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曾辟谣:我不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养子
1992年,弥留之际的邓颖超躺在床上,当她看到李鹏夫妇来看望自己时,邓颖超艰难地用微弱而沙哑的声音说出了人世间最后的两个字:“李鹏......”
为何邓颖超会对李鹏如此挂念?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李鹏是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养子时,李鹏却公开否认?要解开这一谜团,还是要从李鹏的父亲开始说起。
李鹏,原名李远芃,1928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硕勋同志。
李硕勋是四川省社会主义青年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读中学的时候,李硕勋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他和周恩来等人几乎是同一期参加的革命。
1923年前后,李硕勋到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一些著名共产党人的授课,因此形成了系统性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期间,李硕勋在上海街头引导爱国主义运动,被选为全国联合会的会长,后来他组织召开了多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被推荐为上海反帝国主义同盟的主席。
1926年,李硕勋在党组织的指导下来到武汉,担任过地委组织部长、湖北省共青团书记革命军师级政治主任等职位。
此后,李硕勋跟随部队部队南征北战,创下了傲然的战绩,也为自己赢得了“文武双全”的称号,1931年春,他接替邓小平的接力棒,到中央红七军担任政委。
然而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我党展开围剿,我党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压力。
鉴于此种情况,李硕勋把自己的怀孕的妻子赵君陶和孩子李鹏安排在上海,一家人也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后来,在党中央委派下,李硕勋准备去海南独立领导武装革命。
但是因为顾顺章的叛变,李硕勋的行踪被泄露了,等他刚下海口,国民党特务便一拥而上,把他活捉了。
在监狱中,国民党对李硕勋严刑拷打,但他除了说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外,再没透漏任何信息。
为了迷惑敌人,也为了避免连累家人和乡亲们,李硕勋自称是李世勋,也谎报了自己的来历。
国民党反对派怒不可遏,打断了他的腿骨,也捣碎了他的皮肉,但这不能让铁骨铮铮的李硕勋低下头颅。
在狱中,李硕勋艰难地写下了一封绝笔信,然后通过一位同情共产党人的看守把信辗转送到尚在上海的妻子的手中。
当赵君陶收到这封信时,丈夫李硕勋已经去世多时,手握这封遗书,赵君陶潸然泪下,内容虽简明扼要,但字字都体现着丈夫对家庭的关爱和思念,简述如下:
陶,我恐怕即将被判决,所以写信同你们道别。此时在前方、在后方,每天都有很多人(共产党员)逝世,我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我死以后,你们不要悲伤,你要好好培养儿子,然后回到家中要努力谋生,自食其力。我的尸体肯定会有人收的,你们一定不要来,千嘱万咐。
勋,9月14日。
1931年9月16日,李硕勋被敌人用竹筐抬到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李硕勋出事后,党组织觉得赵君陶和年幼的李鹏在上海无依无靠,十分危险,于是把他们接到了四川老家。
不久,李鹏和母亲回到了重庆,然后在亲戚的家中隐居了下来。
李鹏的母亲赵君陶继续开展地下工作,她以教书为名,给年轻一代教授党的先进思想和进步主张,为共产党提供了许多新生力量。
赵君陶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女人,自从李硕勋同志牺牲后,她终生未嫁,也为中国的革命奋斗了一生。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的中华儿女、共产党员冲到了前线,但也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孤。
党中央决定成立“保育院”,其实就是把革命遗孤和抗战难童收容起来,精心培养、教育。
赵君陶就担任第三保育院的院长,这个保育院的位置就在重庆市合川县外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
在这里工作期间,赵君陶和工作人员一起为孩子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心呵护每一位孩童,一方面让孩子们能在战火中无忧无忧、快快乐乐地成长,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
抗日战争结束后,保育院才解散。在五年多的漫长岁月里,赵君陶和同事们一起收留、抚养了近1000名无家可归、身患重病的儿童。
在保育院的帮助下,这些孩童不仅能健康成长,还能读书、写字,他们大部分人都顺利毕了业,后来都走上了工作岗位,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赵君陶和中共中央的努力。
事实上,这个保育院是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倡导设立的,因此少年李鹏一直对周恩来夫妇十分崇拜,这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1939年6月的一天,李鹏头上绑着纱布,在学校养病。
休息时,他突然接到从成都捎来的消息:“家里来人了,你赶紧回来吧!”
11岁的李鹏顿时就明白了,这个“家里”就是指的党组织,于是,他赶紧回到了成都。
到家以后,李鹏推开门进去,看到屋里坐满了人,其中有一位年纪和自己母亲相仿的中年妇女正在给大家讲话,原来她就是自己一直想见的邓颖超同志。
见到李鹏进屋,邓颖超停了下来,走上前去热情的抱住李鹏,亲切地说道:“哎呀,兰兰(李鹏小名)都长这么高了!”
邓颖超看着李鹏头上绑着纱布,关心的问:“你头上怎么受伤了?”
原来,就在不久前,日本战机对学校附近进行了一番轰炸。李鹏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到了,然后从上铺摔到了地板上,后脑勺刚好撞在了床沿上,碰出了个大口子,血流不止。最后,校医给他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和包扎。
开完会后,邓颖超决定把李鹏带到他母亲赵君陶的身边,方便疗伤,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
到重庆后,为了避免暴露赵君陶的身份,邓颖超首先把李鹏安排在周公馆。当时周恩来在延安,邓颖超就把李鹏安排在空房里,然后给他请了医生,做了检查。
后来,邓颖超带着11岁的李鹏去找好友吴玉章,请他教李鹏读书。
吴玉章已经年近6旬了,十分喜欢小李鹏,于是尽心尽力地去抚养和教育他,在这里,李鹏也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过了不久,吴玉章接到通知,党中央希望他赶赴延安担任延安大学校长一职。
这可犯了难,李鹏的学业刚开始,他这一走,孩子不就耽误了吗?
正在发愁之际,吴玉章得知好友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当地的战争男童,于是在他的鼎力推荐下,李鹏去了这所学校,成了该校首届学生。
刚上课,学校就让选择专业课。李鹏觉得自己从小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懂得社会上的一些政治行为和道理,对社会局势也很关心,于是选择了社会科学组。
陶行知对李鹏的选择很满意,有一次,他对李鹏说:“你的父母上大学时读的就是社会科学系,这个专业也很符合你的特点,我也建议你学这个专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才能。”
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关照下,少年李鹏各方面进步的都很快。晚年的李鹏也在回忆录里对陶校长表示了感谢和怀念。
1940年9月24日,周恩来夫妇乘坐一叶扁舟,沿着嘉陵江顺流而上,来到了育才学校。
全校师生接到消息后,为周恩来一行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在会上,周恩来激动的给大家讲道:“你们都是从战火纷飞的地区,辗转流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你们都是幼苗,都扎根在这教育的园地,有着像陶老师这样的园丁精心培养,一定会健康成长,像参天大树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
周恩来、邓颖超一行在学校住了两天,了解学校的情况,还特别过问了李鹏的学习情况。
翌月,国民党反对派又掀起了反共浪潮,李鹏和学生们赶紧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办理转移手续,准备前往延安。
在办事处,李鹏又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于是便上前喊道:“周伯伯”、“邓妈妈”。
根据晚年李鹏的回忆,周恩来一见到李鹏就十分高兴,他说道,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越来越像硕勋了!
因为李鹏太瘦了,显得有一点驼背,周恩来用巴掌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背,说道:“可不要驼背,要挺起胸膛,这样身体才健康!”
此后几乎两人每一次见面,周恩来都要看李鹏还是否驼背。老一辈革命家对下一代人的关注可见一斑。
除了身体方面,周恩来还很关心他的学习,每次见面都要考考他,比如让他念当天的《新华日报》,然后问问他的看法;或者问他最近读了哪些书,对哪个人物最有兴趣,理由什么。
李鹏每次都能回答地头头是道、客观公正,让周恩来十分满意。
李鹏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关系很密切,因此有人传言李鹏是周恩来夫妇的养子。
后来李鹏说道,周总理和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
周总理和邓妈妈其实关照的烈士子女很多,不止我一个。烈士子女都称他们为周伯伯、邓妈妈。
正如李鹏所说,周恩来关心所有烈士后代的成长,很多革命家也都关心李鹏的成长。
比如李鹏这个名字的由来,就代表着老一辈革命家对他的关关心。去延安时,中共南方青委书记蒋南翔与李鹏同行。
在路上,蒋南翔对李鹏说道:“李远芃这个名字很好,芃有草木茂盛的意思,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但芃这个字比较生僻。”
说完,蒋南翔想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建议改成鹏,象征着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大鹏展翅之态势。
听完,李鹏选择接受蒋南翔的建议,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毛泽东也关心李鹏的成长。一次吃饭时,毛泽东和李鹏还有他的几位同学坐在一起。
毛泽东关心地问到:“你们在学习什么功课啊?”李鹏说道:“正在学习整风运动的文件。”
毛泽东又问:“那你看小说吗?”李鹏说,最近看了《三国演义》。
毛泽东接着问“那你对哪一个人物最钦佩?”李鹏脱口而出:“曹操!”
毛泽东听后十分惊讶,然后追问道:“为什么?”李鹏说道:“曹操能团结干部,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取得了胜利,缴获了许多自己手下与袁绍的通信。但他没有采取什么手段,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书信全烧了,因此团结了这一部分人。”
毛泽东听完后称赞道:“这个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毛泽东与李鹏的讲话虽然简单,但让他十分深刻。后来李鹏一直铭记着毛泽东的话: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同志。只要他们承认错误、在实际中改正了错误,我们还是要相信他们。
可见,中国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具有关心下一代、培养下一代的高尚品德,并不是“养子”才会被培养,这种感情不是亲情,但胜似亲情,是朴实无华的真挚感情,既有信仰成分,也有人性中的光辉。
李鹏在延安学习、生活了5年,从一个翩翩少年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为储备新中国的青年才干,中共中央选派了21名青年去苏联学习。
在异国他乡,李鹏学习十分认真、刻苦,最后成为了中国留学生中的全优生。
回到中国后,李鹏发挥延安传统,主动到基层工作,和广大工人群众打成一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不久以后,在工人的认可和支持下,李鹏担任见习厂长,1965年转为正式厂长。
在此期间,李鹏的爱人朱琳因为羊水破裂而垂危,正是邓颖超忙前跑后,找了著名产科专家林巧稚做手术才转危为安、顺利生产。远在外地的李鹏一直记着这份恩情。
工作中的李鹏,认真努力,才能出众。最终,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与付出,李鹏陆续陆续担任各级要员,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李鹏也忘不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对他的培养之恩,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他只要有空,就去老人家中做客,给了他们很大的安慰。
周恩来去世时,李鹏基本每天都要参加街头举行的哀悼活动,邓颖超去世前,李鹏夫妇也经常去看望老人。
1992年7月10日晚上8点钟左右,李鹏和夫人来到邓颖超的病床前。
在秘书趴在邓颖超耳边向她报告后,邓颖超用微弱而沙哑的嗓音艰难地吐出了两个字:“李鹏。”这是邓颖超在人世间最后的两个字。
第二天早上6点55分左右,邓颖超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她老人家走得很安详。
结语:
李鹏的说法是正确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他关系密切并不是因为他是养子,而是因为周恩来和邓颖超十分关注新中国的下一代。
周恩来和邓颖超为了革命事业,一生都没有子嗣。但他们把无私的爱都奉献给了无数的烈士后代,也奉献给了中国亿万儿童。
这些孩童感受着两位伟人的爱,沐浴在两位伟人的光辉下茁壮成长。所以,周恩来夫妇并不孤独,他们无儿无女,但却"儿女满堂"。
参考资料:
《人民网-纪念邓颖超逝世21年 临终前最后说的两个字是啥?》2013年7月11日期刊;
《广州日报-李鹏新书:有人传我是周总理养子 这不正确》2014年6月30日期刊;
《光明网-李鹏与周恩来夫妇的交往》2014年7月12日期刊。
洛神赋图:根据洛神赋创作(为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所画)
我们知道曹植曾创作出《洛神赋》这个文学作品,其中洛神的缥缈多姿,文字的优美都在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后来人们又根据《洛神赋》创作出一些画作,也就是著名的《洛神赋图》,那么《洛神赋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洛神赋图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56:260000古代最变态的刑罚人棍,挖眼割舌砍掉四肢(类似车裂)
古代的人们真是为了折磨人而想出来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方法,很多十分变态的刑罚简直就是令人发指!就像下面小编要说的这个人棍,其实是一种类似于车裂之刑的一种酷刑。据说遭受过此刑的人没有一个是存活下来了的。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古代最变态的刑罚人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3:34:560001刘备怎么死的真实原因:病逝而亡(野史说法不一)
刘备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建立了蜀汉,在三国的主人公中,刘备的起点很低,能够建立蜀国也非常不容易,当时自己的好兄弟关于被杀,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开始伐吴,前期还很顺利,在驻扎夷陵之战的时候遭到算计,回到蜀国没多久就死了。那么刘备怎么死的呢?刘备死于什么病?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刘备怎么死的真实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9:49:580000战国时最残酷的刑罚凿颠,用铁器在人的头顶打孔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刑罚实在是残忍至极,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在古代还存在着许多惨无人道的刑罚。下面小编要说的这种刑罚是凿颠,很多人应该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就是用铁器在犯人的头顶上打洞,直至犯人死亡。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种古代的酷刑凿颠。一、战国时最残酷的刑罚凿颠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47:210000科举取士虽有缺点 但却是一千年来人才选拔的最公平方式
科举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引起了诸多争议。有人批评科举考试只会选拔出会写八股文和背孔孟之道的书呆子,而不是具备变通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科举考试并非完全无用,它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角色,给那些渴望为国为民做事的读书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机会,并使朝廷能够从民间选拔新鲜血液来治理国家。我要新鲜事2023-10-27 19:0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