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究竟是残暴昏君还是雄才英主 毛泽东:纣王有本事能文能武
商纣王这个名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充满了负面色彩。一提到商纣,脑海中总是先浮现出那个暴虐荒淫、酗酒残杀的形象。商纣王,原名子受,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商朝达到鼎盛,被后人称为商纣王。“纣”一词本是周人对商朝君主的蔑视性称呼,意为“残忍”。周武王灭商后,将子受改称“纣王”,旨在彻底抹黑他的名声,这一称号本质上是对商朝统治者的一种侮辱和诋毁。

一、真实商纣,雄才大略
子受生而聪慧,5岁能诵《排律》,姿容丰健,善于言谈,早年便以雄才大略闻名四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子受“能撑猛兽,膂力过人”。他驰骋疆场,大破东夷,将商朝国土推进到达鲁、皖、浙三省,是第一位将中原文明传播到江浙一带的君主。
子受深谙农时和天文,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使商朝社会经济蒸蒸日上。他减少冗役,关心百姓疾苦,显示出优秀的治国能力。子受勤政爱民,商朝在他统治下可谓强盛一时。正如毛泽东所言:“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子受拓展版图的功绩,是任何朝代君主都难以媲美的。他率军东征,降服东夷部落,将商朝疆域扩大到河南和长江流域,巩固了商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通过开拓东南,子受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华夏文明得以向东方辐射。这一举措,也为日后秦汉时期九州统一奠定了基础。子受用兵如神,政治远见卓越,这些都证明他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而非传统历史书籍所描绘的昏庸暴君。
二、商纣改革,操之过急
在内政上,子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世袭制,任用平民官员,削弱贵族特权,引起贵族势力的不满。子受不重视商朝传统信仰,被认为“不敬神”。他破除旧有权力结构,行动过于激进和匆忙,最终导致改革举措适得其反,自取灭亡。
子受的改革措施,励志可嘉,目标明确。他试图打破商朝腐朽僵化的社会结构,推行功绩任用,提拔平民精英进入决策层。这在当时封建礼教森严的背景下,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子受的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商朝王公贵族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作为改革者,子受显然过于自信和激进,他没有充分评估贵族阶层的反弹力量,也没有细致筹划改革节奏。结果导致改革举措走向了反面,激化了商朝上下各阶层的矛盾。这为日后周武王灭商,埋下了隐患。然而,我们在评判子受的失误时,也应当考量到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限制,这给任何变革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子受的改革精神和理想,仍值得我们学习。

三、周武王伺机灭商
子受在东征战事中大捷,获得了巨量俘虏。但他没有很好地消化战果,让这些俘虏成为了隐患。周武王趁商朝军力空虚之机,发动突袭,俘虏的东夷人也纷纷倒戈,助周武王灭了商朝。
毛泽东指出:“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由此可见,周武王取胜的关键在于抓住了时机。
子受在东征大捷后,沉溺于胜利喜悦,并未深思这场胜利的负面影响。大量东夷俘虏对商朝的生产力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周武王眼光独到,抓住子受东征后国力空虚的机会,以“天命”为名义发兵,还利用俘虏的手段,达成了推翻商朝的目的。
然而,我们在批评子受东征后大意时,也应考量这场战争的历史影响。子受虽在善后上有失,但他毕竟为中原文明向东疆域的传播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仅凭一次战争的失误便否定他全部功绩,未免过于武断。
四、类纣之君,历史罪人?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子受并非唯一一个目睹自己的朝代覆灭的皇帝。秦朝开国之主秦始皇帝和隋朝的隋炀帝,都有着与子受相似的经历。他们都出生在旧王朝末期,有远大抱负,试图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最终改革走得太快太急,产生了反效果,自己的皇朝也在他们有生之年覆灭。
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进行了“焚书坑儒”,推行方针多有过激。隋炀帝打通大运河,修建大型宫殿,过于浪费国力。子受、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意图改弦易辙,最终却因改革过急,引发民变,导致自己执政的朝代覆灭。
作为改革者,他们都展现出了过人的抱负与胆识。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君主似乎都忽视了变革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最终走上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他们犯下的错误值得后世汲取教训。然而,仅以朝代覆灭论断一位君主的功过,似乎也存在片面性。我们不应忽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建树。

五、还原真相,重新审视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历史人物戴上“暴君”的帽子。推翻他们的继任者,为了自己的正当性,往往会用各种方式丑化前朝君主。我们必须摘下有色眼镜,立体和全面地审视历史。
子受作为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功过自有公论。但他的功绩也正应得到肯定。让我们还原历史真相,给这位功败垂成的帝王一个公正的评价。
子受的一生,是中国古代改革者的一面镜子。我们既应认识到他在政治、军事上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进取精神,也应深思他改革过程中犯下的失误教训。一如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子受功过并存,值得我们站在历史高度,进行多角度、开放式的评判与思考。
体长可达38米,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新西兰大龙鱼)
相信不少朋友在科幻片中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巨大的生物翻涌而上,展开时可有数十层楼高,人类在这些生物面前就如同一直蝼蚁,顷刻之间就会被碾于足下,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那么这些生物真的是编剧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么?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到底又有多大呢?新西兰大龙鱼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0:23:130006各省八旗驻防均在省城,为何湖北选在荆州而不是武昌?大有来头啊
◑前言清朝建立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将八旗官兵分派到各个省份进行驻扎和地方镇守,被称为“八旗驻防”。在顺治时期,八旗驻防仅限于顺德、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等地。我要新鲜事2023-11-16 19:31:030000康熙最聪明的儿子 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 活到78岁 受乾隆尊敬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卵石,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这是中国文学家老舍的名言,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在历史上,有一位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爱新觉罗·胤祹,展现了令人赞叹的谦虚与智慧,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卓越的人生。我要新鲜事2023-11-09 20:18:210001“假钞大王”彭大祥:九成假币出自他手,警方动手时仍在手绘母版
前几年爆火的电影《无双》是一部围绕假币讲述的警匪片,虽然电影中有一些艺术加工成分以致视觉效果比较浮夸,但它却并非完全虚构。因为它确实是将制钞的步骤,从母版、水印、变色油墨、无酸纸等等将制造假钞过程都展示了出来。尽管这部讲述制造贩卖假钞的电影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世界上许多“假钞大王”的真实事迹,但是电影中“画家”的真正原型,其实就是中国的“假钞大王”,被称为“假钞教父”的彭大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7:42000086年采石工发现古墓,225万枚铜钱铺成10米铜钱路,内藏惊人国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芒砀山,很好诠释了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这句话。芒砀山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外表看起来并不雄伟,整座山绵延了14平方公里,拥有20多座山丘,但是最高的地方不过157米。现在的芒砀山之所以成为了人们的瞩目焦点,一是因为在秦朝的乱世风云中,汉高祖刘邦为反对秦朝暴政,在这里斩蛇起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1:40: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