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知道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雉陪葬?说出来别不信
刘邦临死前干了一件事,就是派出陈平与周勃到军营中立斩樊哙,注意了是立即斩杀,而且不用经过审讯,除非樊哙犯了非常严重的罪行,要知道刘邦连韩信、彭越谋反都不舍得杀,起初只是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彭越则是贬到蜀地,为何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与连襟,刘邦这么狠心要杀樊哙。
刘邦杀樊哙的原因是有人说樊哙与吕后结党,想要在刘邦死后图谋不轨,等到刘邦一死,樊哙就会带兵杀死刘邦最喜爱的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樊哙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既是功臣,又是外戚,还是汉朝初年的大将军,手握兵权,地位甚高,像周勃、曹参、灌婴等人都不如樊哙实际地位高。

刘邦
《史记 高祖本纪》: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所以刘邦才动了杀心,立斩樊哙,无论樊哙之前的功劳有多大,与自己的关系有多亲密,只要樊哙对戚夫人和刘如意构成了威胁,刘邦必定要除去樊哙,既然刘邦对樊哙起了杀心,那么对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威胁最大的吕雉,刘邦为何不杀了她,让她跟自己一起陪葬呢?
作为刘邦结发妻子的吕雉,刘邦非常清楚她的心狠手辣,韩信、彭越皆因吕雉而死,刘邦在外平定陈豨的叛乱时,吕雉在京城与萧何联手杀死了韩信,刘邦把彭越废为庶人并贬到蜀地,吕雉在半路上遇到彭越,欺骗彭越并把他带回后劝刘邦处死彭越,光是这两件事,就足以让刘邦对吕雉刮目相看了。
樊哙
对待韩信与彭越这样的功臣,吕雉必定除之而后快,当刘邦听到有人告诉他吕雉与樊哙结党想要杀戚夫人与刘如意时,他必定知道吕雉会在自己死后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了保护戚夫人,刘邦做了一件事。
刘邦让御史大夫周昌去赵国担任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实际上就是让周昌去保护刘如意,刘邦的这个办法实际上是非常无奈的,周昌只不过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大臣,他无权无势,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相国,跟吕雉比起来,周昌根本就保护不了赵如意。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就派出使者召刘如意进京,想要谋害他,周昌作为相国只是让刘如意推辞进京,结果吕雉改召周昌进京,等周昌动身之后,再派出使者召刘如意进京,然后趁机害死了刘如意,周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吕雉害死刘如意,而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刘邦的这个办法实际上是非常失败的。

吕雉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 刘邦派出任何人都保护不了刘如意与戚夫人,因为吕雉的地位太高了,刘邦去世后,吕雉是皇太后,他的儿子刘盈又是当朝皇帝,普天之下没有人比吕雉的权势还要高,刘邦曾经想杀死樊哙来阻止吕雉作乱,但就连这个目的也没有达到,因为陈平的小心谨慎,保了樊哙一命。
其实刘邦还有个办法想保刘氏江山,这就是白马盟誓,刘邦夺取天下之后,曾经与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说:不是刘姓皇族不得称王,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如有人违背,天下人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击杀。
但是,吕雉在刘邦去世后,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侯时,几乎没有人敢反对,唯一反对的右丞相王陵也被吕雉罢免,而陈平、周勃等人反而支持吕雉分封诸吕的行为,这一点来看,刘邦的白马盟誓也成了一纸空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戚夫人
其实刘邦想要保全刘如意与戚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吕雉,拉吕雉陪葬,但刘邦并没有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吕雉势力做大了。
刘邦在生前曾经有过换太子的想法与行为,想把刘盈的太子之位换成刘如意,但是遭遇到强大的反对,其中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以吕雉为首的吕氏外戚,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汉朝的皇后,吕雉的儿子刘盈也是刘邦唯一的嫡长子。
为了让刘邦打消换太子的念头,吕雉动用了一切的资源,不仅请出了张良,而且还请出了商山四皓,这可是连刘邦都请不动的高人,刘邦可是皇帝,连皇帝都请不动的人,却被吕雉请了出来,可想而知吕雉背后的势力有多大。

吕雉背后的势力太过强大
吕雉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个集团,吕雉的妹夫是樊哙,樊哙当然会支持吕雉与刘盈,吕雉有两个哥哥,分别是吕泽和吕释之,这两个都跟随刘邦打天下有功,尤其是吕泽,刘邦在彭城之战被项羽打得大败的时候,就是投靠驻守在下邑的吕泽,并在随后不久就立刘盈为太子,这一切都不是孤立事件。
刘邦想要换太子之时,就是吕释之出面请张良帮忙,并请出商山四皓的,吕家在辅佐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劳,而且又手握兵权,又是吕雉的兄长,就这样以吕雉、樊哙、吕释之、吕泽为核心的吕氏外戚集团的势力非常大。
樊哙在刘邦晚期官至大将军,还在前线率军作战,是汉朝地位最高的军事将领,远高于周勃、灌婴等人,这种地位也不是一般功臣能比的,而且樊哙还有最高兵权,大将军可是全国武将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所以刘邦担心樊哙作乱是有道理的。
刘邦与吕雉
正因为吕氏外戚集团的势力做大了,所以他们才能请出商山四皓,给刘邦一个下马威,并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事实上,如果刘邦强行换太子的话,就会引发汉朝的内乱,吕氏外戚集团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很可能会发动政变,所以刘邦退让了一步,不换太子,维持现状。
同样的道理,刘邦虽然很想保住戚夫人与刘如意,但是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刘邦不敢也不能动吕雉,动了吕雉就动摇了国本,会导致汉初为争夺皇帝之位而引发叛乱,只要是刘邦的儿子做皇帝,他都是能接受的,所以刘邦退让了。
二、刘邦需要吕雉镇住一帮功臣。
刘邦除了担心外戚集团之外,还担心功臣集团坐大,在西汉初年,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是仅存的两大政治集团,而维持这两大集团的平衡,才有利于皇权的稳定,但是刘邦深知刘盈软弱,不能镇住这帮功臣,这也是刘邦想换太子的原因之一。

刘邦与手下
所以刘邦就想让吕雉来镇住这一帮功臣,刘邦深知吕雉为人心狠手辣,有手段,有心机,完全可以平衡功臣集团的压力,事实上,白马盟誓就是功臣与外戚相互制衡的条约,刘邦以功臣永世的荣华富贵来换取他们对刘氏皇族的忠心,并用来抗衡那些不姓刘的外戚,这是非常明显的用功臣制衡外戚的手段。
制衡是相互的,功臣能制衡外戚,外戚也能制衡功臣,从而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政治结构,这一切都需要吕雉这样一个强势的人存在。
吕雉是刘盈的母亲,这个特殊的身份注定了吕雉不可能夺了自己儿子刘盈的江山,事实上恰恰相反,吕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儿子的皇帝之位更稳定,包括杀韩信、彭越,在刘邦去世后,吕雉还准备做一件疯狂的事,就是趁机诛杀所有的功臣。
刘邦一家人
吕雉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功臣指的是有功劳的大臣,而且还是开国功臣,大多是凭借军功上位的,一旦成功之后,功臣很容易骄傲,不听命令,做一些违法的事,吕雉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刘盈管不住这些功臣,干脆杀了省心,吕雉是想为自己儿子掌权铺平道路,只可惜吕雉的这个想法太疯狂,而且没有成功的机会,幸好最终也没有实施。
所以刘邦需要吕雉这样的强行来制衡功臣,从而维持刘盈江山的稳定,刘盈和刘如意都是自己的儿子,让谁做皇帝对刘邦来说是一样的,但对吕雉来说,只有刘盈做皇帝,她才愿意,否则就是残酷的政治斗争。
三、刘邦老了,不愿意折腾了。
刘邦自从起兵之后,就没有过空闲的时间,反秦战争用了4年,楚汉战争用了3年,统一天下之后,平定异姓王的叛乱又用了7年,直到刘邦老了,不愿意折腾了。

刘邦老了
刘邦如果想杀吕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考虑由此引发的后果,吕释之与樊哙等人是有兵权的,刘邦派出陈平与周勃杀樊哙,陈平都不敢动手,因为畏惧吕雉的权威,即使刘邦有心铲除吕氏外戚集团,也没有那个力来折腾了。
刘邦晚年厌倦了战争,因为伤病甚至厌倦了面见大臣,想铲除吕氏集团并非难事,但是需要很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处理善后事宜,要考虑吕氏一党的处理结果,并防止引发动乱,此时的刘邦已经老了,六十多岁的人了,不愿意折腾了,于是就默认了吕雉的存在。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 难道真是个胖子(以胖为美)
杨贵妃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胖子。在如今的年代女孩儿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身材焦虑,不管是胖或者瘦,都会有人喜欢,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会有所不同的。有的人会喜欢瘦一些的女生,而有的人则是会喜欢丰满一些的女生,要是说到在我国历史上喜欢丰满女神的朝代,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唐朝。还有人说唐朝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就是一个胖子。以胖为美我要新鲜事2023-09-25 20:21:520000洛神赋图:根据洛神赋创作(为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所画)
我们知道曹植曾创作出《洛神赋》这个文学作品,其中洛神的缥缈多姿,文字的优美都在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后来人们又根据《洛神赋》创作出一些画作,也就是著名的《洛神赋图》,那么《洛神赋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洛神赋图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56:260000丞相叮嘱儿子:我死后你有祸事上身,葬礼做一事可保命,果真如此
在中国古代官场中充斥着血雨腥风,阴谋诡计,究其因是将人的生命权置于两个极端中,要么死,极悲惨的结局,要么活,呼风唤雨。古代的官场中的人在这样的境地里,常常做出让人不理解的举动,割肉伺主,大义灭亲都是从古代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处在这样一个危险的世界中,难怪很多要员都称自己“如履薄冰”在唐朝的开元年间,有两位丞相,分别是姚崇和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42:1600001949年卫立煌致信朱德,恳求保护85岁老母,毛主席知晓后如何处理
1949年2月,隐居在香港的卫立煌给老友朱德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没有讨论国事,也没有老友之间的叙旧,通篇只有殷切之语和无奈之情,恳请朱老总帮助照顾一下在合肥居住的老母亲。但卫立煌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虽然与朱德私交甚笃,但当时毕竟还处于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如此一封求救信,朱德不敢自专,第一时间将信呈交毛主席请求批示!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8:17:450001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真相,揭宋仁宗身世之谜(大宋第一奇案)
相信大家都听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出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之后通过小说、影视剧的方式为大家熟知,不过很多人都明白,这些都是作品呈现出来的,历史上有没有真正原型呢?下面一起揭开宋仁宗身世之谜!一、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朝)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18: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