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被称为小项羽,公然对抗东晋,称帝之时就注定了败亡
东晋朝廷自司马睿东渡以来,本来就是依靠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东渡侨姓世族的支持,才得以在江左站稳脚跟。所以东晋自建立伊始,直至淝水之战后,一直是维持着“政出门阀,祭则司马”的门阀政治形态,这是皇权政治发生到一定时期又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皇权的变态,在中国皇权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东晋皇帝长期大权旁落,但是他在当时又是不可替代的,他对于北方沦陷区象征着正统的所在,对于东晋内部则是各门阀之间维护微妙平衡关系的一个重要支点,由于他的存在,东晋门阀内部虽然长期激烈的明争暗斗,却很少出现严重的武力火并。

正是由于司马氏皇权的存在,所以世族门阀间,虽然对于政权有着激烈的明争暗斗,却始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火并,维持着脆弱微妙的平衡,无论是庾氏代替王氏还是桓氏驱逐庾氏。直到淝水之战前后孝武帝开始收回权柄,门阀政局开始被打破,这种权利平衡才被破坏,而东晋也开始走向灭亡。司马氏皇权的存在,是东晋门阀政治能够保证较长时期内,大致政局平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冉闵和项羽都是悲剧英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副硬骨头。冉闵最大的失误就是称帝,这让他失去了最潜在,也是最有实力,帮他的东晋政权做他盟友的机会。甚至因为他的称帝,引起了东晋政权对他的进攻,让他彻底处在了四面楚歌的囧困境地。

他当时如果主动遣使到东晋称臣,结果就可能不会像后来那样迅速败亡了。他所统治的河北之地,又是饱受后赵几十年的暴政之苦,民生凋敝,在这种困境中虽然冉闵屡战屡胜,但他的家底却也是越打越少,当时处四战之地的河北,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资与人力供给冉闵支持他打持久战,所以冉闵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东晋内部问题再多,但是对外最起码姿态上是从没屈服过,而且屡屡出过祖逖桓温刘裕这样的北伐牛人。杀胡令本就可以凝聚汉人,而从冉闵之后桓温北伐时汉中百姓的反应可以看出,东晋在这些失地百姓中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宣布归附东晋所带来的号召力不会比自己称帝小,而称帝能吸引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想要靠支持称帝,而获得劝进之功的人。冉闵没有臣服东晋的诚意,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佐证,就是在他诛杀石虎后人之前先后帮助石虎几个儿子称帝,而之所以帮他们则是由于对方提出事后拥立其为皇嗣,但是石氏屡次失言,还想要过河拆桥,所以最终被冉闵全族尽诛。

冉智向东晋送玉玺求助时,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困守古城的冉魏,当时已经又发生了人吃人的悲剧,可以想象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不得已求助东晋。但东晋可没有提前做什么准备,所以临时调集大军前去支援本来就不现实。
东晋不是北方游牧民族,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能够迅速机动起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先把代表正统的玉玺弄到手再说很正常。而且之前冉闵的不臣举动,也确实令东晋对他难以抱有好感。有野心没有什么不对,刘裕也很有野心,但是野心也要有相匹配的政治头脑。很显然,冉闵没有,所以他注定是和项羽一样的过度人物,成为他人通向成功的一级台阶。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 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 他有3个欠缺
战略上的理想化、用人不当、个人承受过多压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诸葛亮被誉为"睿才星君",是三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刘备的统帅下,以非凡的才智和谋略,对蜀汉的崛起和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他被传颂为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要新鲜事2023-10-18 13:01:450000刘邦分封七位异姓诸侯王 卢绾无大功 为什么会被封为燕王
这是因为卢绾与刘邦有着特殊的情谊和信任、刘邦有特殊的政治策略、卢绾的叛乱揭示了刘邦的政治困境。在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其中有一个人备受瞩目,他就是卢绾。虽然卢绾没有大的战功,但他被刘邦封为燕王,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疑问。一、卢绾的身世与特殊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10-29 20:00:300000张辽的武艺不在关羽和张飞之下吗(是的)
在直接的武力对比中,张辽可能与关羽、张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三国历史中的英雄地位。在繁复丰富的三国故事中,张辽的形象常常与关羽、张飞等英雄并列讨论。张辽,原为吕布麾下八健将之首,与其他七位将领共同效力,但其武艺在八健将中颇为出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张辽在三国中的武将之中能占据顶尖位置。从各方的记载来看,张辽的战绩虽然辉煌,但与关羽和张飞相比,似乎总是略显不足。我要新鲜事2024-03-02 17:49:070004徐福与日本神武天皇没有关系,但日本所有人都是他的后代
关于日本神武天皇就是徐福的传说一直都存在,虽然有少许相关记载,但是却没有实际性证据能够证明两者是同一个人。那么这两者到底是因为什么关系才联系到一起去的呢?要知道中国和日本还是相隔了一个海的,而神武天皇更是日本神话中的第一代天皇,据说是中国徐福东渡过去的。一、徐福与神武天皇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0:07:410000太监和道士都手持拂尘,难道是用来扫灰尘吗?原因亮瞎眼!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对历史是否了解,不管是否关注道教,但是有一件东西,恐怕没人不知道的。那就是拂尘。我们常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看到皇帝身边的太监总是手持拂尘。再有我们再看古代的武侠片的时候,总会看到道教的道士们,尤其是张三丰老先生,总是手持佛尘。那么太监和道士们手中的佛尘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难道是为了随处扫一扫灰尘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拂尘到底是做啥用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4:33:5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