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谁的利益(大官僚)
北宋的问题是三冗:官多,兵多,费用多,总之是花费太多,而非财政收入不足。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就是现成的答案王安石不用,非要自己瞎折腾,不去节流,搞开源,钱生钱。恶名天下的青苗法强制摊派,年利息40%,这种捞钱的方法还不如明强。
地方官员凡是大力推广的受奖,不积极的受罚,甚至开封的市民都摊派了青苗法,赵顼问他,他搪塞说是这个法太好市民都想享受下。赵顼当太子的时候就是法家信徒,喜欢韩非子,他的老师责备他,他辩称抄书练字。王安石罢相后他重用王安石的余党一直到死都忙着变法,最后一地鸡毛。
王安石是想通过宏观调控加快财富流通,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只是在执行的过程,新法中被一层层的歪曲了,比如青苗法如果实施好肯定是有利于百姓的,结果最后演变成了地方政府强行放高利贷。导致王安石变法在后来被描述成“与民争利”。荆公做丞相之前在宁波搞过试点,效果非常好,后来全国都在拆庙的时候,只有宁波还在坚持为他祭祀。
变法前王安石在鄞县做了试验,他的“青苗法”通过剥夺高利贷者利益使政府和农民同时获益了。所以说王安石变法的初心是从官僚地主等既得利益者手中削减利益补给国家和民众,达到“强国兼济民”的目的。但王安石忽略了这种试验背后的几个问题:样本太小、弊端与应对、执行者的变化。特别是最后一条,在鄞县王安石本人就是执行者,他当然能贯彻自己的目标,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当他从地方去到了中央,还能像鄞县那样穿透式管理?地方上的执行人又有多少和他一条心?政府评价新法执行效果重点是财政、马匹等有形数字,并不关注民生。于是“惠民”的初衷被忽视了。治世先治吏,变法也要倚靠良吏推行,治吏需要大手段和充分的时间,很遗憾神宗和王安石做不到也等不起。
关键是王安石变法不具备先进性,和商鞅变法对比,商鞅变法那是新兴地主阶级取代旧贵族奴隶主的革新,所以有动力推行下去,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王安石变法是庶族地主阶级的一次内部变革尝试,不能指望地主们自己革自己的命吧,除非有超级强大的领袖坚持推动才有可能成功,显然神宗和王安石都不是。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强国富民”而非“削民富国”。但从神宗任用王安石的情景来看,很像孝公遇商鞅,赫然一套法家的速变体系。有了当朝就要出成绩的计划要求,“王安石变法”没有循序渐进,而是快速全面地铺开。加上北宋比起孝公时的秦国体量翻了很多倍,多个维度的变法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消化能力,各种弊端也纷纷暴露。
然而神宗、王安石这个变法组合大权在握又刚而不纳,在得不到朝中望臣支持的情况下没有耐心循循劝导,而是迅速放弃他们转而任用了一批资历浅上心足的年轻人去执行变法,这些人的上台本身就带着明显的政治要求,于是“急功近利”成了变法的主旋律。
“富民”主旨逐渐被忘却,政府眼里只剩“强国”。随着变法的深入政府的财政确实越来越厚,民生却没有改善甚至更差。王安石罢相后这种情况更是越演越烈。由于“王安石变法”缺乏“商鞅变法”那样的民生效果和社会支持度,变法在得罪既得利益者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民心,于是随着权力机构的重组(神宗去世),变法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最终甚至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知县出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下联对出却是千古绝对
下联是“鹦有雌雄都叫哥”。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艺术,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对联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案到明确的上下联形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演变,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传承中寻求发展。一、对联的起源:从图案到春联我要新鲜事2023-10-15 20:32:040000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松赞干布娶公主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文成公主进藏对当时唐朝和吐蕃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藏王松赞干布为了娶文成公主进藏也是大费苦心。松赞干布经历了种种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但他都凭借着聪慧的才智成功度过,最终成功娶到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7:56:210002管仲的一条计谋 被老美沿用(通货膨胀)
管仲用通货膨胀的首发摧毁了楚国。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楚国可以说是众多诸侯国中最富足的,也是兵力最为强盛的,与此同时,楚国还经常骚扰齐国,这让齐桓公十分的气恼,想要出兵震慑楚军,却又畏惧楚国实力太过于强横,无奈之下只能请教宰相管仲,那这个时候管仲呢,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他让齐桓公去买楚国的鹿,而且还要花重金购买,一头鹿的价格在8万钱左右。与此同时,还让齐桓公暗中在各国收购粮食。楚国美梦我要新鲜事2023-04-24 21:55:500000古代房中术的情爱技巧详解,让你百战不射还能高潮连连
如今的传统思想,很难想象中国古代性文化有多么发达,而古代房中术对性科学研究的有多么透彻。古代房中术不仅对性的常识、性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诠释,而且还把性与养生结合在一起,通过性我们能够追求长生不老的秘诀,当然更容易教会你的是情爱的技巧和方式。一、古代房中术的情爱技巧我要新鲜事2023-03-15 23:55:170001690慈禧陵墓为何会被盗?清亡后李莲英的一个举动,害得慈禧死不安宁
1928年8月5日,北平路透社刊发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在新闻中,谭温江的名字被反复提及。只不过这一次,谭温江的身份不再是一代军阀孙殿英的旧部,而是偷盗慈禧陵墓的盗墓贼。1928年7月11日,在北京的一家古玩店中,由于携带大量的罕见珠宝,形迹可疑的谭温江被警局当场批捕。经审查,警方人员发现,谭温江携带的这些珠宝,正是慈禧带入陵墓的那批随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58: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