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最后一战:考证推翻传统认知,打的果然不是夏朝后裔
根据史记记载,姬昌获释回国之后,很快发起扩张战争,“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黎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其中黎国在山西长治,邘国在河南焦作,崇国在西安一带,但姬昌最后一战才攻打崇国,应该是先易后难。

攻打崇国之战,可谓是姬昌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军事冒险,史书记载姬昌围城攻打三个月,仍未能将其攻克,遂“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落”,就是在城外积土为山,整个过程极为艰险,最终才灭掉崇国,随即姬昌迁都于丰地(西安一带)。
根据传统解释,崇国是夏人后裔,即帝尧封禹之父鲧为“崇伯”,在河南登封市嵩山的周围,商汤灭夏之后,登封崇国部落西迁关中,这就是崇国来历。但问题是,夏被商灭,周人尊夏,两者应有合作可能,或者说周人想办法慢慢招降崇国势力,岂非更利于翦商大业,为何姬昌为何疯狂攻打崇国,崇国真是夏人后裔吗,传统理解到底可不可信呢?
甲骨文中侯国,颠覆传统认知
商朝武丁时期,甲骨文卜辞上有数十条崇侯跟随商王出征的记录,其中“崇侯虎”(史记误以为他是纣王时人)曾多次出征攻打“周方国”(不是后来的姬周)。因此,崇国的确历史悠久,至少早在武丁时已经存在。
学者李硕认为,商朝之“侯”只能商王族人,投靠商朝的异族首领不可能称之为“侯”。笔者认为,这结论是可信的,理由有三:
首先,甲骨文的“侯”,是望楼之下的一支箭,说明身负警戒之责,后来演变为“侯国”,但总归还是含有守卫王朝之意,由于“侯国”事关王朝安全,一般不会假于他族。后来古代侦察兵叫斥候,渊源就在于此。

其次,甲骨文中的“伯”,学者通过梳理发现,“伯”是特指商朝境内外的非商族之人的地方族群首领,而不是我们理解的爵位。
第三,崇侯伐周时,甲骨文上记载的是“周方”或“周”,但之后却记载“周侯”,比如“令周侯今生亡月”。后来,纣王封姬昌也只是“周方伯”。因此,“周侯”身份非同一般,应该是武丁灭周之后,又封了商族之人为“周侯”,只是这个商人周国存世不长。
因此,商朝侯伯之别,应该是商族之人为侯,异族之人为伯。既然如此,那么属于“侯”的崇国,应该是商族之人,也就不应该是夏朝后裔。
考古崇国:完全属于商朝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在陕西西安市灞桥区,距离西安市中心27公里之处,考古发现“老牛坡遗址”,与史书上的崇国位置基本可重叠。
考古报告显示:若老牛坡遗址所在地果为崇国都邑旧址,者丰、镐一带地属崇国势力范围或政治辖区,是完全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是,老牛坡遗址的考古,还有两点有助于揭开崇国的面纱。
首先,考古发现两处大型建筑基址,应该是崇侯居住的宫殿,还有庞大的铸铜作坊,其中炼铜矿渣堆满了一条长18米、深2米的沟渠等,说明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强大的政权。崇国是商朝控制西土的据点,河南以西没有比之更大的商人据点,商朝放心将其交给夏人后裔?如果崇国是夏人后裔,一旦心生异心,那么商朝西部将崩盘。
其次,老牛坡遗址完全属于商人文化,包括存在血腥的人祭习俗,看不到丝毫异族文化风格。如果崇国是夏朝后裔所建,或多或少应该会保留一些夏人文化,不太可能完全被商人同化。因此,从考古事实上看,崇侯不太可能是夏朝后裔。
由此,崇国只能是商人封国,目的是为了控制西土,属于战略性据点。

综合上述甲骨文与考古发现,武丁以来的“崇国”,就不可能是夏朝后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推翻“帝尧封鲧在崇”,因为商汤灭夏之后,可能顺势灭掉了夏人崇国,又建立了一个商人崇国,最终这个商人崇国响应西部大开发,迁徙到了老牛坡遗址。
既然崇国是商人封国,那么先周某些历史或许就要重新思考,比如周人直接领导是不是崇国,周人如何摆脱崇国控制而逐渐做大,姬昌灭崇之后纣王如何应对周人等等。总之,老牛坡遗址之下,必然埋葬着无数秘密,其中很多秘密应该是周人不愿公开的。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是指少女十三岁的时候(盘点古代年龄称谓)
在古代时候的中国,人们对年龄的称呼都是有讲究的,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特定称呼。今天来说说古代年龄称谓大全中,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13、14岁的时候,还没有正式成年,正是青春年华的好时候。豆蔻年华是指13岁的女孩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39:320000司马懿私养死士真的假的(无法确定)
司马懿,曹魏政权的重要人物,其政治手腕和影响力在当时无人能及。然而,有关他私养死士的传闻是否属实,却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在曹魏末年,司马懿与曹爽之间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曹爽专权,司马懿则在幕后运筹帷幄。在一系列权谋之中,司马懿不仅成功地排挤了曹爽,还掌握了实质性的政治控制权。据传言,他在此期间私下培养了三千名死士,以备不测之需。我要新鲜事2024-03-18 19:55:400004三国时代地名与现代地名对比与分析
在三国时期,发生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很多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而出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地名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下面探秘志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三国时代地名与现代地名对比与分析。长沙(今湖南省临湘市)197年,孙坚平定区星的叛乱后,便成为本地的太守,后来改由韩玄担任。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000004鳌拜手握40万兵权 为何至死没谋反(未有过谋反之意)
鳌拜手握40万兵权,至死都没谋反,正是鳌拜从内心就没有谋反之意。君子在一个国家之中是属于最大的。国家的掌权者如是手下的臣子,有一些掌握政权的肯定是会被忌惮的。一旦一个人实力过大之后就很容易生出谋逆之心。可是在这些人群之中,有一个人却是属于例外,鳌拜手里面拿着40万兵权,却到死都没有取代康熙。鳌拜没谋反之意我要新鲜事2023-03-14 22:44:100003他年入百万却执意出家为僧,妻子失望离婚:爱你情深,愿再无来世
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是隐居圣地,因为临近长安的地理位置,这里是直通朝野的“终南捷径”。直到现在,终南山中大大小小的茅棚和山洞中,还有人数不少的隐士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汉学家比尔•波特曾深入秦岭终南山之中,寻访山中的隐修。根据寻访所见所想,他整理出版了《空谷幽兰》一书,书中记载,终南山中现在仍有5000多名修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1: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