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挖出南宋皇家古墓,墓主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亲
我要新鲜事2023-04-21 20:02:020阅
有村民在建造房屋时发现了一处古墓。当时施工的挖土机大概挖了两三米后出现了一块岩石,挖土机把这块岩石挖掉后露出了棺材。
村民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古墓,消息一出,众说纷纭,有传是公主墓的,有说是丞相墓的。一时间,围着古墓看热闹的人多了起来,还有些拿着家谱过去认亲的。

大家对这个古墓充满了好奇,但究竟是什么来历,大伙谁也说不上来。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发现了一块墓志铭,墓志铭的时间显示是南宋绍兴年间。根据这块墓志铭可初步确定,这是一座南宋的古墓,墓主是赵伯澐、妻子李氏。
翻看县志资料,这个墓主人神秘的面纱也慢慢被揭开了。原来,赵伯澐就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西江上原“孝友桥”被水患所坏,赵伯澐主持重修“孝友桥”,筑为五洞,即为现存黄岩的五洞桥。

被发掘的古墓长约2米多,宽1.7米左右,最外是用青砖和白膏石砌成的墓室,再由炭、松香等组成外椁內棺的葬制,发现这样规格的古墓,在该地区还是首例。不幸的是,妻子李氏的墓已经空了,可能被人盗走,惟有男主人的墓葬保存完好。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祖籍涿郡。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长江水利文化遗产——荆江分洪闸的价值解读与保护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荆江分洪闸是荆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物构成包括进水闸(北闸)、节制闸(南闸)和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纪念亭等;其蕴含着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生态和旅游等价值,保护好这独特的水利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荆江分洪工程历史沿革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19:460003家庭妇女一常用工具被改成酷刑刑具,受刑者极惨,传一女人发明的
炮烙之刑源于熨斗考文/吴甜甜、倪方六接着前面的文章《村民把一铜器当水舀子用,专家看后一惊竟是东汉文物,现藏博物馆》,继续聊古代的熨斗。这要主要说的——炮烙之刑。古代还有一种水熨斗,是利用滚烫的热水的温度传热,把皱了衣服烫平。早期材质比较简单,以陶瓷为多。进入金属时代后,用铜、铁、铝材质装水的熨斗较多。现在,在偏僻的农村还可以看到,有的家庭妇会用这样的土熨斗来烫衣服。(古代炭火熨斗)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58:000000诸夏一体到九州攸同的考古学观察
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时期的中原,经历了一个由冲突震荡到整合统一,由龙山时代部落自治到二里头王国统摄四方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在文化格局、生业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体现,整体呈现出夏时期“诸夏一体到九州攸同”的进程。本文试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个过程简述如下。1.文化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山文化晚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11:050000邓聪:古代香港历史的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49:250001考古专家在圆明园废墟中发掘5万件文物,这件远超十二生肖兽首
说起圆明园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它本来是最为辉煌的皇家林园。清王朝后期,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紫禁城的地位,成为皇室的居住场所。然而,慈禧执政下的清朝腐败无能,竟然让英法联军入京洗劫,焚烧了这座“万园之园”。积蓄百年的珍宝,从此漂洋过海,现在还有不少陈列在各国博物馆之中,索回之路漫漫。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58: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