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接任萧何的丞相之职,三年时间没有办成一件事,为何还被传颂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曹参有一个评价,是这么说的:《史记 曹相国列传》: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後,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那么曹参有什么美德?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汉朝百姓曾经歌颂曹参的事迹,是这么歌颂的: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曹参
从这一点来看,曹参啥也没做,也就是继承并执行了萧何当年制度的法令,曹参的这一行为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叫做“萧规曹随”,意思就是萧何制定的法规,曹参继承并执行,这话说得好听就是萧规曹随,说得不好听其实是啥也没做。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曹参被吕后任命为丞相,吕后之所以这么做 ,是因为她在刘邦临死前问过一个问题,如果萧何去世,谁来当丞相,刘邦说曹参可以,于是吕后照做了,从后来的情况看,刘邦的眼光没错,吕后的作法也没错。

萧何
曹参接替萧何当了三年丞相,三年中,曹参啥也没做,更离谱的是曹参当丞相啥正事不干,就是天天喝酒,曹参的行为让年轻的汉惠帝刘盈感到不满,于是让曹参的儿子从侧面询问曹参为何如此?后来曹参向汉惠帝解释:萧何比我曹参英明,汉高帝比您英明,他们制定下来的法规我们只需要遵守各自职责就行了,无需更改,不就行了吗?
曹参的意思很明确,汉朝开国后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由萧何、刘邦这些老一辈的领导人制定好了,我们不需要更改法规,只需要遵守就能很好地治理国家了,但是实际上曹参被千古传诵的原因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曹参有很多话没有说明白,除了上面讲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萧规曹随
一、无为而治。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参能与萧何并列为名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什么叫无为而治?
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不过多干涉民众的生活,这是黄老道学的一种治国思想,是黄帝学说与老子学说的一种糅合,这种思想在秦末汉初非常流行,成为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这种治国思想对于稳定汉朝的作用非常强。
说到汉朝,就一定要说秦朝,秦国统一天下后,仅仅15年的时间天下就大乱,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整个天下掀起了反秦起义的高潮,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秦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多干涉了民众的生活。

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秦朝时期有很多大工程在建设,比如秦直通、秦始皇陵墓、阿房宫、长城,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大战,比如北击匈奴与南征百越,这些工程和战争都需要大量透支民力与资财,引发了农民大起义,最终让秦朝淹没在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
秦朝灭亡后,刘邦用了四年时间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汉朝建立之初,基本上照搬了秦朝的法规与制度,既然汉朝与秦朝法规完全一样,为什么秦朝会灭亡,汉朝不会灭亡呢?根本的原因就是汉朝采取了无为而治的做法。
汉朝不过多干涉民众的生活,不让民众参与繁重的徭役与战争,让民众休养生息,民众的生活状态远远高于秦朝,所以就没有民众起来造反,汉朝就这样稳定下来,刘邦、萧何等人在世时,采取的是无为而治,轮到曹参执政时,仍然采取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
司马迁说曹参“清静极言合道”,指的就是无为而治,曹参能够成为名相,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继承这种治国思想,如果他要改变什么,以他丞相的身份也是做得到的,但是曹参很明智地选择了无为而治,这是他成为名相的原因之一。
二、执行法规。
看事情不要看表面,别看曹参三年时间没有办到一件事,但是曹参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态度是司马迁没有说的,这就是严格执行萧何制定的法规。
任何法规只有得到了严格的执行,才能成为法规,不然就是一纸空文,曹参虽然不需要更改什么,但是执行法规是曹参的根本职责,这一点就跟现代管理学中的执行是一样的道理,有战略有规划,没有执行,那是空中楼阁。

萧何与曹参
曹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他表面上看起来啥也没做,但是实际上他至少做了一件事,就是维护法规并执行,如果他不执行法规,那一定会有权贵来破坏法规,如此以往,法规成为一纸空文,曹参的执政也是失败的,但事实上,曹参的执政得到史官与百姓的认可,关键原因就在于曹参严格执行了法规。
三、抓大放小。《史记 曹相国列传》: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这话的意思是说: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这与执法严格是否有冲突呢?
并没有冲突。曹参是汉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他要处理的国家大事,对于一些细小的过失,曹参并不追究,并且还帮人隐瞒,其根本原因是这些细小的过失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并没有上升到原则的高度上来。
曹参与萧何
举个例子,曹参手下官员在记录政事时,有些不重要的事情忘记记载了,曹参就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就相当于宽宏处理别人的小错误,对于犯了错的官员来说,是非常感激曹参的,但是这种事的确是错了,但错的又不严重,也没有违背原则,所以可以容忍。
如果有人违背了汉朝的法规,比如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这就属于违背原则问题,而且也触犯了法规,这种事情曹参是绝对不可能容忍,一定会追究到底,这就是执法严格,对于大事以及触犯原则与法规的事要严格执法,对于小事及不触犯原则与法规的事要宽宏处理。
曹参宽宏大量
曹参用人喜欢用那些老实忠厚的人,不喜欢那些挑刺圆滑的人,一旦遇到有些官吏对言语文字要求苛刻,追究细微末节的人,曹参就会免了他们的官,曹参的这一行为是非常正确的管理行为,是抓大放小,抓住原则免除不重要的细小过失,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
曹参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配合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不仅仅不干涉民众的生活,对于官员的一些细小过失也不干涉,从而在整个天下都营造出一种无为而治的环境,这种作法稳定了汉朝的统治,是汉朝区别于秦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曹参能够与萧何一起千古留名的原因所在。
开国大典原定1950年举行,斯大林的一番建议,让典礼提前3个月
1949年10月1号下午三点钟,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幕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而自豪。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原本预定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其实并非1949年10月1号,而是1950年1月1号。从当年的局势来看,后者显然是一个更加稳妥的时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01:140000林冲买刀用一千贯,知县赏武松一千贯,一千贯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以“贯”为钱币计数单位,最早出现在西汉武帝初年,《汉书》中就曾经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意思是说国库里的钱,堆积有百万之多,串钱用的绳子甚至都已经腐烂。很多人认为,这体现出汉朝年间的富裕,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当财富无法正常流通起来的时候,国库堆积的钱币,必将不可避免地贬值。后续的经济发展如何,暂且不谈,不过“贯”这种计数单位,倒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我要新鲜事2023-07-24 20:35:040000魏忠贤是好人还是坏人 魏忠贤时期的皇上是谁(朱由校)
魏忠贤是坏人,魏忠贤时期的皇上是朱由校。根据史料记载,魏忠贤出生于1568年,死于1627年12月11日,是明朝末期的一位大宦官,在魏忠贤进入到宫中以后改名叫做李进忠。在成为了皇上身边忠心的大太监之后才被皇上改回了原信,并且赐名叫魏忠贤,魏忠贤十分受到皇上的喜爱,在宫中的一些大臣都叫他九千九百岁。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09:260000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说子龙不可重用的话(不适合承担更重的责任)
在三国乱世,刘备临终前的一句话“子龙不可重用”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猜测。实际上是刘备意识到了赵云的价值和忠诚。赵云虽然在军事上有着非凡的贡献,但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刘备认为他不适合承担更重的责任。夷陵之战的失利是刘备晚年的重大挫折。这场战役不仅令刘备军队损失惨重,更让他深感政治理想的挫败。夷陵之战后,刘备开始对身边的将领和蜀汉的未来进行重新考量。我要新鲜事2024-03-29 18:41:390006慈禧的最后一天 是如何度过的(早晨还在下午便去世)
慈禧在最后一天之中,像往常一般起床,上午还在处理,光绪帝后世下午便去世了。慈禧则是清朝后期的掌权者掌握了政权,签证40多年。在最后一天之中,即便是在处理光绪帝,后世自己却也穿上了寿衣。极其注意保养慈溪每天早上起的都很早,凌晨3:00和晚上一般就起床了,并洗了脸开始了护肤流程,甚至还用毛巾做了热敷,据说是可以抑制皱纹的生长,所有开始化妆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久的。我要新鲜事2023-03-13 20:31:5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