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存在感很弱 但却很强大 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土地兼并问题、黄巾起义以及外戚和宦官干政诸多方面的严重问题。东汉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但其存在感却常常被认为较为微弱。尽管如此,东汉王朝实际上却是一个强大的统一政权。

1.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困扰着东汉王朝
在刘秀建立东汉时,依靠地方豪强的支持得以成功。然而,东汉王朝在建立之后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打压这些豪强,导致他们占据大量土地,使得农民丧失土地。此外,东汉朝廷内宦官、外戚等也参与争夺社会资源并兼并土地,加剧了土地集中的问题。这种不平等的土地分配导致了社会贫富悬殊,百姓生活困苦,最终引发了反抗。
2.黄巾起义是东汉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生活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声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并得到了许多农民的响应。东汉朝廷本身腐朽不堪,无力有效镇压起义,只能委以地方官员自行募兵守备。然而,这种分散的军队形成了各地州郡长官拥兵自重的局面,导致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诸侯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3.外戚和宦官干政
东汉王朝皇帝多为幼年继位,需要辅政,而皇帝的母亲往往依靠外戚来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戚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掌握朝中实际权力。然而,后来的皇帝长大后也想夺回权力,导致内部权力斗争不断。在此过程中,宦官成为皇帝的亲信,被重用以对抗外戚。然而,皇帝年幼或去世后留下孤儿寡母的情况频发,使得外戚再度掌握权力,形成了政治的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的严重积累最终导致东汉灭亡。东汉虽然在历史上存在过一百九十五年,但其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弊病使得其实际存在感较弱,难以维持稳定和统一。东汉灭亡的教训也为后世的王朝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郑成功数次不接受清军招安,收复台湾不久就突然暴毙,为何呢?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赶走了荷兰的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在历史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郑成功的父亲本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最后官至福建总兵。明朝灭亡后掌管福建沿海一带兵权的郑芝龙无心抗清,加上清王朝对郑芝龙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等人的反对。选择投降了大清,郑成功和父亲的政治意见不和。带着一部分兵出走金门,在沿海一带坚持抗击清军。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4:530000韩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韩信的死因竟是这样
韩信,在我看来是一位能屈能伸之人,他甘愿受胯下之辱,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可以一展报复,无奈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识得他这匹千里马。直到后来,经过丞相萧何的推荐,刘邦重用了他,并且封了他为大将,那么后来等等一系列的有关韩信的典故自此开始。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12:22000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书法精湛(王羲之)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来是形容王羲之书法非常苍劲有力。王羲之曾经在东晋皇帝祭祀的时候,在木头上为东晋皇帝书写文字。但是后来的木匠通过雕刻木头时发现,王羲之书写的墨汁已经渗透到了木头内部,距离木头表面有着三分的距离。所以,东晋皇帝知道之后认为王羲之是历史上少有的书法奇才。事实上来看王羲之的书法至今无人能够与之匹敌。一、入木三分反映了王羲之的书法到达怎样的境界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15:120000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蔺相如巧设计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现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的归还给本人。那么大家还还记得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吗?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凭借足智多谋将和氏璧完好无缺从秦王手中要回,并安全带回赵国,是一个相当精彩的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和秦王的故事)成语:完璧归赵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6:31000117年山东农民起床干活,十几吨待割玉米一夜消失,吓得他直接报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2017年10月3号早上,山东德州市夏津县渡口驿乡派出所的任警官刚坐到位子上就听见办公室电话响了。他拿起电话,对面就传来了急迫的声音:“警察同志,您快来吧,我们这里出大事了!”电话里面是个男人,一口当地话,是本地村民。任警官问清楚对方的具体位置,案件发生在夏津县闫庄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19: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