵顺合的战士突然喊道:“地雷!我踩到地雷了!”
杨育才立刻回应:“用力踩住,不要松开脚!”说完,他跑了过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地雷旁边的土扒开,于是一颗反坦克地雷映入了他的眼帘。
杨育才明白,这种地雷没有90公斤的压力是不会爆炸的,但他还是命令大家散开,然后对赵顺合说道:“你先卧倒,再抽出那只脚,不要大意!”
在杨育才的冷静指挥下,赵顺合踩的地雷果然没有爆炸。为了绕过雷区,杨育才让大家沿着水沟跑步前进,这一招果然奏效,他们顺利地突进了第一道防线,然后进入敌军的“虎口”415高地。

然而,随着部队的深入,他们发现南朝鲜士兵的警戒越来越严、关卡越来越多,问题也是越来越难应付。所以杨育才一直想要抓一个敌兵,让他供出联络口令和敌人的力量分布。
但是,杨育才等人已经伪装成了南朝鲜部队,如果贸然抓人可能会暴露身份,但如果不这样做,他们的处境将会越来越严峻。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杨育才在检查人数时发现队尾多了一个人,像是个南朝鲜士兵。
杨育才悄悄地给前面的韩淡年使了眼色,韩淡年心领神会,迅速走到队尾,猛地按住了那个南朝鲜士兵。
经过审问才知道,这是个被志愿军火力吓得离队的敌兵,他一直躲在沟边的草丛里,当志愿军靠近时,他以为大部队撤退了,于是跟着一起跑,然后就被抓到了。
真是“瞌睡来个枕头”,杨育才很快就从他身上盘问到了敌军的联络口令“古伦欧巴”(意思是云雹)以及“白虎团”的团部位置。
此后路程就顺多了,杨育才顺利通过了多道岗哨的盘查,飞快地向“白虎团”团部方向奔去。
在进入团部驻地后,杨育才看着敌人正在一车一车的往外送东西,于是判断敌人打算逃跑,这更加坚定了他战斗的信心。

杨育才和三名战士一起把十多颗手榴弹扔到了四辆卡车上。伴随着“轰隆”巨响,敌军基地开始大乱,杨育才等战士们组成了交叉的火力网,一边向敌军扫射,一边向敌人的团部接近。
不一会,杨育才等人就到行至敌人团部附近,他们看着团部的人都在进进出出,十分慌乱,他觉得敌人肯定不会做好充分的反击准备。
于是,杨育才将侦察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攻击敌人的指挥部、通讯室和警卫室,他们约定以袭击警卫室的第一枪为号,然后各处一起开火,把敌人迅速一网打尽。
杨育才亲率一组冲向敌人的指挥部。他从窗户中看见一名军官正在气急败坏地打电话,还有几名军官神情紧张地在旁边坐着。
就在此时,袭击警卫室的枪声响了起来,杨育才大喊一声:“打!”便往屋里扔了两颗手榴弹。
炸弹爆炸后,屋里瞬间被烟雾充斥着,杨育才等人顶着烟雾冲了进去,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敌军机甲团团长被当场击毙,其余军官见状主动缴械投降。
是役,杨育才率侦察班圆满完成了任务,仅用14分钟就成功袭击了敌“白虎团”团部,共毙伤敌军97人,俘虏19人、击毁敌人汽车40余辆,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的“优胜虎头旗”一面,而侦察班只轻伤一人,在军事以及精神层面给了南朝鲜王牌部队一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不久,“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上将克拉克无奈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后来,这位美国将军回忆道: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为了表彰杨育才和侦察班,志愿军总部给杨育才和集团分别记了特等功。1954年,杨育才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们班缴获的虎头旗也被收藏在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成为了南朝鲜以及“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随着抗美援朝的结束,杨育才随军回国,然后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国家不会忘记他的功劳,1964年,以他为原型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正式演出,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毛泽东看完此剧后也十分关心杨育才的下落,于是开始调查杨育才的情况。
当时杨育才担任了侦察连连长,跟随68军驻守徐州,他经常做的事就是带着小他20岁的战士们去野外拉练,以保持着高昂的军事斗志。
此后,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杨育才担任了连长、营长、副团长、副师长等职,也担任过多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当年叱咤朝鲜战场的英雄继续在祖国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工作时,杨育才继续发挥着部队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他家里的老式木沙发已经很多年了,却仍在用;家里挂的窗帘和身上穿的衣服都非常破旧了,他却还不舍得扔。
他总是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再向组织伸手,觉得心里有愧啊!”
1981年杨育才退休,居住在济南。但退休后杨育才也没颐养天年,他经常在各地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下一代爱军爱国。

1991年10月,杨育才借着在西安作报告的机会带着老伴和儿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汉中探亲。
在火车站下车后,杨育才叫了辆三轮车到当地武装部报道。
武装部领导知道后十分震惊,这位立下赫赫战功、名震中外的战斗英雄、部队首长竟然如此低调,于是想为杨老安排住宿、派专车接送。但杨育才婉言谢绝了:“我只是普通的战士,回家探亲是个人私事,不能花公家的一分钱,我来武装部报道是履行组织纪律。”
听完杨育才的话后,在场的人无不对这位老英雄的廉洁、公正充满敬佩之情。

回家后,杨育才的一个侄孙想要参军,于是找到杨育才让他去武装部说情,但被他严词拒绝了:“当兵是好事,但不能依靠我!你要按照正常渠道去应征,接受祖国的挑选”!
杨育才还经常告诫后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搞歪门邪道,杨育才的家人没有一个是凭借着他的关系找工作的。
临行前,武装部为了表达对这位老英雄的敬意,给他准备了一顿便饭,还要派专车送他去车站,但杨育才说什么都不去,他告诫招待的同事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都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于是,杨育才让他的侄儿用三轮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买了一张普通的车票,融入拥挤的人流,慢慢地离开了家乡。
1999年4月,国家邀请英雄模范进北京参加革命观光活动,73岁的杨育才就是被邀请的对象之一。

然而此时杨育才已经年过七旬,常年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因此身体十分虚弱。他打算趁这次进京到解放军医院做一次体检,便让当护士的大女儿杨军陪同。
4月28日晚,在参观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后,杨育才突然病重,全身发起了高烧。杨军怕父亲支撑不下去,就劝他别去参观了。
然而第二天是要参观毛主席纪念馆,杨育才说什么也要去,他说:“别的地方可以不去,但毛主席纪念馆我一定要去!”
杨育才如愿来到了纪念馆,向伟人的遗体深深鞠了三躬。

从纪念馆回来,杨育才的病情开始加重,当天下午就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1999年5月26日,这位叱咤朝鲜战场、激励几代人的老英雄平静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5月30日,杨育才被葬进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党中央也为这位老英雄举行了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敬献花圈,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参加了追悼活动,向这位老英雄进行最后的告别。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的气概和敢打敢胜的信念是正义之战最终获胜的核心,时至今日,这股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烈的意义。
在战场上,杨育才奋勇杀敌、一往无前的精神不仅仅是解放军军威的体现,也代表着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共同抵御外敌的决心,这值得人民钦佩、铭记。
在退伍后,杨育才一心为国家、军队、人民,仍保持着清廉、公正、简朴的生活作风,这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背水一战,实际上是韩信为了使战争胜利,从而采取的一项战略。韩信在刘邦的授意下派兵攻打魏豹,敌军来势凶猛,而韩信一方的士兵却人心涣散,士气不振。为了激发战士们在危险困境下的潜力,韩信故意指挥自己手下的军队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河边。前有追兵,而后是河水,并没有退路,士兵们只得用尽全力,背水一战。一、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8:16:420001妲己古尸复原图,历史上风骚万年的狐狸精原来这么丑
说起历史上商纣王的妃子妲己,相信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妲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凶残了,简直就是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很多人们都十分好奇历史上真实的妲己长什么样子,真的是像影视剧中那样长得倾国倾城吗?下面小编就来为你揭秘妲己古尸复原图。一、妲己古尸复原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0:02:260001清朝孝庄皇后简介,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关系成未解之谜
你知道清朝孝庄皇后吗?她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贤后,曾辅佐顺治、康熙两位清朝的杰出皇帝,那么清朝孝庄皇后简介是怎样的呢?孝庄皇后是谁的皇后呢?她个人的生平事迹又是如何?孝庄皇后和多尔衮到底有没有那一层关系?下面我们就和度哥历史小编来一具体的了解一下吧!清朝孝庄皇后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7:52:520003山海经异兽实力排行:天狗能够吞食月亮(实力最强)
通过对山海经中所有的异兽进行梳理,人们可以将其中的异兽的战斗力进行排行。单单从山海经中来观察这些异兽的实力显然是不全面的,人们又结合其他的神话故事中这些异兽的表现,将其综合起来,对其实力进行了一个准确的排行。而能够排进前十的异兽分别是天狗、化蛇、蛊雕、饕餮、混沌、相柳、穷奇、青龙、白虎以及烛龙。一、天狗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05:470000初唐四杰及其代表作 初唐四杰成就最高的是谁
初唐四杰是哪四杰,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4人,他们都是唐代初期的大文学家,对开辟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你知道初唐四杰的代表作是什么吗?初唐四杰成就最高的是谁?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一、初唐四杰及其代表作1、王勃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2:28: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