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杨修死得冤,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曹操不会杀有才能的人,杨修之死,是犯法了。
我个人的看法,曹操杀杨修一点都不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曹操是在军中把他杀掉的,杨修的死,是受军法处置。他在军中猜测领导的意图,在军中散布谣言,扰乱军心使军队失去战斗力。在两军对垒之间,只要一方有负面影响和其他的言论,都能导致战争的失败。作为军中的主簿,战场上的高层,揣摩领导心意泄露军情,导致战斗无法进行,杀他有何冤枉,我们在这里分析当时的经过!

汉中争夺战的重要性。
汉中争夺战对于刚刚取得益州刘备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汉中之地是益州的门户,失去汉中,益州的门户就将敞开,无法防守。汉中好像一道屏障,阻隔曹魏集团进攻的路线。刘备为了争夺汉中,他动员益州所有的兵力和将领全力以赴,想打赢这场战争。
同时,汉中争夺对于曹操集团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曹操取得汉中,就等于打开益州的大门,消灭蜀汉政权指日可待。曹操为了这次战斗,亲自带领精兵强将,强行攻取。战争打得难解难分,蜀魏两军为了打赢这次战斗,都在坚持。只要一方疲惫就会失败。这场战争打的不仅是持久战,也是消耗战。打到最后双方士兵都感到厌恶,状态都很糟糕。就是这种情况谁也都不愿意撤军,谁都不愿意放弃。

杨修通过军中的口令揣摩领导的心意,动摇军心。
曹操和刘备的军队在这里僵持好长时间。曹操感到焦虑不安,但是又找不到突破口,传令官到曹操的营中找他要口令,因为曹操心中有事,对于口令也就这么随口一说,他报了个鸡肋名称。在古代,口令在军中用于特殊行动时起到暗号对接作用,多用于内部接应,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杨修利用口令字面意思,鸡肋吃之无味,扔之可惜,这两个字来揣测曹操的心意,认为曹操不想坚持这场战争,准备撤军回家,然后在军中散布谣言,说领导不想打这场战,要回家了。士兵们听到杨修的谣言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无心抗战。杨修的行为在战争中犯了大忌,这种动摇军心的行为在军中肯定要杀头的,你让兵将无心在战,没有斗志。使这场战争功败垂成。杀杨修冤在哪里,汉中争夺战曹操从准备到结束历经三个年头,就在最关键的时候,就在将士和士兵们最消沉的时候,军中需要的是鼓舞士气,而杨修的谣言起到一个负面影响,让将士和士兵们对家的眷念,没有战斗的决心,使战斗力无法凝聚,战争无法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要杀杨修的主要原因。

杨修是个聪明之人,不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在多种场合下触犯领导的底线。在储君之争里干预竞选,使领导判断失误。尤其在军营里,身为高层应该为领导出谋划策,鼓励士气。不可妄图猜测他人的意思,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贻误战机。使曹操在军心不稳的情况下无奈撤军,造成战争的失败。杨修之死,死而不冤!
60年我军侦察参谋赴缅甸,遭女匪抢亲,结婚当天:酒量差,你走吧
196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赴缅剿灭盘踞在边境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在这期间,一队三人侦察小组在缅甸的深山老林中侦察敌情,却忽然被当地土匪劫持。其中,一位名叫叶初才的侦察参谋,由于相貌俊朗、谈吐不俗被土匪头子的女儿相中。之后,他被女匪各种测试“男人味”,眼看就要被“送入洞房”了,女匪却摇摇头:“酒量不行,不是真男人,你走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3:50:280000徐福东渡出发地在哪里?山东省南部的琅琊地区
徐福东渡的出发地位于我国山东省南部的琅琊地区,徐福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农学家、医学家,曾经徐福带领着三千年纪幼小的男子和女子东渡到了日本,为日本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日本人也对于徐福非常的尊敬,日本人民认为徐福是上帝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在徐福的帮助之下日本人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也有所提升。一、徐福为什么要选择东渡日本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20:550000豫让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春秋战国晋国(刺杀赵襄子而死)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而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表达了豫让为知己能够死而后已的志向,那么豫让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豫让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9:10:530000历史上真实的鬼谷子是什么样的:战国风云幕后策划(名叫王诩)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鬼谷子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之中虽然一直没有在大家面前正式露过面,但是可以说他的传说一直在江湖中,使得不少人对其崇拜和敬仰,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鬼谷子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历史上真实的鬼谷子是什么样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8:04:130000古代皇帝的权力分配:宁可相信外人,不愿相信宗室
少年人和中年人读历史有个很明显的不同。因为少年人读历史,大多是爽文模式,也更侧重一些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事迹:比如少年人读到白起的战功赫赫,读到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往往会有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情怀,其实这倒也符合少年人的热血沸腾。而对于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中年人来说,读历史,往往会读出太多的人性规律出来。比如,古代皇帝的权力分配就很有意思。西汉的权力制衡我要新鲜事2023-07-01 20:33: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