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帽上的两根长翅究竟是干嘛的?为何就连宋朝皇帝也要戴?
在很多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中,朝廷官员们都会头戴一顶插着两根长翅的帽子,看上去十分奇怪,有人对此还戏称道,他们这是在想“越(岳)飞”。
当然了,这只不过是网友的调皮话,宋朝官帽上的这两根长长的翅膀,实际上是有大用途的,不止官员要戴,皇帝也要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宋朝官帽的历史。
长翅的作用
宋朝时期,早朝的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三点到五点之间,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常常能看到百官提灯笼上朝的场景,因为那个时间段天都还没亮。
到了朝堂之上,官员们还会按照文武之分,官职大小,自动站成两列,而皇帝就端坐在正中心的龙椅之上。
这种早朝站位,其实与现代的开会形式很像,只不过古代早朝要听的,不仅仅是官员们的汇报,还要就一些事情,展开具体的讨论。
一般来说,都是由皇帝开头,抛出一个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询问官员们的意见。
在这之后,文武百官们就开始上奏,将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重要的消息,都汇报给皇上。
在这样的早朝上,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让文武百官议论纷纷的事情,但是皇帝端坐在上首,群臣窃窃私语,是对皇上的不敬。
更有甚者,会有一些官员就在朝堂之上偷偷地交头接耳,串通好说辞,一致对外,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隐瞒一些不利的消息。
而这一切,都会影响到皇帝的判断,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统治权,所以为了防止官员们在早朝上窃窃私语,这种带有两根长翅的帽子就出现了。

官帽两侧的长翅,是用轻便的材料制成而成的,所以那些大臣交头接耳,或是有什么动作的时候,那两只长长的翅膀,就会随着官员的行动而摆动。而且,按照官阶的不同,官帽的长短也是不同的
如此一来,官员们要是戴着这种帽子上朝,就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样两个人之间的帽子才不会相互碰撞,而一旦有了足够的距离,他们之间就很难再说小话了。
况且皇帝端坐在上方,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他们帽子的摆动,这样就可以看到究竟是谁在和谁说话。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掌控官员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官员进行监督。
除此之外,宋朝的官员很多,有时候两个人见面都不知道对方是谁,每当这个时候,通过观察官帽两旁的翅膀就可以看出来,谁的官位高,谁的官位低,官位低的那个人,就会直接叫上一句“大人”,也可免去不少尴尬。
皇帝为什么也要戴
据史书记载,长翅官帽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只不过在那个时候,长翅管帽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直到宋朝时期,才慢慢发展成今天我们见到的那样,而推动官帽改革的人,正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众所周知,赵匡胤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是他从旧主柴荣之子手中抢来的,因此,赵匡胤这个皇帝当得那叫一个忐忑不安。生怕哪一天,自己就会重蹈覆辙。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生,赵匡胤才会想出利用长翅官帽,来阻止官员们结党营私,篡夺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不仅让官员们戴上长翅官帽,他自己也会戴上这样的帽子,只是设计上与大臣们的略有不同而已。

至于赵匡胤为什么要戴长翅帽,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展现他“亲臣亲民”的态度,以便更好地笼络人心。
毕竟他作为一国之君都戴上了长翅帽,臣子哪有不戴的道理,这是一种表率,更是一种威胁。
不得不说,赵匡胤仅仅从帽子这一项上,就能察觉到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甚至还照顾到了百姓和大臣们的情绪,实在能称得上是一代明君,怪不得他在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声望依旧不减分毫。
尽管赵匡胤因为皇位来路,被很多人所诟病,但他为大宋、为后世做出的巨大贡献,早已经可以抵过这一点微末的过错了。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和百姓而言,一个圣明的君主比什么都重要。
曹丕的儿子有9个,个个比他短命(曹叡只活了36岁)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也是他继承的曹操的位置,最终篡汉称帝建立魏国。历史上曹丕有位美貌的夫人甄氏被后代传颂,艳福不浅的曹丕自然也是有许多孩子,不过曹丕的儿子虽然有9个。但似乎个个都很短命,就连继位的曹叡也只活了36岁而已。儿子个个都短命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6:23:440001为何人民在秦始皇不死时候不敢反 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
当时秦始皇在同灭六国之后,他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无人驾驭,即便是死后也对后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时更是无人敢起义,甚至没有农民起义的先例。秦始皇的残暴后人无不知晓,但是如果想要起义的话,这个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更需要的是多数人民的勇气。一、秦始皇在位时刘备项羽为什么不敢造反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43:360002韩信被杀后 萧何冷冷说了四字被人诟病 (国贼已除)
在韩信被杀之后,萧何说出4个字,国贼已除,被后人诟病到如今。韩信成功和萧何有着极大的帮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就是来源于此,如果是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汉朝大将军,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却是当年韩信被杀了之后,萧何却是十分的冷淡还对着韩信的尸体说了4个字,让人觉得极其冷漠,因此被世人诟病。同患难不能同欢乐我要新鲜事2023-04-06 18:57:520001刘邦有个特殊癖好 每次破城后便神秘消失(贪恋美色)
刘邦有个特殊的癖好,从来不避讳别人在每一次成功破城之后会消失一段时间,正因贪恋美色。汉高祖刘邦虽然在打天下的时候完成了许多的战举,可他却是一个极其贪恋美色之人,即便是逐鹿天下的时候,没有忘了美人,并且从来不会避讳,再夺下别人的城邦,之后会消失一段时间。极其贪恋美色我要新鲜事2023-03-11 19:34:370001为什么会有“清朝无昏君,明朝昏君多”的看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相近的明朝和清朝被一起称为“明清”。对于这两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其中,清朝(1636年—1912年)共诞生了10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共有16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针对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的皇帝,网上存在“清朝无昏君,明朝昏君多”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一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40: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