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建议趁机灭赵 范雎使出阴谋 白起落得悲惨结局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涉及到白起的计谋和范雎的阴谋,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历史篇章。

1、长平之战的背景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矛盾激化。赵国图谋削弱秦国实力,而秦国则力图通过一场大胜来彻底稳固对赵的优势。白起接手秦军后,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华成为了关键。
2、白起的计谋
白起对整个长平之战有着详尽的计划。他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引诱赵军主力深入秦军包围圈,然后实施全军包围,将赵军主力歼灭。白起的计谋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秦军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然而,这并非是一场轻松的胜仗。白起事先就预估到了秦军的损伤,尤其是在诱敌阶段和赵军突围阶段。他对战局的全盘考虑使得秦军损伤虽大,但在可控范围内。
3、范雎的阴谋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国提供了一个彻底消灭赵国的机会,而白起也提出了灭赵的建议。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范雎却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他通过阴谋影响了秦王的决策。
范雎的阴谋主要表现在向秦王传达了一个虚假的信息,即国力不足以支持灭赵战争。实际上,范雎是在为赵国说情,希望阻止秦军继续进攻。这个阴谋导致了秦国高层对战争的犹豫和犹豫不决。

4、白起的悲惨结局
范雎的阴谋最终影响了战局的发展。秦国高层在犹豫中失去了战略窗口,未能趁着赵国主力覆灭的机会一举灭掉赵国。白起提出趁胜追击的建议被否决,使得他的军事计划未能完全实现。
在这一时期,范雎的阴谋成功,导致了白起的悲惨结局。原本可以在战胜赵国后,以更为有利的条件谋取更大利益,但范雎的干扰却使得这一机会流失。白起的不甘心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最终使他拒绝再战,最终被处死。
5、长平之战的局势发展
长平之战胜利后,秦国与赵国陷入了相对僵持的状态。由于白起的被处死,秦国在战略上失去了先机。赵国主力虽然覆灭,但北方骑兵的回防使得秦军在进攻赵都邯郸时遭受了巨大损失。
在秦国高层犹豫不决的时期,赵国得以喘息并在后期夺回一些失地。秦国在这一时期的战术变化和内部的矛盾使得长平之战并未带来彻底的胜利。

长平之战虽然秦军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但范雎的阴谋和秦国高层的犹豫不决使得这场战争未能实现彻底的胜利。白起在不甘心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下拒绝再战,最终被处死,为战局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长平之战的结局表明,在战争中,不仅仅需要英勇的将领和出色的计谋,更需要明智的决策和团结的指导思想,否则即便取得战场胜利,也难以在国家层面取得持久的优势。
难怪曹丕只活了40岁 曹操尸骨未寒 他就做了2件令人不齿的事
不守孝、沉湎于红颜。曹丕,曹操的次子,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却似乎未能沿袭他的克制和谨慎。在父亲的遗体尚未冷却之际,曹丕就做出了两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这两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也为他的短暂一生揭开了序幕。难怪曹丕只活了40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悬念,宛如一部布满阴谋和背叛的历史剧。一、军事奇才的少年岁月我要新鲜事2023-12-13 20:16:360001董卓简介资料:东汉末年权臣,吃人心肝/后被吕布杀死
对于董卓,大家肯定不陌生,他是东汉末年权臣,也是吕布的义父,不过最后还是吕布杀了董卓。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最早的大boss,他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执政期间霸道残忍,甚至杀人后吃人心肝,曹操曾想杀董卓,最后不成而逃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董卓。一、董卓简介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8:44:590000如果公平对决典韦打得过关羽吗?不吹不黑:100回合后可分高下
如果典韦和关羽公平对决,关羽不骑赤兔马,则打不过典韦,但两者也难较高低。三国演义之中蜀国的武力值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有一些比较强悍的人物,就例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几人的武力值都是十分的高,但在曹魏方面典韦和许褚两人武力值也较高,但如果典韦和关羽公平对决,则是难以辨别高低。典韦武力值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0:25:150000中世纪欧洲人有多恶心 人们头发上都是虱子身体里有寄生虫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关于欧洲的词汇是城堡、骑士和公主。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当中,描绘出来的场景是多么美妙,然而在这些并不是欧洲真正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欧洲,实际上是非常脏乱差的一个环境,就算是贵族也是如此。中世纪欧洲人有多恶心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4:33:110000古代最搞笑的6大战争:你们是在打仗 能严肃点吗
战争常常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伤亡,因此战争往往被视为残酷的代名词。有些战争却完全违背了其本意,变成了一场荒诞可笑的闹剧。1.齐恒公攻打蔡国我要新鲜事2023-08-19 20:17:2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