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古墓太邪性,北宋盗贼被流沙掩埋,明代神盗掉入陷阱
传说在河南上蔡县有座2000年的的古墓,是一座王侯墓,墓内除了数不清的财宝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黄金王鼎,一代一代都这样传,这座墓就没有消停过,到2005年考古队进行发掘时,这座东周楚国大墓发现战国时期、北宋时期、明代以及近代的盗洞多达20多处,但即使这样,墓内的宝藏损失不大,而盗墓者非死即伤。

2005年春节,村里的鞭炮声被一连串的爆炸声音覆盖,第二天村民发现深深的盗洞。警方介入后,发现两处深深的盗洞已经用木板搭起了三角形的巷道,直达墓内。里面不仅有矿泉水瓶和当地生产的一种面粉袋。盗墓者吃睡都在盗洞里,已经一个多月了。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得手。盗墓者从盗洞内看到了墓内的一件青铜器。刚刚搬动,上面落下巨石,把盗洞的木板砸烂了,盗墓者不敢往里去便恼羞成怒,用炸药把盗洞炸了。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并没有传说中的黄金王鼎,墓葬中的随葬品保存较多,但多是青铜器。让考古人员惊讶的是,古墓到处是盗洞,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战国盗洞。东汉时期的盗洞有7个,还有明代的盗洞。现代盗洞最多,为了防止流沙塌方,借鉴了煤矿巷道的顶木方式。
显然,要不是这个墓葬采取不可思议的防盗措施不可能留下这么多宝贝。至今墓内还留有北宋盗墓者的尸首。据说是舅舅和外甥一起盗墓,外甥在里面挖土,舅舅在盗洞口运土和望风。就在外甥接近墓室时,头顶的泥土坍塌,流沙如水一般倾泻而下,当即就把外甥给埋了,盗洞瞬间就被流沙填死,舅舅侥幸带伤逃出。
这座墓被盗墓者越传越神,谁也不敢再进。到了明代有位盗墓高手,他研究了很长时间,在流沙上用木头搭建甬道防止被流沙掩埋,经过很长时间挖掘,终于看到了青铜器的影子时,甬道断裂,掉进一个大坑里,虽然最终逃出,吓得不轻,之后逢人便说,古墓有鬼,流沙吃人。
其实这个古墓就是积沙墓,流沙要用大火炒热,这样流动性更强。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堵住洞里,沙子流动还会带动石头塌方,从而击打盗墓者。并且古墓墓道口还设置陷阱防盗,用沙子和薄薄的木板搭建而成,让盗墓者陷入深深的沙坑。

据说,这座古墓的主人可能是位楚国将军,因为墓内发现一把玉柄青铜剑。
大型食肉恐龙:激龙 脑袋酷似鳄鱼(体长达10米)
激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属于棘龙科的一种,诞生于1亿1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体长可达8.5-10米,属于大型食肉恐龙,它的口鼻非常像是现代的鳄鱼,扁平且牙齿锋利,鼻孔生长于颅骨的后面,这样非常有利于它伸头到水中捕鱼。激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47:380000唐宋时期的时刻漏出水面 工艺依然是秘(水下石刻)
唐宋时期的一尊石刻工艺方面十分高超。在今年的三月份,四川安岳县的一个水库水位下降后,千年之前唐宋时期的摩崖石窟造像露出了水面,它们排列整齐,庄严肃墓,历经千年之久,佛像上的颜色依然清晰可见,每一尊佛像都被雕刻的栩栩如生,神情自若。虽部分石刻已经风化严重,但依然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观赏。镇水石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0:42:370001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 | 主旨报告
2022年8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沙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0000史念海: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3
三、碣石龙门之间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形成及其引伸司马迁撰《史记·货殖列传》,分当时全国为4个经济区域:(1)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2)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3)江南:出柟、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4)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