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7

详解历时40年的牛李党争,领袖人物竟然被搞错了

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8:55:200

牛李党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朋党之争,长达40年的朋党之争直接将中唐拖入了晚唐时代,历经了6代帝王,让原本就已经腐朽衰落的唐朝直接走向了灭亡。在牛李党争中,毁掉的不仅是一个王朝,还在在唐朝数不尽的人才,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牛李党争到底争的什么。

一、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而依附宦官的又分成了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这两派的官员之间相互争斗、排挤、打压,争论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结束,持续了接近40年的朋党之争以牛党的胜利告终,这次的党争被称为牛李党争。

二、牛李党争的开端

牛李党争的开始是由进士考试开始的。唐宪宗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却依旧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结果这件事传到了宰相李吉甫的耳里,李吉甫可不高兴了。要知道试卷中可是揭露了李吉甫的短处,这可是会影响他的地位的。

于是李吉甫就在唐宪宗面前打小报告,说这两个人跟考官有私人关系,结果唐宪宗还真信了,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以至于牛僧孺和李宗闵可没有得到提拔。李吉甫以为一切都非常顺利,但是这件事传出来,让朝野哗然,纷纷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喊屈,并且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唐宪宗迫于压力,将李吉甫贬职,当时因为这件事,朝臣分成两派,也掀起了牛李党争的序幕。

三、牛李党争的发展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于是便恨透了李德裕。牛僧孺当然很同情李宗闵。于是以后牛僧孺、李宗闵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人结成一派,两派明争暗斗的很厉害。

到了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上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拔成宰相。这样,两人一掌权,就极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贬谪他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那时候,西川附近一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今四川甘孜州东部)。

李德裕大喜,立刻上书朝廷,以为自己立下大功,立刻飞黄腾达。但是宰相牛僧孺却对唐文宗说:“李德裕收复了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那才不上算呢!”牛僧孺还要唐文宗下诏叫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李德裕气得要命。

后来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上了宰相。他极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牛党的人都贬谪到南方去了。846年,唐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李党的人全部贬谪到朱崖州(今海南)去了。至此,闹了40年的牛李党争终于收场了,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乱得不可收拾了。

四、牛李党争的领袖

顾名思义,人们通常认为“牛李党争”中的领袖分别为牛僧孺(“牛党”)和李德裕(“李党”)。 然而关于牛僧孺进行党派斗争的事迹在史书上出现得很少,这使得有人怀疑他的党派领袖地位,认为他只是李宗闵拉拢过来打击李德裕的工具。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因为早在穆宗时期,时任宰相的李逢吉就举荐过牛僧孺,被认为是利用牛廉洁正直的名声为自己的政治势力增加砝码。后来,牛僧孺不甘同流合污,辞去了宰相的职位。文宗太和四年,入相不久的李宗闵再度举荐牛僧孺时,当然也有可能出于和李逢吉同样的考虑。根据这种观点,李宗闵应被视为“牛党”的领袖,而牛僧孺最多只能算名义上的。

另外一种观点希望扩大两个党派的领袖人选,即将牛僧孺和李宗闵看作是李逢吉的政治继承者,而将李德裕视为裴度的政治继承者。在宪宗时期,两位政坛重量级人物李逢吉和裴度就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裴度被驱逐出京师。如果认可这种观点,牛李党争的展开时期就要提前到李逢吉和裴度的交锋。在费正清、崔瑞德主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中,牛僧孺、李宗闵和李逢吉被当作牛党的领袖;相应地,李党的领袖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