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间谍阿尾博政:潜伏中国34年,泄露我国军事机密,结局如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历了战时敌对的中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逐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关系日益密切。

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往往是台前友好交流,台后明争暗斗。只要国家在发展,相互之间的博弈就永不停息。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因此,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博弈的结果就取决于,谁能在激烈的信息战中占据高地。而这背后就需要大量的间谍和情报人员来支撑。

在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同时,日本私下里也向中国境内输入了大量的间谍人员。这些间谍人员以不同的身份游走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非法窃取大量的机密信息。
这其中有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间谍——阿尾博政,他曾经以经济学者的身份在我国进行了长达34年的非法情报活动,在80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活跃在我国西南地区,甚至还嚣张地将自己的间谍经历写成小说出版。
他究竟是如何以经济学家的身份从事情报工作的?他在中国境内都获取了哪些机密信息?最后又是什么样的下场?
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这其中的缘由和经过。
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到19世纪后期,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结束闭关锁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快速发展,成长为亚洲强国。同时,日本的野心也迅速膨胀,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将侵略目标瞄准走向颓势的清政府。
为了方便扩张,在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在中国境内的间谍活动也达到了高峰。
1886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中尉派荒尾精亲自来到中国,暗中组织周密的间谍网络来搜集中国的各种情报,涵盖范围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交通、地理等各个方面,并据此编撰了《清国通商综览》。
这本著作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日本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政府惨败,洋务运动的努力也付诸东流。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给日本割地、赔款。
尝到甜头的日本进入20世纪后,又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间谍。这些人打着求学和经商的由头深入到全国各地收集各种关于中国的信息。
靠着在情报方面的长期积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方使用的地形图甚至比我们自己的军队使用的地图更加详细和精确。他们使用的地图上面甚至有一些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小路。

这也让缴获了日方地图的中国军队大为震惊。足见日本人在窃取中国情报方面的程度有多深。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获得了胜利。日本作为战败国,不被允许拥有军事力量,日本的军事机构被撤销,军队也被解散。
但在冷战格局的形成给日本带来了新的机会。美苏对峙,美国为了自己称霸全球的战略,重新开始扶持日本的军事力量。

1954年,日本成立自卫队。自卫队名义上不是军事组织,但拥有着精良的装备,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实际职能和其他国家的军队是一样的。
日本自卫队还设立了专门的调查学校,用来为日本培养各种警务、外语和情报人才。
二战后,日本的很多间谍人员就是从这个调查学校里训练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军事素养。阿尾博政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阿尾博政出生在日本的富山县。他年少时候正好赶上法西斯主义狂热的时期,在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尾博政战时加入了日本的童子军。
但是,很快日本就战败了,没能给阿尾博政太多效忠日军的机会,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1959年,经过不懈努力,阿尾博政考进了日本自卫队。自卫队的训练项目强度很大,内容非常残酷,比如在机枪的扫射下匍匐前进七八十公里,一个人在野生动物出没的森林里度过一整天。
曾经有人因为训练过于残酷而选择自行了结。不过阿尾博政一一完成这些训练项目,这也为他后来从事情报工作奠定了军事基础,锻炼了身体素质。
阿尾博政由于在训练期间表现出色,受到上层领导的器重。在进行谍报人员的选拔时,阿尾博政的团长推荐他去参加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他进行了全方位地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情报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还有航拍照片解读、通讯联络方法等。

结束有关培训课程的阿尾博政,带着成为一名优秀的秘密情报人员的理想,加入了日美两国共同建立的情报机构“武藏机关”。
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的地位日益彰显,日本的情报部门将目光瞄回中国。
1972年,日本的自卫队领导层向阿尾博政下达潜伏任务:“不久的将来,日本就要和台湾断交,日台的关系将会变得很复杂。从日本安保大局出发,需要有人监视台湾。希望你能完成这个任务。”
之后,日本特意为阿尾博政塑造了经济学者的身份来掩护他执行任务。

1982年,在中国台湾省潜伏了十年的阿尾博政被派往中国大陆。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敞开国门积极学习国外的发展经验,经济学者的身份为阿尾博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他借助这个身份,参观各种工厂和企业。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也因此对他没有任何防备之心,带着他考察了一些具有机密性的单位。
经过特殊培训的阿尾博政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携带微型摄像头等工具摄录了大量的情报信息。

有一次,在政府人员的介绍下,阿尾博政有机会到部队参观和交流,他靠着合影留念的机会拍下了背后的军事设施。
而这些设施是当时我国最领先的军用车辆,他还在交流的过程中打听到了最新型战斗机的情况。
阿尾博政在中国的时候,对外表示自己热爱旅游,喜欢到全国不同的地区游历,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收集中国方方面面的信息,挖掘信息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深层情报。

除此之外,他还以旅游的名义,深入到我国的西南腹地。
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地势险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里都是我们的战略后方。
有很多军工科技企业扎根于此,在这里从事军事设施的研发和试验工作。他带着勘测设备在这些地区进行测绘,刺探我国的军事情报和地形信息,泄露了我国大量的军事机密。
从1982年开始,阿尾博政为日本有关部门提供了150篇关于中国情况的情报报告。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坏事做多了总会露出马脚。2006年,阿尾博政等人非法搜集情报的行为被我国的反谍机构所察觉。
但是由于关于他们进行间谍活动的证据掌握得不够多,阿尾博政侥幸逃脱,回到了日本。

从事间谍工作的阿尾博政回到日本后,并没有因为被我国反谍机构发现而选择低调,反而为自己二十多年都没有被抓获感到自豪。
他在日本著名的大学里详细讲解自己获取情报的细节,还将自己的间谍经历编辑成著作出版发行,书的名字叫作《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被称为青桐战士》。
在日本国内,阿尾博政被称为“日本情报之王”。
2010年,阿尾博政回到中国,卷土重来,继续进行间谍活动。
他以“旅游”之名潜入地势险要的山区,用测绘仪器和GPS定位系统测绘了塔城等85处机密军事管理区,其中涉及到部队驻地、轰炸机工厂等重要基地。

2016年,阿尾博政用金钱收买了西南地区某飞机制造企业的4个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偷取情报。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我国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防范意识也在加强。
没过多久,该飞机制造企业发现内部存在问题,开始调查内部人员。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泄露情报的4个人很快就被找出来了,也顺便牵出了长期隐藏在背后的阿尾博政。
人证物证俱在,这次阿尾博政再也没有侥幸逃脱的机会,他长达三十多年的间谍生涯就此结束。

纵观阿尾博政这三十多年的间谍活动,他主要从三个途径非法在我国境内获取情报。
第一个途径,以经济学者的身份参观企业、工厂等,对一些设备进行偷录偷摄。
第二个途径,借助旅游的名义,携带工具深入相关区域,通过非法测绘获取位置和数据信息。
第三个途径,在中国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结交各种军工单位的员工,通过金钱来收买这些人,以此获取我国在军工和武器方面的秘密情报。
阿尾博政的这些间谍行为,极大地危害了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不利于国家内部的团结和发展。
结语
近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这难免给一些国家造成一定的压力,相关的间谍活动也因此有更加猖獗的趋势。

比如,沿海的一些渔民在出海捕捞的过程中,经常能捞到一些奇形怪状的窃密装置,这些装置中有的是为了收集我国海洋的环境信息,有的则是一些反潜装备。
有统计显示,从2016年开始,我国已经有九十多名渔民和相关人员由于捕捞类似的间谍装置获得了官方奖励。
其中可以看出国外势力的猖狂,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和严峻。

此外,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间谍活动不再只是由培训过的专业人员来操控,情报信息的搜集工作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出来的一张照片、一句话都可能为间谍提供情报,危害国家的安全。
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保卫国防安全的意识,不给心怀不轨的间谍人员和国外势力可乘之机。
参考资料:
《解密日本情报组——前自卫队间谍披露“影子部队”内幕》
《日本情报系统透视》刘助仁
《日本间谍自述中国生涯 接受地狱般的特种训练》环球人物
《水下有“鱼”!渔民打鱼捞获不明物体 竟是境外间谍窃密装置》央视新闻
刀剑对砍能够毫发无伤?别再被电影骗了,对战后兵器可能崩裂折断
在描述古代的电影中,我们往往能看到武人用刀剑对砍的场景。这些人用刀剑对砍后,刀剑却能毫发无伤。那么在现实中,刀剑对砍后真的能毫发无伤吗?别再被电影骗了,那么对战后兵器的情况究竟如何呢?古代的刀剑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32:540000朱元璋外出巡查遭一老妇破口大骂 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
朱元璋外出巡查时,遭遇一位老妇人的破口大骂。朱元璋感到受到了触动,他意识到自己作为皇帝的真实容颜可能并不为人所了解。内心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感到既虚荣又自卑。朱元璋决心以更高尚的方式展示自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巡查的称谓。回顾之前的几次巡游,朱元璋享受了无尽的荣耀和光荣,这些巡游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从小缺乏的奢华生活和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痛苦。一次巡游中,他遭遇了一位老妇人的破口大骂,让他深受打击。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2:23:190000平民大众与官方之间的缓冲 宋朝“士绅”社会是怎样的阶层
中国历史上,自秦代以后,通常被定义为封建社会,然而,史学家钱穆先生提出封建是西方的社会形态,在中国只有秦代以前的一段时期具有西方封建社会的特征。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引起了关于如何重新定义宋朝社会性质的争论。尽管有各种新说法出现,但缺乏全面性,直到何忠礼教授和周扬波博士提出“规模空前的士绅阶层”为宋代的“主导阶层”时,才得到广泛接受。一、什么是士绅社会我要新鲜事2023-11-10 18:56:540001全球最神秘的四大怪人,到底从何而来?至今依然是世上的难解之谜
在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界进行反复的探索之下,人们对于自然界已经有了自己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尽管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人类并不了解的事情。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的现象,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都无法解释。其实,不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存在很久的自然界,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激发人们对于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时至今天,还有很多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令人们感到匪夷所思。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36:520000她14岁虚报2岁入伍,女扮男装5年,屡建奇功,被誉现代花木兰!
(说历史的女人——第1456期)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不过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加上演义的渲染,花木兰的事迹究竟有多大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不过中国历史上,也向来不缺花木兰这样的巾帼英雄。今天要讲到的这位就是如此:她14岁入伍(花木兰是15岁从军,仅此一点就比花木兰更加传奇),女扮男装5年,屡建奇功,成为我军唯一的特等女英雄,被誉“现代花木兰”!(一)无奈何剃光头女扮男装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6:51:4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