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蜀汉的日子,东吴面对魏晋两朝,如何孤军奋战撑17年?
前言
“怎么样,安乐公,你对蜀国有何感想呢?”司马昭从高台上俯视着刘禅,他的目光透露出对这位曾经的敌国国君的好奇。
刘禅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身旁那些满怀悲伤的蜀国旧臣的冷漠,他愉快地回答:“在这里享受的乐趣,比起对蜀国的思念不值一提!”司马昭听到这番话,无比满意,他哈哈大笑起来,心中对刘禅的怀疑烟消云散。
然而,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无法完全相同。当魏国这边歌舞继续飘扬的时候,孙吴在江东则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心中的苦楚无法言表。孙休恐怕已经在心里无数次谴责刘禅:“当初我们约定了要坚守孙刘联盟,实现三国鼎立的目标,可你却不顾一切的投降曹贼,过上了安逸无忧的生活,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软弱者!”
谅他再怎么愤怒,再怎么气愤,甚至蜀汉已经灭亡了,但东吴依然抱有一丝希望,哪怕不能实现宏伟的大业,只要我们能够与魏国和平共处,维护江东的稳定也未尝不可!因此,他们决定坚持不懈地战斗到底。

或许东吴也没有想到,这一坚持竟然持续了整整17年,甚至在这期间,魏国已经被司马炎篡位,而他们却成为了三国中最后的幸存者。
那么,在蜀汉灭亡后的日子里,东吴面对着魏晋两朝的压力,他们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竟能孤军奋战并坚守政权长达17年?是上天眷顾,还是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阿斗投降,三足鼎立未能在现
时光倒流回到公元263年,那是一个关于英勇牺牲的篇章,诸葛瞻父子以身捐躯,邓艾大军功成名就,成都城墙面临崩塌的危机,蜀汉的故事也即将落下帷幕。尽管情势危急,刘禅带着印玺和百官走出城池向吴军投降,而完全不知情的吴军仍然全力崇尚各自的使命。
孙休是孙权的第六位儿子,也是东吴政权的第三位皇帝。他以聪明过人和高超的才智而闻名于世,因此十分明白保持孙刘联盟的重要性。
在得知魏国发动战争攻打蜀国后,孙休一方面派遣名将丁奉进攻寿春,逼迫敌人调兵来支援;同时,他从水路兵发,试图救援蜀汉。然而,尽管吴军奋力奔赴、日夜兼程,却无法及时赶上刘禅开启城门的速度。情势既定,计划不得不中断。
在盟友离去的情况下,孤身一人,孙休该如何立足?面对如此艰难的局势,他冷静地整理了思绪,没有被愤怒所吞噬。他立即下令援救蜀国的队伍继续向西前进。他希望借助混乱的局势,从魏国手中谋取利益,用主动出击来缓解东吴即将面临的合围之势。
蜀国已经覆灭,而魏军还未到,吴军将目标锁定在边界附近的永安城。守城的将领罗宪也是一名勇猛的将才,在刘禅投降后,他坚守城池,忠诚和勇敢可见一斑。得知吴军派兵前来后,罗宪迅速判断出对方借援救之机想趁机袭击自己,因此他没有打开城门,反而在吴军暴露真正意图后,多次击退敌人。
不久后,魏国的邓艾、钟会等人与朝廷爆发了不小的纷争和冲突,内乱事件让曹魏对东吴失去了兴趣和精力。孙休见机而行,向永安调派更多士兵,试图趁机夺回蜀国的故土。罗宪见状,内心充满了愤怒之火。

他对身边的人说道:“东吴总是口口声声喊着孙刘联盟,但却一直在破坏这个联盟。我们国家遭遇困难时,他们没有全力相助,反而企图占便宜。我宁愿追随皇上投降魏国,也不能让东吴这些卑鄙小人得逞!”
于是罗宪向司马昭呈上降表,司马昭立即派遣将军胡烈前去解围。在双方的夹击下,吴军只能无功而返。
随着军队的撤退,30岁的年轻皇帝孙休怀揣着壮志离开了人世。由于他英年早逝,太子年幼,暂时无法处理朝政事务,于是权臣濮阳兴和张布选择孙休的长子孙皓为皇帝。这个年龄不过30岁的年轻皇帝,注定将书写自己的传奇。
时运加身
当孙皓登基的时候,展现出了一位明君圣主的风范。他不仅在面对困难时果断下令开仓放粮,安抚百姓;还精简宫中人员,节省开支;甚至反腐倡廉,力图澄清政治风气。为了维护政局稳定,孙皓还及时书信赞美司马昭,表示自己愿意效忠,绝不背叛。
就在东吴国势如日中天之际,魏国却接连发生重大变故。司马昭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司马炎趁机篡夺了魏国的皇位,建立了西晋。然而,权力刚刚掌握,司马炎显然不会轻率地对东吴发动战争。毕竟局势尚未稳定,稍有不慎,他自己可能也会被赶下台。因此,司马炎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与世家大族的联合、妥善处理前朝旧臣以及巩固亲戚关系等事务上。
等政务处理妥当后,西晋的民生问题接踵而至。司马炎登基不到两年,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等地相继遭受洪水侵袭,仅仅灾后救济就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被人痛恨的水,竟成为人们最渴望的东西。从公元271年开始,西晋连续三年遭遇大旱,许多地方全年庄稼歉收,无数百姓饿死。
常言道,福祸相依,苦难屡屡。正当国内困扰尚未解决时,外患也向晋国袭来。受灾之苦,使得北方少数民族逐渐积聚不满和怨言。或许,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温饱和关怀,寻求理解与沟通,便能平息不满。可秦州刺史胡烈却偏偏对胡人心存偏见,采取了暴力手段。
这个举动引来了鲜卑等部落的极大反弹,他们立刻联合起来,掀起了反晋的狂潮。国内纷争易平复,而晋国却花费整整9年的时间来平定这场叛乱。
相应地,伐吴的计划也因此被推迟了数年。凭借长江天险和内忧外患的局势,东吴幸运地获得了喘息生存的机会。
结语
这里有一篇文章需要重新书写,适合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的受众群体。要求对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和延申,同时增加的内容需要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使文章更加流畅和吸引人。
曾经备受众人推崇的“好学生”孙皓,在东吴国家不平静的时期,却逐渐迷失了自己。本应是东吴发奋的最佳时机,然而孙皓迷上了荣华富贵,沉湎于美色之中,纵情享乐。在他继位的几年中,他热衷于修建宫殿和举办盛大的宴会。尽管在小规模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的虚荣心却得到了更大的满足。他越来越追求功名利禄,变得既傲慢又残暴,不仅常常做出不明智的决策,还频繁下令处决提出异见的大臣。
就这样,东吴国家苟且偷生了整整17年,因为对手无暇顾及。而当西晋国解决了内外事务后,转头关注东吴时,发现他们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反而比数年前还不如。终于在公元279年,20万晋军水陆并发,东吴根本无力抵挡。一年后,孙皓选择投降,东吴国家灭亡。
科举是隋唐之后政府取士的主要方式 明清科举考试分几个等级
明清科举考试分四个等级。自南北朝时期起,我国政府便萌生了选拔有用之才的念头,创立了"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九品中正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直到隋文帝杨坚时,分科考试制度正式设立,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使官员选拔不再仅限于士族,开始不问门第、出身。隋炀帝杨广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增设了进士科,形成秀才试、进士试、明经试的完整选拔流程,直接影响了后世官员选拔。我要新鲜事2023-07-31 19:58:430001太平天国中被严重低估的将才,曾逼得曾国藩自杀!不是石达开
太平天国在历史上太出名了,是中国最后一次也是最巅峰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这次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清王朝封建势力及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一击。在太平天国这十几年历程中,虽然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建都天京后,大多奢靡成风,不思进取。但也出现了不少极有极具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的人,如石达开,李秀成等。我要新鲜事2023-08-05 19:37:090003唐伯虎虽然才华出众却终生不被重用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唐伯虎是一个充满了幸运和不幸的人。他的生活恰好发生在明朝的盛世,这样的时代背景通常会让个人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到重用,使得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尽管唐伯虎才华横溢,却在一生中屡次碰到难题。我要新鲜事2023-08-10 18:25:340000什么是苦刑梨?外型和鸭梨极为相似(残忍程度不可想象)
导语:相比古代,现今人类处在一个法制社会,不像以往会有一些五花八门的酷刑,每一种酷刑都是及其残忍无比的。就比如说古代的抽肠、车裂、剥皮和炮烙等酷刑。在古代欧洲呢就有一种酷刑多半是用于女性,那就是苦刑梨。接下来就由探秘志系小编为大家讲解什么是苦刑梨吧!大家赶紧来看看~~什么是苦刑梨?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2:29:2400086神话传说人物龙女,与人类男性婚恋的异类女性(最早源于佛教)
导语:看过西游记的应该都知道观音身边的女童龙女吧,龙女呢我们一般认为是龙王的女儿。这一神话人物形象之出现在古代民间,关于龙女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那么接下来呢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讲解这一神话人物龙女,感兴趣的赶紧一起往下看~~龙女龙女是神话传说中龙王的眷属,常为龙王的女儿。龙女这一传说形象,最初来源于佛教。唐代佛经汉译,因此在唐代也首次出现了佛教引进的龙女的形象。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01: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