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古墓太邪性,北宋盗贼被流沙掩埋,明代神盗掉入陷阱
传说在河南上蔡县有座2000年的的古墓,是一座王侯墓,墓内除了数不清的财宝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黄金王鼎,一代一代都这样传,这座墓就没有消停过,到2005年考古队进行发掘时,这座东周楚国大墓发现战国时期、北宋时期、明代以及近代的盗洞多达20多处,但即使这样,墓内的宝藏损失不大,而盗墓者非死即伤。

2005年春节,村里的鞭炮声被一连串的爆炸声音覆盖,第二天村民发现深深的盗洞。警方介入后,发现两处深深的盗洞已经用木板搭起了三角形的巷道,直达墓内。里面不仅有矿泉水瓶和当地生产的一种面粉袋。盗墓者吃睡都在盗洞里,已经一个多月了。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得手。盗墓者从盗洞内看到了墓内的一件青铜器。刚刚搬动,上面落下巨石,把盗洞的木板砸烂了,盗墓者不敢往里去便恼羞成怒,用炸药把盗洞炸了。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并没有传说中的黄金王鼎,墓葬中的随葬品保存较多,但多是青铜器。让考古人员惊讶的是,古墓到处是盗洞,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战国盗洞。东汉时期的盗洞有7个,还有明代的盗洞。现代盗洞最多,为了防止流沙塌方,借鉴了煤矿巷道的顶木方式。
显然,要不是这个墓葬采取不可思议的防盗措施不可能留下这么多宝贝。至今墓内还留有北宋盗墓者的尸首。据说是舅舅和外甥一起盗墓,外甥在里面挖土,舅舅在盗洞口运土和望风。就在外甥接近墓室时,头顶的泥土坍塌,流沙如水一般倾泻而下,当即就把外甥给埋了,盗洞瞬间就被流沙填死,舅舅侥幸带伤逃出。
这座墓被盗墓者越传越神,谁也不敢再进。到了明代有位盗墓高手,他研究了很长时间,在流沙上用木头搭建甬道防止被流沙掩埋,经过很长时间挖掘,终于看到了青铜器的影子时,甬道断裂,掉进一个大坑里,虽然最终逃出,吓得不轻,之后逢人便说,古墓有鬼,流沙吃人。
其实这个古墓就是积沙墓,流沙要用大火炒热,这样流动性更强。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堵住洞里,沙子流动还会带动石头塌方,从而击打盗墓者。并且古墓墓道口还设置陷阱防盗,用沙子和薄薄的木板搭建而成,让盗墓者陷入深深的沙坑。

据说,这座古墓的主人可能是位楚国将军,因为墓内发现一把玉柄青铜剑。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纪南城遗址
东周时期楚国郢都遗址。位于湖北省江陵县城北5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习称纪南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拔郢,复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城址的勘查和发掘工作,主要是湖北省博物馆于20世纪50年代后进行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18:010000山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鸟尊 有着怎样的魅力(鸟尊)
鸟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山西省博物馆作为中国的一座重要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其中镇馆之宝鸟尊更是备受瞩目。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充满了神秘感。在古代,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鸟尊更是其中的珍品。它的发现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造型与艺术价值我要新鲜事2024-01-05 20:15:060004荐书丨铜镜、古坟与国家形成——读下垣仁志《古墳時代の国家形成》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0:320000张天恩:西周社会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57:440000明朝时安徽发生一起离奇盗墓大案,只盗尸骨,高手外号“穿山甲”
明代一则离奇盗墓故事本文作者倪方六都说盗墓者坏,坏在哪?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一个这方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生意人有几大派别,如晋商、徽商、浙商(甬商)、粤商(潮商)等,其中的徽商,是指今天安徽境内的徽州商人,这是中国最早的商帮之一,南朝时已很活跃。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8:4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