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突变:有人要死了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不久就恢复了科举制度,希望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有品德、有实际能力的官员。然而,他也发现科举制度本身存在着很多弊端,不能全面地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于是,他在殿试中设计了一些特殊的试题,既考验考生的学识,又考验他们的见识和情操。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在1371年,他让人抬来三筐稻谷,让考生评判优劣。这一试题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也暴露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问题。
明初科举之路任重道远
明朝初年,百废待兴,朱元璋迫切需要人才来治理这个刚刚找到希望的国家。于是在1371年,他重新开展科举考试,招纳人才。
这一次科举堪称公平,朱元璋还亲自监督,最后共录取了80多名学子。这批学子出身普通,靠自己努力才取得了如此成就,朱元璋看在眼里,也很欣慰。他期待这些“货真价实”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朝堂上发挥作用。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一方面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世袭继承的弊端。通过科举,寒门可以与权贵争锋相对,一个人的高低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他自身的才能与学识。
明朝开国之初,正需要大量的新人才,于是开科取士是十分必要的。这也符合朱元璋重用贤能之士,但又反对门阀世代管制的治国理念。
然而朱元璋也深知,光有考试本身还不够。要想真正选拔到贤能之士,还需要设法区分哪些考生既有学问,又没有离民脱节。这对一个新朝廷而言尤为重要。一个治国的人必须贴近百姓,才能体察民情,制定合理的政策。
三筐劣质粮食考验学子现实关怀
为了检验这些考生是否真正关心人民疾苦,是否脚踏实地,朱元璋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试题:让将士从军营里抬来三筐次粮,让学子们判断这些稻谷的优劣。众学子都感到困惑,不明白皇帝这是要做什么。其中最敏锐的刘伯温立刻看穿了朱元璋的用意。
他发现这些粮食质量参差不齐,许多都掺杂着杂草杂物。刘伯温判断,朱元璋是故意用军中劣质粮食来试探学子,看他们是否能判断粮食的好坏。如果学子立刻看出粮食质量不佳,那就说明他并没有脱离农民太远;反之,就证明他离百姓太遥远,不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这无疑是一次对学子们的充分考验。朱元璋想要检验这些考生是否真正关心人民疾苦,是否脚踏实地。科举考试只能显示一个人的文采学业,但却无法判断人的品格为人。
朱元璋设计这种现场考核,就是要看看这些考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表现,有没有真知灼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一味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空话。这对一个即将掌管国家大事的官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多书生难辨劣质粮食朱元璋震惊失望
果然,参试学子们大多无法判断粮食的优劣。有的虽能看出粮食不佳,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有甚者,还故意歪曲事实,强词夺理地辩解这都是上等好粮。朱元璋听后大为震惊,明白这些书生根本脱离实际太远,若任由他们当官,只会祸国殃民。
“怎能让这些只会书生气的人来治理国家!他们连普通百姓的疾苦都无法体会,又何谈造福一方!”朱元璋暗暗阴沉着脸色。这些考生让朱元璋大失所望。他们既没有基本的认知判断能力,也没有关心百姓的真诚之心。光有一身文墨和空谈文章是无法成事的。
朱元璋是从基层百姓中崛起的,他比谁都明白脱离基层就会脱离现实。一个国家的官员必须深入民间,洞悉百姓疾苦,才能制定贴近实际的政策。如果这些考生都成了官,那么朝政就会空转,百姓仍会水深火热。
其中一个书生陈某还在喋喋不休:“皇上,谨言慎行为君子第一要务,臣不敢妄加评论。不过这几筐谷物品种不同,所产地域也不尽相同,质量自会有差异…”
“可笑!”刘伯温看不下去,怒斥道,“我们大明王朝岂有劣质粮食?这明明就是军粮,军需官故意掺杂的杂物,以减少粮食的重量,牟取私利。这是对军人的不敬,对国家的不忠,皇上是要借此考验我们的眼力和良心,你却在这里胡言乱语,岂不可笑!”
陈某被刘伯温一顿训斥,顿时面如土色,不敢再言。其他书生也都低下了头,惭愧不已。他们都明白自己刚才的表现是多么的可悲可笑。他们只顾着自己的面子和地位,却忘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他们没有真正关心百姓和国家,只是为了一纸功名而读书。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心中更加失望。他觉得这些书生都是一群无用之辈,不配为他治理天下。他冷冷地说道:“你们这些书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你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连一粒稻谷都分辨不出来。你们还想为我做事?你们还想为百姓服务?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当官?”
刘伯温独具慧眼识别粮食品质朱元璋大为赞赏
就在朱元璋准备发怒之际,刘伯温站了出来,向朱元璋请罪道:“皇上,臣有罪!臣没有及时阻止这些无知无识的书生胡说八道,让皇上听了恶心。臣愿意为此受罚。”
朱元璋看了刘伯温一眼,心中稍稍平静了一些。他问道:“你既然知道这些粮食的来历,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三筐粮食中哪一筐最好,哪一筐最差?”
刘伯温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筐说道:“皇上,这一筐最好。这是新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没有任何杂质。这是农民刚刚收割下来的粮食,是最新鲜的。”
然后他又指着另一筐说道:“这一筐次之。这是陈米,颗粒较小,色泽发暗,有少量杂质。这是去年收割的粮食,已经存放了一年多了。”
最后他指着最后一筐说道:“这一筐最差。这是劣米,颗粒残缺,色泽发黑,有大量杂质。这是军需官故意掺杂的粮食,既不能充饥,又有损健康。”
刘伯温说完后,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认同。他问道:“你怎么能看出来呢?”
刘伯温回答道:“皇上,臣出身寒微,自幼就跟随父亲种田。臣对粮食的品质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受。臣知道粮食对于百姓和军人的重要性。臣也知道军需官为了私利而做出的恶行。臣不敢欺瞒皇上,也不敢欺负百姓。”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心中大为赞赏。他觉得刘伯温是一个有才有德有情有义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对刘伯温说道:“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不仅有学问,还有见识和良心。是我所需要的人才。我决定给你一个重要的职位,让你为我治理国家。”
朱元璋惩罚无用书生赏赐刘伯温
朱元璋说完后,又转过头来看着其他书生,眼中充满了鄙夷和愤怒。他对他们说道:“你们这些书生真是让我失望透顶!你们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一点用处。你们不但不能为我治理国家,还会给我带来麻烦。你们还想当官?你们还想得到我的赏赐?”
说着,朱元璋命令将士把这些书生都抓起来,送到监狱里去。他说道:“你们这些书生都是一群无用之辈,不配为我做事。我要让你们在监狱里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也要让你们尝尝百姓的苦难。从今以后,你们都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得再做官。”
这些书生听了朱元璋的话,都惊恐万分,哭泣哀求。他们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完了,失去了一切机会和希望。他们后悔自己没有像刘伯温那样有见识和良心,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虚荣。他们被将士拖走后,再也没有见过朱元璋的面。
朱元璋则对刘伯温说道:“你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我要给你一个重要的职位,让你为我治理国家。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首席谋士,我的左右手。你可以随时向我提出建议和意见,我会认真听取和采纳。你也可以随时向我汇报国家的情况和问题,我会及时处理和解决。”
刘伯温听了朱元璋的话,感激涕零。他向朱元璋跪拜道:“皇上,臣感激不尽!臣愿意效忠于皇上,为皇上分忧解难。臣愿意为皇上建立一个强盛富裕的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拉起刘伯温,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好干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就这样,刘伯温凭借一筐稻谷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他后来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基业。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智者之一。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为啥不派谋士辅佐呢其实真不怪刘备
在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刘备并非故意不派谋士辅佐,而是没有合适人选。在当时的蜀国并没有特别多的人才,而刘备在平常有特别的忙,当时正在忙着对益州的治理。关羽之死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0:40:230000荆轲是怎么死的:刺杀秦王失败被杀(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荆轲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刺客,也是古代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在我国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里,墨家统领之一就是以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为原型创造出来的,那么最终荆轲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荆轲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9:18:470000关羽的后代怎么样了:可能无后(文学作品中认为有后代)
自从罗贯中写出了《三国演义》后,那些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知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我们也才有机会了解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虽然这本书中有一些虚构的东西,不过大部分还是根据历史来写的,关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名将,那么他的后代怎么样了呢?关羽的后代怎么样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0:59:060001秦始皇到底是什么身材 可能是个巨人(秦始皇身材)
秦始皇的身材在记录中身高八尺六寸。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相貌、身高到底有多少,是很多人都曾关注的问题,历史上关于秦始皇事迹的记载有很多,但是关于他的样貌和身高的记载却很少,主要就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他身形猥琐,密目狰狞。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封准长木智封英柴生,曾一度被郭沫若解读为秦始皇在生理上是有很明显的缺陷的。一、秦始皇外貌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8:18:170000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开创了永徽之治的九皇子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是采用的兵变夺政的手段,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原是皇位继承人的太子这才当了皇帝,这就导致了在李世民晚年要传皇位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皇位给谁?李世民传位给哪位皇子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07:4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