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古墓群,一张“纸”惊呆了所有人,专家:向历史发起挑战
众所周知,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漫长的岁月中,先辈大能者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瑰宝,其中“四大发明”就是典型代表;暂且不说其他的,单是“造纸术”就足以称得上“改变世界”。说起“造纸术”,大多人都知道是汉代“蔡伦”所发明;但在1986年,在甘肃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群,专家却对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惊呆了,甚至说“向历史发起挑战”。

说这话还要先回到1986年的甘肃天水“放马滩”,说起“天水”还有段渊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当时还没有“秦始皇”,这里曾是秦国旧都;而“放马滩”据说是秦始皇先祖之一“赢非子”的放马之处,不管真实与否,这里确实星罗棋布的隐藏着无数先秦古墓。早在1986年之前,附近村民时常发现“秦砖”之类的东西;但当时人们对“文物”基本没什么概念,因此一直也没引起重视。直到1986年,“放马滩”附近修护水利工程,在工人挖地基的时候,居然挖出了大量带字的“大青砖”,而且是越来越多;这一消息瞬间轰动了文物保护部门,带字的“砖”只出现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后,难不成这下面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于是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一支专业考古队迅速赶赴现场,并进行了100多天的发掘工作;果不其然,带字“青砖”的确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而这些也正是古墓墓顶的建筑材料。还不止这些,专家随后又在附近发现了100多座先秦古墓;但遗憾的是,100多座古墓中并未发现多少有价值的文物,或许是太过久远,这次发掘工作仅发现了包括古钱币、木器等400多件文物,而且大多残缺不全,相应的价值都不是很高。
就在考古队员们都显得十分丧气的时候,另一座古墓又出现在众人面前;按常理来推断,起初的100多座古墓中都没什么像样的东西,这次也理应不会有什么高价值的文物出现。这座古墓发掘之初,的确和大多数人想的差不多,仅发现了461件秦简和7件“松木板画”;公正的说,这400多片秦简也显得有些残缺,但上面的内容经专业鉴定,大多为军事内容,这对先秦时代的战争史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再说那7片“板画”,上面绘制的同样也是军事内容,经鉴定后,这应该是先秦时代的一幅“地图”;不管怎么说,这些也算得上是“珍贵”文物了,至少100多天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专家们还是很高兴的。
说了这么多,似乎这次考古发掘就此结束了,或许有朋友会问:一张地图作为陪葬,说明这“地图”肯定很重要;专家这么高兴,会不会这张“地图”隐藏着什么重大秘密,难说还是张“藏宝图”呢,专家没再研究研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专家的鉴定结果是,这张“地图”疑似军事部署图;而且事隔两千多年,附近的江河大川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地理的变化也促使这张“地图”标注的内容大多已经找不到了,专家之所以高兴也不过是对研究历史有一定帮助,当然也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

总的来说,这次考古发掘的成绩一般,就在大多数队员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专家心有不甘,仍在进行着最后的勘探工作;谁也没想到,竟真被他发现了一副先秦棺椁,应该就是这座古墓的主人。随着棺椁的出土,打开后竟然是一滩黑水,墓主人的遗骸就在水中浸泡着;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着实让人失望,但专家还是坚持将棺椁一同带回研究所进行更为专业的鉴定。就在大多数人不抱希望的时候,那位专家还在对遗骸进行着研究,当他一层层将其衣物剥开后,发现了一团皱皱巴巴的东西;再等展开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竟然是一张春秋战国时代的“纸”。

说到这或有朋友表示“大失所望”,一张纸而已,至于惊呆所有人吗?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纸”的历史说起,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纸”出现在汉代,由“蔡伦”所发明;当然,严格的说“蔡伦”并不是发明者,而是“改进者”。据史料记载,最早在秦代已经出现了“纸”,主要是由“次茧”捶打而成,其质地粗糙,而且很难成型;之后“蔡伦”改进造纸术,利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纸”只出现在汉代之后,秦代之前是不可能出现实际应用的纸张的;但是再看这张皱皱巴巴的“纸”,质地相对柔软,柔韧度也比较强,最主要的是上面居然还写的有字。最早出现的“纸”即使成型,但还是很难在上面写字;而这张纸明显也是张地图,上面的墨迹虽然被浸泡的模糊不清,但仍能部分辨认出字迹和标注的各处地形;这张纸的发现在考古界可谓轰动一时,其意义不在其本身价值,而在于它证明了“造纸术”整整向前推进了300多年,甚至对“蔡伦”发明造纸术这段历史发起了挑战。
当然,或许有朋友对这张“纸”依然抱有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这里要说的是,“考古”的目的本就是证实历史、修改历史,其严谨性非常强;就比如“司母戊大方鼎”被世人叫了数十年,之后专家还是将其更改为“后母戊”,这张“纸”的意义就在此处。不过这里还有另一个疑问,数百座古墓都因年代太过久远,里面的东西大多残缺不全;而这张“纸”又是在水中浸泡了千年时间,怎么可能在今天还能得以保存?

至于这个问题,专家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甚至究竟能不能证明“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点专家也没说;不过这张“纸”却成了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
成周非洛邑 而为中国四方湖古城 权威考古专家的脸放哪里呢
最新考古发现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掀起了巨大的风浪。曹大志先生的研究揭示了西周历史中都宗周的真实地理位置,将这一领域的传统认知彻底颠覆。传统观点将都宗周与洛阳的洛邑联系在一起,但曹大志的研究表明,都宗周实际上位于四方湖古城。这一发现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权威考古专家角色的争议。我要新鲜事2023-10-01 18:43:560000新发现丨2021年度安徽繁昌窑考古新收获:将创烧时代提至晚唐—五代,并首次揭露水塘遗迹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44:130000大寒节气后农村人都会做啥?有一事穷富都必会去做,不做晦气
“大寒”节气后古人都会做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2018.01.20.)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前一篇我谈过大寒(详见《大寒时为何会觉得没有小寒冷?搞了半天,大家都弄错了》一文),作为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过年了,这在过去的农村很讲究!那么,这节气后过去人都会做什么?(冰天雪地的农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1:030000英国有5座古墓 为何墓穴全部朝向东方 只因清政府做了这件事
清政府时期,为了缩小与外国列强的差距,派出了许多年轻人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明。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年轻人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其中,就有五名年轻的中国士兵,他们的墓碑位于英国纽卡斯尔的一座公墓中。这五名士兵都是清政府派往英国学习造船技术的。他们死后,由于墓碑倒塌,长期无人看管,最终也被历史遗忘。直到2016年,一名辽宁人发现了这个墓地并将其报备给了使馆,国家开始考虑修整这座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02 20:02: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