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装疯,被宦官当傀儡拥为皇帝,即位后第一道圣旨,让百官颤抖
唐武宗临死之际,才发现身边连一位心腹都找不到。他到死都没想到,自己打击已久的宦官集团死灰复燃,将自己经营一生的朝堂彻底占领。
宦官集团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彻底垄断官场,私自篡改唐武宗遗诏,拥立呆傻皇室光王李忱上位。

然而,正当宦官集团享受胜利的喜悦时,唐宣宗李忱以一道圣旨彻底打破了宦官集团垄断官场的美梦。李忱即位后的第一道圣旨到底说了什么,能让百官为之颤抖?
宦官拥立“傀儡”皇帝,选择李忱
李忱原名李怡,其母郑氏是皇后的侍女。李怡从小沉默寡言,这在当时的宫中是愚笨的体现。
在李怡十岁时,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痊愈后的他像是烧坏了脑子,起身就向着空气作揖。
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见此情形兴奋不已:“这孩子是英灵附身,日后必成大器。”为了培养李怡,唐肃宗找来名师教授他学习,并封其为“光王”。
李怡也沾沾自喜,向郑氏讲了这件事情并说到:“母亲,我时常梦到有龙带我上天。”郑氏大惊:“孩子,这件事你不要对任何人说到,以后你一定会有大作为。”
聪明的李怡立刻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作为庶出的皇子,言语稍有不慎就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于是,李怡变的更加沉默寡言,说起话来也是疯疯癫癫的。

到了唐文宗和唐武宗时期,李怡的“痴傻”更加严重了。从辈分上讲,李怡是文宗和武宗的叔叔,理应协助天子处理政务。
然而,李怡却时常表现出一副害怕朝廷的样子,一言不发,这让文宗和武宗感到好笑。二人常常逼迫李怡对政治发表看法,而李怡总是讲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话。
尤其是唐武宗,嘴上喊着李怡“光叔”,结果对李怡连最基本的礼遇都没有。

但李怡的行为却引起了宦官集团的注意。宦官神策军中尉马元贽找上了李怡:“光王你宅心仁厚,如果你愿意参与政事,满朝文武都会很感激的。”
显然,宦官集团是想让李怡充当自己的政治傀儡,李怡正准备开口拒绝,却看到大批宦官躲在屋外。李怡只好装傻道:“参与政事不好玩,我才不干呢。”
但宦官集团需要的正是这样听话的痴傻皇室,在马元贽等人的连哄带骗下进入了政局,但李怡处理的大小事务都会经由马元贽之手,宦官集团对这个傀儡十分满意。
会昌六年,唐武宗由于长期服用丹药,身体急剧恶化,连续十多天话都讲不出来了。马元贽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陛下身体抱恙,但政事不可废,我提议由光王代为处理政务。”
马元贽的提议得到了宦官集团的响应,李怡顺利的以“皇太叔”身份掌管政权,并改名为李忱。
同年三月,唐武宗病逝,马元贽私自篡改武宗遗诏:“太子年幼,难堪大任,光王李忱为人正直贤良,由光王继任大统。”
李忱像被赶鸭子上架般当上了皇帝,时年三十七岁,史称唐宣宗。

李忱上位第一天,震慑百官
李忱当上皇帝的第一天,就听到了文武百官的议论:“光王乃是先帝皇叔,自古哪有长辈继任的道理,何况光王愚笨人尽皆知,大唐怕是要亡了。”
李忱听完也不气恼,而是默默走向宗庙。正当群臣疑惑不解之际,李忱突然对着唐宪宗的灵位嚎啕大哭:“父亲,如今我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无时无刻都在挂念你。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一辈子做儿臣不当皇帝。”
文武百官被李忱的孝心打动,无不流下感动的泪水,纷纷赞叹:“陛下的孝心感动天地,先皇一定会庇护大唐的。”
宦官集团见此情形也是十分开心,马元贽心想:这李忱真是没出息,第一天当皇帝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看来这皇帝的人选是找对了。
李忱的行为让宦官集团放下了戒备,正当众人准备谋求自身利益之时,李忱下了一道圣旨,让文武百官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第二天,李忱面对文武百官说到:“武宗时期大举灭佛,变法虽好但矫枉过正。宰相李德裕年老体衰难当大任,现剥夺其宰相之权,发配崖州。”
李德裕是武宗时期的宰相,武宗对其言听计从,没想到李忱上任第一天就夺去了他的官职。文武百官皆惊惧不已,宦官们也是面面相觑。
这时,李忱又说到:“武宗时期,官员众多,德不配位者不计其数。今后,刺史以上官员上任前必须进京面圣,由我亲自判断其是否可行。”
这时有人反对道:“刺史人数众多,全部由陛下亲自考核,怕是困难重重。”李忱回答道:“刺史若是不贤良,当地百姓必将水深火热。所以,朕必将一一考核,不容更改。” 百
官见李忱态度强硬也不便再说什么,只得听从。

“还有,韩约、贾餗等人皆为忠良,却被宦官报复致死。如今,朕打算为他们平反昭雪,恢复他们的爵位。”
宦官集团听到这里,心如死灰,心想:这李忱态度如此强硬,当初我们怎么会选择他当皇帝?
而李忱也明白自己初登宝座,地位不稳,还得靠宦官们支持,于是补充道:“当然,杀害忠良的宦官已经被处死,大家也不必惊慌,只要日后遵纪守法,过往的事情既往不咎。神策军中尉马元贽护国有功,特赠其通天犀带,以示嘉奖。”
听到这里,宦官们终于松了口气。但习惯了好日子的宦官集团怎么可能遵纪守法,大部分宦官依旧嚣张跋扈、藐视法律。
李忱夺回权力,打击宦官
一日,李忱上朝发现时发现宰相马植换了一条新的腰带。李忱仔细一看,发现是之前自己赏赐给马元贽的那一条。李忱大怒:“马植,你的宝带是从何而来的?”

马植这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敢隐瞒:“这宝带是我的神策军中尉马元贽送给我的。”
李忱呵斥道:“身为宰相,你难道不知道朝臣与近侍不得私自交往吗?这条腰带是朕赏赐给马元贽的。你罪行不浅,这个宰相你就不要当了,去做天平军节度使吧。”
马植长舒一口气,赶忙领命离开了朝堂。而李忱也没有放弃追查此事,下朝之后立马找到了马元贽。
“马中尉,朕之前送给你的通天犀带怎么不见你穿了?”马元贽答道:“臣将犀带送给宰相马植了。”
李忱大喝:“近侍不得与朝臣私自结交,难道你不知道吗?居然还将朕送给你的犀带转送给他,这更是犯了大忌。”

马元贽委屈道:“臣没有和宰相私交,只是臣想到宰相劳苦功高,就私自替皇上送了一条犀带给他,望陛下责罚。”
李忱表情严厉:“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了。倘若再让我发现你与朝臣交往过密,你这个神策军中尉就不要干了。”
言罢,李忱转身离开并喊来侍卫长:“你去把马植偷偷绑来,朕要亲自审问他。”侍卫长很快便将李植抓到了李忱面前。
李忱质问到:“马植,你说清楚。你与马元贽到底有何交集?”马植的心理防线被彻底打破了,只好如实交代:“我与马中尉相见恨晚,以结为兄弟,这犀带就是马中尉送我的见面礼。”

李忱大怒:“你们两个都私交到这种程度了,居然还把朕蒙在鼓里。若是朝臣都像你这样,我这皇位还能坐得下去吗?这天平军节度使你也别做了,朕罚你去做常州刺史,你去常州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罪过。”
次日,李忱在朝堂之上痛批马元贽,并公布马植的处理方式。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心想:当朝宰相居然这么轻易就被革职了,看来陛下是决心严格执法了。
宦官集团更是心惊胆战:陛下当众批判马元贽,他可是还陛下的近侍啊。陛下这是铁了心要严格执法了,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马元贽被当作典型批判后,宦官集团逐渐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偶尔有违法乱纪之人很快就被逮捕,严格依法惩处。
而马元贽虽然还是担任神策军中尉,享尽荣华富贵。但除了神策军外再无实权,以往的权力不复存在。
在李忱的努力下,历经六朝的“牛李党争”彻底结束。而李忱也将权力逐步掌握回了自己的手中,困扰了整个晚唐的宦官专政现象被有效遏制。

唐宣宗时期是唐朝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百姓称呼其为“小太宗”,后世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
李忱足够隐忍,他明白自己出身卑微,过早展露出政治野心会不得善终。他抓住了宦官们需要傀儡皇帝的想法,利用宦官集团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蜀汉五虎上将对战江东12虎臣,结局会如何?五虎能否斩杀12虎臣?
蜀汉五虎上将是蜀汉阵营武力最强的五个人,也是三国演义中排名前十的五名猛将,这五人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个人武力来看,关羽在五虎上将中排名第一,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排名第二。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20:360000孙殿英死前说出的秘密,帝王葬进地宫最后一个工匠怎么出来的?
民国时期,发生了一宗轰动一时的盗墓案件,即慈禧陵墓被盗一案。案件的主角孙殿英是当时的一位将军,他和一队士兵费尽心思,捣鼓了很长时间都无法进入陵墓内部。士兵们奋力推门,发现门闩稳如泰山,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门紧紧顶住。然而,他们还是发现了这个陵墓内部的秘密,孙殿英将此秘密藏在心底,直到他临终之际才将陵墓的秘密悄悄告诉了家人。我要新鲜事2023-09-28 20:19:110001关羽之妻是谁 关羽的妻子具体是什么身份
据记载关羽的妻子叫做曹月娥,曹月娥曾经是曹操收的义女,并且因为曹操特别赏识关羽,所以将曹月娥嫁给关羽。在关羽出行时,曹月娥去追赶关羽,但是没追上最终自杀。这是在关公辞曹里面所记载的内容。一、关羽之妻所生子嗣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34:090000金钗之年是多少岁,古代女孩到了12岁被称为金钗之年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女孩子普遍都结婚比较早,基本上过了15岁及笄之年就出嫁了。那你知道金钗之年是多少岁吗?一般指女子12岁,表示女孩是到了12岁之后,有条件的就可以为女孩子佩戴金钗打扮自己了。一些结婚比较早的女孩,过了12岁就早早的嫁入了。金钗之年指女孩子12岁了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05:380001孙膑的资料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鬼谷子的徒弟
对于孙膑,大家肯定不陌生,他是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后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古代十大酷刑之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里面的“孙子”指的就是孙膑。一、孙膑的资料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5:51: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