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有何要求 若按明代标准张廷玉 阿桂等人根本不够格
张廷玉,一个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他被尊称为清代唯一享有太庙供奉的汉臣,这一尊号为他赢得了无与伦比的荣耀。不仅仅是张廷玉,包括怡亲王允祥、以及后来的兆惠、傅恒、阿桂等人,他们也被赋予享有太庙供奉荣耀的权利。对于这些人,一些人认为他们不符合享有太庙供奉的资格。这样的争议在当时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太庙配享功臣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已久,然而,真正形成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曹魏时期。那个时候,太庙中供奉的功臣大多是开国的重要将领。随着朝代更迭,这一做法基本延续下来,将开国功臣纳入太庙的祭祀范畴。在明代,这一制度达到了巅峰,洪武年间,朱元璋将多位功臣纳入太庙,这为后来的配享太庙功臣奠定了基础。
在清代,享有太庙供奉的功臣标准显得相对较低。清代太庙供奉的功臣分为东配殿功王和西配殿两类。东配殿功王包括了13位宗室王公,而西配殿包括了13位异姓功臣。这些功王和功臣中,不乏文臣身份的人物,如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与明代对开国功臣的高标准形成鲜明对比。在明代,享有太庙供奉的功臣必须是开国武将,而清代则显得相对宽松。

雍正朝以前,清朝对于太庙配享人选非常慎重,注重的是开国功勋。然而,雍正登基后,他下旨让非开国功臣如图海、允祥、张廷玉等配享太庙,打破了之前的传统。乾隆继承了这一做法,更是在位期间大量增加了太庙的供奉人数,共有26位功王和功臣进入太庙。这一变化显示出太庙供奉逐渐从国家礼仪演变为政治服务的附庸,与皇帝个人的意愿关系密切。
乾隆时期,太庙配享的功臣中包括了文官身份的张廷玉,这与明代对于开国功臣的高标准形成鲜明对比。乾隆对太庙的政策相对宽松,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导致了异姓功臣的进入。这种情况在晚清时期并没有持续,嘉庆、道光和咸丰三朝的太庙配享人数相对较少,呈现出相对谨慎的态度。

清代太庙配享的变化反映出了国家礼仪背后的政治变革和皇帝权力的变迁。太庙供奉的功臣人选不再仅仅是开国功臣,而是受到了更多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一演变呈现出历史变革和时代转型的痕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清代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因为关系当时蜀汉的存亡
《后出师表》的恐怖,主要是关系到了当时蜀汉的存亡,从《后出师表》能够看出,当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并且形势非常严峻。如果蜀汉的主人刘禅对于北伐不是很重视,那么蜀汉就有可能灭亡。《出师表》出自于诸葛亮之手,但是却有人认为这是伪作,因为与《前出师表》差距非常大,并且所表达的立场也不同。一、《后出师表》的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8:06:060003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吕不韦,豪赌出来的万人之上
从字面意思理解你是不是以为一字千金等同于一诺千金,就是那种说话掷地有声极其有分量的感觉?其实一字千金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在典故中原意是增损一字,赏予千金。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31:0500001980年女儿问邓小平:这辈子和谁关系最好?邓公如何回答?
198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委员蔡畅八十岁大寿。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高寿是鸿福,而对于老一辈的共产党员来说这个年龄则更为珍贵。这天,许多曾经与她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朋友都来到了她的家中,为她的八十大寿庆贺。其中,邓公更是带来全家祖孙四代,一同为他近60年的朋友、大姐献上祝福。他将手中的鲜花送给蔡畅,随后两位老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0:00:130000伍子胥和申包胥 由好友到反目成仇 相爱相杀的对台戏
伍子胥与楚平王之间的恩怨纷争,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关注的故事之一。伍子胥为了复仇,选择投奔吴国并领兵攻击楚国,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伍子胥的行为视为私仇报复,而应更加注重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选择。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1:56:080000古代太监也有官职吗(有官职)
在古代中国,太监作为皇宫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还参与到朝政之中,影响着帝国的命运。太监的身份虽然特殊,但在权力的游戏中,他们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官职,甚至掌握重权。一、太监与官职:特殊的权力通道我要新鲜事2024-01-31 21:34: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