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是民族脊梁,《天工开物》为何被吹嘘成了古代科学神书?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是非常有骨气的人,在清朝统治下的时间就十来年,在南明退出江西以前,就已经隐居深山了。而且当年清朝对于南方偏远一点的没认真管理,宋应星弟兄当年就是支持南明抗清的人物,哥哥也被清军杀死,自己隐居深山十余年不出。
以宋应星的才能,却宁愿落魄一生,可敬可叹。真是明末一道光,应星这名字气的好。总是这样的人让后人感慨,原来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有民族脊梁的。像颜真卿一样满门忠烈,慨然赴死,所以我就很能体会古人那种舍身取义的精神,明白家国大义在贤人心中有多重。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著,他记录了很多明代的工艺技术。这本书只是记录,作者不是科学家,中国人当时不重视,是劳动经验的积累和发展,是技术。科学本来就不是中国词语,何来科学,科学是西方的认知体系,叫科学,中国的就不叫科学,可是他们往往在科学后面加一个技术。宋应星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统计,然后把它整理出来了,但是他也没说怎么样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怎么样可以提高铁,铜冶炼技术和产值,而且就那个时期这样的书只能是茶余饭后消遣时间用的,读的都是八股文,四书五经什么,以考取功名为荣。
《天工开物》这就是一本记录原来中国有的东西,应该说是一本统计学作品,宋应星统计了中国有史以来所有的产业生产过程和技艺,这个和科学技术没有关系。此书不过是如实记录当时中国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时的熟练掌握的技术工艺流程,为什么现在被冠上科技“神书”,无非就是西方国家对这本书无限赞美。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很多技术落后与中国,这本书对于欧洲的社会生产尤其是农业带去了质变。而一些即没有看过又不懂技术的无知者,只是依据西方人说的说法,就把它描述成了同样可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神书”,更可笑可悲的是将其说成了满清时期的禁书,是满清落后的佐证大书特书。

书中记载的这些技术对西方来说是伟大的,而对于中国来说,都是劳动者熟练掌握的技术,算不上什么科学巨作,就算没有这本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样生产劳作,有了这本书欧洲的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冶金炼铁技术奠定了西方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基础,当时西方只有锻造技术。
不管《天工开物》号称什么“明朝第一工程百科全书”,事实情况是,明中叶以后,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兴起,在机械设计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已明显突破传统,从而使中国传统机械工程技术相形见绌。而《天工开物》里面创新并不多,元初忽必烈下令编《农桑辑要》,里面农具直到明末都没有什么改进。

中国古代的科技基本是实用技能,在当时的确是执牛耳者。但由于受儒学中庸浸润而缺乏更深的探索精神,不会更多的去问为什么。就像牛顿见树上掉下个苹果会去探究出万有引力,而智慧的国人却只会吟出忽如一夜秋风紧,一粒果红掉下来的类似诗句。所以近代科技发生在西方是必然的,而近现代我们挨打也是必然的。所以如何反思很重要,国人不笨,只要我们指导思想对路,赶上和超过西方都有可能,但需要汗水和时间。
二战希特勒曾拉拢此国,并下了一道命令,德国至今没有忘记此承诺
1941年正值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德国将矛头指向了东欧大国苏联,欧洲战场东线逐渐拉大。而日本远在亚洲将重心放在侵略中国与太平洋战场,并没有帮助德国夹击苏联,而另一个轴心国意大利战斗力太过薄弱,在非洲战场已经非常被动,而如何再寻找新的援助力量也成为希特勒比较苦恼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37:220000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唐朝著名书法家张旭
书法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而书法大致可分为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几大类,其中草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龙飞凤舞、变化多端,从古至今,草书名家非常众多的,你知道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吗?他就是唐朝的张旭,凭借着在草书方面的成就,被世人称之为“草圣”。草圣”是指唐朝的张旭: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36:490000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怨恨关羽(可能不会)
我要新鲜事2024-03-09 17:09:190000康熙尸骨还泡在水里吗:康熙景陵内部积水很深(还泡着)
康熙的尸骨的确现在还泡在水中。康熙的尸体并不是自下葬时就在水中的,其本身被下葬的十分妥帖完好。只是由于地宫地势较低,再加上曾经有盗墓贼进入内部洗劫财物后,并没有将地宫大门关上,而大门与外面的世界相连接。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得不少水堆积在康熙地宫的内部。而康熙的尸骨当时也被盗墓贼随意扔在地下,因此尸骨现在还泡在水中。一、康熙景陵内部积水很深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03:170000邱少云长啥样?贵州老兵拿出他年轻帅照,悲痛道:他一动不动
2017年春节前夕,重庆市邱少云纪念馆听闻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一名叫陈大权的贵州老兵保存有邱少云的照片!随即,纪念馆派工作人员前往贵州求证。果然,陈大权是抗美援朝时邱少云的战友,在1952年时收到过一张邱少云亲笔题字的留念照。陈大权很怀念和邱少云的战友情,珍惜了这张照片六十四年之久。照片中,邱少云面容清晰可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35: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