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已成为文化符号,浅谈魏晋风度,历代文人追求的目标
从陶渊明的作品来看,有四类第一类、山水诗。寄寓很多佛家道家思想,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东晋贵族们无原则的倾轧是深恶痛绝的。第二类、田园作品。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里选的基本就是这些类型。但课本选的只是陶渊明这类作品的一小部分,其实,陶的田园作品里有很多描写生活艰苦但矢志不渝的文字,如写蝗灾带来的歉收,火灾带来的损失。饥寒交迫被迫去朋友家讨粮(饥来驱我去,惶惶欲何之),还有和心灵简朴的农民相处的愉快(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第三类、咏怀诗。这一类类似阮籍的《咏怀诗》,寄寓心中的苦闷,寄托自己的理想。比如“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第四类、政治抒情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第六),以及其他作品。可以看出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在这类诗里,他类似鲍照,只是写的比较含蓄。
另外,《闲情赋》明显继承屈原的美人香草传统,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化身做一位朝思暮想的绝世美女。辗转反侧追求(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后面还有愿意做美女的梳子,席子,鞋子,腰带之美。这篇《闲情赋》和《离骚》《洛神赋》《美人赋》等等思想手法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早就不是一个具象的人了,而是有文化意义的符号,是后代世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象征了一种人格高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高地上开垦,向往自由和正直。

魏晋风度是从文学角度提炼出来的概念,跟社会风气没有太大的关联。魏晋风度≠魏晋风气,它是经过了取精去糟留下来的,是文人群体在仕途不顺,生活艰苦的人生境遇,天灾人祸不断的乱世中的以退为进的态度,并不包括身在高位不做实事之类的。
现代文学把魏晋风度概括为“颖悟,旷达,直率”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追求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同时也在反抗汉儒的名教,追求个性化,这在文学上的表现非常明显。在中古时期无疑是进步且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从不是一蹴而就,人的思想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没有魏晋时期的觉醒,哪有现代文明的曙光。

魏晋风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史文学史的概念,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有多混乱,多黑暗。但正是现实世界的残酷才催生了思想文化的灿烂,正如宗白华先生的话:“魏晋时期,人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我。”觉醒二字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中国的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大家其实不用因为不喜欢魏晋的风气,而对魏晋风度口诛笔伐,暂且不说那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魏晋风度本就是后人总结的,取精去糟的,思想文化史的一个概念。
魏晋名士对自身情感的那种宣泄和表达,真的很让人感动。就比如嵇康对钟会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还有为了不做司马氏官员而大醉数月的阮籍,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下场如何吗?只不过是以自己的疯狂对抗这个混乱的社会吧。所以这样的精神我不说推崇,至少也是赞美。总结起来,理解魏晋风度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它文化思想史概念,是指特定的精神内涵。2.是后人总结,补充的,已经历了取精去糟。3.以历时的观点去看,魏晋时期的精神风貌确实影响深远。4.是乱世的产物。
探秘道教的黑历史是什么(迷信和骗术)
权力的纷争与政治的牵扯、迷信与骗术的侵蚀等。道教,作为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拥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信仰体系。然而,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道教也经历了一些较为复杂和多变的历史阶段。在其灿烂的文化光环背后,道教亦不免有着被历史记载为“黑历史”的一面。这些历史事件或现象,虽然是道教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但它们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权力的纷争与政治的牵扯我要新鲜事2024-01-30 21:40:250002康有为海外流亡生活奢靡 巨额财产从哪来(善于经商)
康有为虽在外流亡16年,但因为善于经商,获得巨额财产,生活较为奢靡。康有为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而且留下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在失败过之后就开始,流亡生活,总共是长达16年的时间。虽然在外流亡,可是康有为并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反而是挥霍无度在日本和美国都有豪宅。康有为逃亡我要新鲜事2023-03-28 03:43:470000赵云死后700年,赵家又出了一位猛将,可惜当了汉奸臭名昭著
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7:070000明朝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势力这么猖狂,是大明灭亡的原因吗?
我要新鲜事2023-12-26 19:49:550008郭嘉和诸葛亮谁更厉害:难以比较(二人贡献侧重点不同)
三国时期有许多优秀的能人异士,其中诸葛亮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还辅佐了后主刘禅。而其实曹操的旗下也有一个类似于诸葛亮的人物,那就是著名的谋士郭嘉,但是因为英年早逝,所以他并不像诸葛亮一样出名,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郭嘉和诸葛亮谁更厉害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57: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