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装疯 朱元璋不信 他胡说 朱元璋还不信 他吃下一物 朱元璋信了
(说历史的女人——第1020期)
一般来说,皇帝建立新朝,都是通过长期的征战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一大批忠诚的文臣武将辅佐,因此其功劳之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有的善谋,有的善兵,比如汉朝的韩信等人。可是古代的皇帝是高度集权的,没有得天下时,一切都好说,但得了天下后,坐到那个龙椅之上,立即就进入了另一个角色。结果是,皇帝为了巩固皇权帝位,除了赵匡胤之“杯酒释兵权”外,多半都是采取一招——大开杀戒,诛杀功臣是因为这些大臣功劳太大不好管理,容易成为帝国的不安定因素。不过杀功臣,也是有选择的杀,主要是把看起来威胁比较大的杀掉。但朱元璋却是一个例外,相比历代帝王,朱元璋的残忍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根据《明史》有关史料的记载,朱元璋除了杀武将功臣,连文人、和尚等人也不放过,死于其手的人数数目令人咂舌。在吴晗的有关文章里,显示数据多达十几万之众。
也正因此,如果有漏网之鱼,就显得各位突出,比如就有这么一位,不小心得罪了朱元璋,他就装疯傻,可是朱元璋不信,没办法他继续装疯胡说八道,朱元璋还不信,派人监视他,他只好吃下一物,这回朱元璋信了。他也因此躲过一劫,侥幸得以善终。那么此人是谁?他是如何采取欺骗手段逃过朱元璋的屠刀的呢?

此人叫袁凯,生于今天的上海,其人才华横溢,以诗文名扬于世。在元朝末年,曾经担任地方府吏,所谓府吏不在帝国的官员谱系之中,即地方长官的从属小吏,官员效忠服务的对象是帝国和皇帝,府吏服务的对象则是所从属之官员。对于帝国来说,这就是个临时工;对于地方来说,最多就是个有地方编制的合同工。总之,袁凯在元时,没做过正式的官。
后来,元朝在各地群雄争霸中衰亡,袁凯就归附了头号枭雄朱元璋。
朱元璋很赏识有才学的袁凯,在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袁凯做了御史。
御史者,皇帝之近臣、百官之镜子,有权弹劾百官的不法行为等。
袁凯能被朱元璋任命为御史,除了赏识,也说明多疑的朱元璋对其之信任。
史载中,有关袁凯的著名事迹有两件:一件是劝谏皇帝朱元璋,一件是欺骗皇帝朱元璋。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件事:
第一件事:婉言劝谏救功臣。
袁凯在担任御史期间,曾经给朱元璋上过一个折子,不过不是弹劾百官,而是保护的。当时朱元璋疑心病严重,诛功臣到了眼红的地步,袁凯见此情景,心有不忍,乃冒死谏言,说这些武将们只知道带兵征战,但是对于君臣的具体礼仪,他们多有不知,不知者不怪罪,但也不能总不知,为此不如把他们召集起来,请礼仪老师给他们上课讲清楚,比如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样他们就能通过学习提高礼仪知识,也强化对礼仪的重视,以后就不敢再有违反君臣礼仪规则的行为了。
朱元璋觉得袁凯的谏言有道理,遂采纳。实际上,袁凯这个谏言的风险是极高的,原因是当时的朱元璋疑心非常严重,诛杀功臣是因其功劳过高,而他诛杀这件事又是说不得的。袁凯换了一种方式来劝谏,如果朱元璋心情不好,就会理解成袁凯在指责他诛杀功臣之行为,这样的话,袁凯的脑袋也会保不住。因此,袁凯的谏言成功,除了袁凯本人比较善于察言观色掌握时机之外,只能说他运气比较好,因为第二件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二件事:一波三折逃劫难。
相比袁凯劝谏朱元璋的第一件事,这第二件事从表面上来看,根本没毛病。事情是这样的:说朱元璋有一次签署了一批案卷,要处死一大批官员,朱元璋签署之后,就把案卷让御史袁凯送到太子那里,让太子看看。结果太子希望父皇能够从宽处理,就建议取消一些人的死刑。袁凯就把太子复审的案卷呈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看说:
“朕要杀人,太子竟然想从宽处理,甚至赦免一些人的罪,袁凯啊,你说说谁对?”
袁凯一听,这哪里是问题嘛,分明是架在脖子上的刀嘛,怎么回答都有问题,一方是当今皇帝,一方是未来皇帝,谁也得罪不起。不过袁凯不愧为大才子,思维敏捷,反应极快,他说:
“陛下杀人,乃是严肃国法,太子赦免,乃是出于慈心。”
按说,这回答没毛病啊,客观论说了朱元璋和太子的各自特点,本该谁听了都会很高兴的。可是朱元璋没有高兴,反而勃然大怒道:
“老猾持两端。”

朱元璋认为袁凯在两面讨好,耍滑头。可是退一步讲,这也不是什么大罪啊,作为臣子的,既不能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太子,只能这样回答嘛。但袁凯却从朱元璋的大怒中敏锐地嗅到了一股不详的气息,甚至屠刀的血腥味,因此,他朱元璋“欲加之罪”之前立即着手上演自己的自救大戏了。
自救第一步:装疯卖傻。
果然不出袁凯所料,朱元璋要收拾他。不过当朱元璋得知袁凯疯傻之后,并不相信,为了检验袁凯是否是装的。他让人用木钻刺袁凯的躯体,因为在朱元璋看来,疯傻之人是不知道疼的。袁凯为了活命,只能忍着巨疼不敢喊疼,继续装疯傻。
自救第二步:胡说八道。
袁凯虽然经过了朱元璋的木钻的考验,但他知道事情并未结束,于是被朱元璋放回后,到了家里,就找来铁锁链把自己的脖子锁起来,披头散发,满嘴跑火车地胡说八道。朱元璋派去暗中监视的人,见了这种情况,就回报朱元璋,可是朱元璋还是不太相信。
自救第三步:吃狗屎。
聪明而警觉的袁凯,认为朱元璋还不会放过他,于是继续装疯卖癫。
结果很快,朱元璋派来的第三波人来了,说皇帝要他回去做官。
袁凯心里明镜一般,他们来的目的,哪里是要他回去做官,不过是替朱元璋探查自己是否真疯傻,若稍有不慎,脑袋都保不住了,还敢贪念什么乌纱帽啊!
于是,袁凯就干脆来了一个彻底的:他披头散发爬上篱笆墙,对着皇帝朱元璋派来的使臣疯唱小曲,唱了几句之后,忽然爬下篱笆墙,爬在篱笆墙的下面吃起了狗屎。
朱元璋的使者一看,袁凯如此行径,纷纷捂住鼻子,看了一会儿,断定这御史袁凯果然是疯癫了,乃离开火速回报朱元璋。朱元璋这回信以为真,袁凯总算“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
——但实际上,袁凯爬在篱笆墙下面吃的并非真狗屎,盖因袁凯深知朱元璋之为人,猜忌心重,断不会罢休,定然会再次试探。所以,提前让家人用糖稀拌炒面,揉捏之后,做成一段一段的,与狗屎无二,随意丢在篱笆墙下。等朱元璋的使臣来到的时候,袁凯就装疯癫,边唱边吃。如此,方才躲过一劫、自救一命。结语:在朱元璋时期,冤死之臣民甚多,像袁凯这样凭借演戏三步走躲过死难的除了自我警觉意识比较强之外,运气之好,恐怕也是令诸多冤死大臣羡慕至极的。(文/说历史的女人·风满楼)
参考资料:《明史·文苑》
清朝时期从二品的布政使,能管得了正三品的按察使吗?
清代的司官一般指的是布政使和按察使,他们在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与角色。虽然两者都属于司官,但他们的级别却存在差异。布政使被尊为二品,而按察使则是正三品。这种等级差距不仅仅是个人职位的不同,更意味着权力与地位的截然不同。那么,布政使与按察使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是上下级的关系,还是同级的合作关系呢?十分微妙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11-13 19:43:110000出身普通 却很有治国才能 让人不得不服(朱元璋)
在古代有一人物虽然出生普通,但却很有治国才能,则是朱元璋。让人十分佩服,朱元璋在刚出生的时候非常的普通,而且还非常贫穷,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可朱元璋本人却是非常的十分勤奋好学努力,因此也让明朝国泰民安,百姓安康,幸福国家也是一片祥和。朱元璋的勤奋好学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46:370000浅析19世纪,美国废除奴隶制后引发的逃奴现象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奴隶可以向北逃到印第安人领土、向西逃到边境或者向南逃到墨西哥。在这三个目的地中,墨西哥被证明是最有吸引力的。圣安东尼奥的前奴隶菲力克斯·海伍德说:“有时候,有人会竭尽全力劝阻使我们朝北奔走,并获得自由。我们曾经嘲笑过他,没有理由向北奔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步行向南,我们越过里格兰德河就会有自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9:050000揭秘明朝想当皇帝的太监曹吉祥的下场 太惨了
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02:040000神话故事盐水女神是谁?廪君和盐水女神的故事
导语: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大多听到的是女娲补天、哪吒闹海以及嫦娥奔月等等,今天呢探秘志小编给大家带来神话故事中的盐水女神,相传盐水女神和廪君的悲壮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吧!盐水女神盐水女神是盐水部落的首领,土家人尊称为德济娘娘,相传为廪君的妻子。盐水女神与廪君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10: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