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葬送明朝百年锦绣江山
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王朝走向了终点。自缢于煤山半山一棵歪脖树上的崇祯帝在他的皇袍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崇祯皇帝依然认为,是大臣们害了他,以至于他成为亡国之君。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一、回到1627年。这一年天启帝朱由校去世,17岁的朱由检继承了哥哥的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第16位皇帝。我们先来评价,朱由检接手时明朝处于什么状态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财政状况上:天启帝恢复了被万历帝废除的工商税、海税,有效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628年,仅太仓收入的银两就达到了700余万两,是1626年的近两倍。1631年,太仓收入的银两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万两。可以称得上是国库充盈,崇祯也可以算是腰包鼓鼓的。国库的富足也为抵抗后金提供了钱财的支持,毕竟没钱谁给你打仗呀。这也意味着也能让国家能够救济受灾群众,老百姓有钱了,能够安居乐业了,也就不会造反起义了,毕竟是要命的事呀。
(2)政局稳定性:大家都知道天启皇帝是出了名的“木匠皇帝”,一生醉心于做木工,不理会朝政。但也正是由于他的不折腾,使得国家机器在众大臣的尽心尽职下能够平稳的运行。
(3)人才储备方面:崇祯上台之初,大明朝还是有许多有能力的治国人才的。特别是有袁崇焕、孙传庭和卢象升等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他们各线作战,保障了边境的安全。撑起了明朝的半壁江山。
二、面对如此好的开局,为什么崇祯帝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呢?那是因为他实在是太能作了,看看他上台都做了些什么。
(1)财政上:崇祯帝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工商税。废除工商税,让江浙一带的富商欢天喜地,可国家没钱了,连发军费都成了难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军费,这辽东的仗怎么打?于是,又赶紧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工商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富商,“三饷”的征收对象是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的全体农民。这些举措无疑是加深了老百姓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加上天公不作美,当时陕北一带天灾不断,崇祯帝的措施无疑是逼民造反。
(2)军事上:乱杀良将,自毁长城。明末后金虎视眈眈,内部还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不断,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国家正是需要良将的时候。但无论是袁崇焕、卢象升、还是孙传庭都没有一个好下场,袁崇焕构建了辽宁防线以及在后面的北京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被以“谋反”的罪名处以凌迟之刑;孙传庭因为谏阻秦军北上蓟辽,被崇祯帝以“恃娇”之罪革职下狱,达三年之久。1643年,孙传庭战死沙场,崇祯帝竟然怀疑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卢象升他多次击败李自成农民军。1637年,皇太极命多尔衮南侵,卢象升奉命前去抵御。由于崇祯帝疑心太重,只给他不到两万兵马,导致兵少被围,战死河北。
(3)人事上:崇祯帝对朝臣是出名的刻薄寡恩的。大臣稍微犯了过错,轻则被他怒斥、问罪,重则砍头、凌迟。据统计,崇祯帝在位短短17年间,一共杀掉7个总督、11个巡抚。同时,走马灯一样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更是高危职业。崇祯一朝,14个兵部尚书几乎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以至于李自成入京时,每一个大臣站在他这边,死前也只有一个太监陪着。
三、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各项制度较为完善,国家机器运行也较为平稳,这也就是为什么万历帝30多年不上朝,国家也依然稳定。但是反而是以“勤政”知名的崇祯帝,只用了仅仅17年时间,就把大明王朝给“勤”没了。也是真的够能折腾的。
清朝对外西北和外东北的掌控力度究竟如何(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对外西北和外东北地区的掌控力度一直备受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清朝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程度有所不同,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一、对外西北的掌控力度我要新鲜事2024-01-22 20:22:550000刘邦为什么杀樊哙 刘邦杀樊哙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也开始为子孙后代谋划,直到生命的尽头也在为刘氏皇族安排后事。刘邦最重要的一个命令就是派人去杀樊哙,樊哙是一直追随刘邦征战的人,甚至在当初项羽鸿门宴时舍身救出过刘邦,这样一个功臣为什么刘邦死前要派人将他除去呢?刘邦为什么杀樊哙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04:440000历史上的梁怀吉长相很帅吗,梁怀吉和富康公主的爱情故事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关于宋朝宋仁宗时期的历史也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而在电视剧之中有一个名叫梁怀吉的宦官,竟然和宋仁宗最爱的女儿福康公主相爱了。那么历史上的梁怀吉长相是怎么描述的呢?他长的很帅吗?为什么会得到福康公主的倾心呢?两人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呢?下面我们便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介绍!关于太监梁怀吉的历史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23:25:220000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说子龙不可重用的话(不适合承担更重的责任)
在三国乱世,刘备临终前的一句话“子龙不可重用”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猜测。实际上是刘备意识到了赵云的价值和忠诚。赵云虽然在军事上有着非凡的贡献,但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刘备认为他不适合承担更重的责任。夷陵之战的失利是刘备晚年的重大挫折。这场战役不仅令刘备军队损失惨重,更让他深感政治理想的挫败。夷陵之战后,刘备开始对身边的将领和蜀汉的未来进行重新考量。我要新鲜事2024-03-29 18:41:39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