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一座神秘古墓:被当作菜窑20多年,墓中的一句话让人惊叹
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挖菜窖,却意外地发现一座古墓。古墓中的陈设让在场的考古学家们震撼不已。而墓中墙上的一句话,则更是让众人对墓主人感到敬佩。迄今为止,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古代墓葬不计其数,但为何这座古墓却如此的不一般?古墓的背后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墓中墙上的那句话又为什么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敬佩?

一、菜窖下的古墓
2010年的一天,山西省高平市汤王头村一位名叫贾德胜的农民打算挖一口菜窖。挖着挖着贾德胜发现有些不对劲,接下来几铲子下去之后,一个貌似地道口的洞口出现在了贾德胜的眼前。贾德胜看来看去,越看越觉得像是古墓的墓道,于是他决定进去里面看看。
贾德胜进去之后,发现这确实是一座古墓。但是贾德胜却感到纳闷儿,墓中都应该有棺椁,可自己怎么没发现棺椁?更让他纳闷儿的是,墓中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随葬品。不,这墓室看起来倒是很精巧,建造的很细致。
但是贾德胜却不太高兴,自己本来是要挖一口菜窖,谁知道却挖出来一座古墓,觉得这真是太“晦气”了。在这之后,贾德胜就把这座他看来很奇怪的古墓当做菜窖用了。
有一次因为“菜窖”里面太黑,贾德胜决定在里面接通一个电灯用作照亮。没成想电灯接通后,他在“菜窖”的东室门口的左边墙上,发现了两行用朱砂写的字,但字很模糊,贾德胜看不清,费了很大的眼力,只看清了有“墓有重开”和“人无”。
这可把贾德胜给吓坏了,他以为是墓主人“显灵”了!于是慌忙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之后他把洞口给封闭了,再也不敢进去,生怕墓主人“显灵”来他家里找茬。
二、专人考察
两年后的2012年2月底,研究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的李俊杰一行人到汤王头村进行考察。考察期间,李俊杰无意间听说了贾德胜挖菜窖却挖到一座古墓的事情,他对此产生了兴趣。
于是一行人来到贾德胜家,表明了来意,请求贾德胜为他们带路,去到那座古墓里看看。在贾德胜家的院子里,众人见到了一座大约1米的“菜窖”,借着灯光和之前贾德胜挖的“脚蹬”到达了下面。李俊杰一行人发现,墓道中有很多精致的壁画,不论是色彩还是细节,都做的堪称极致,众人赞叹不已。据初步推断,这座古墓的年代距离当今怎么也有千年了。
众人对这一发现感到很激动,墓中如此精美的壁画,相信墓主人的身份一定不一般。墓中的随葬品相信也会对历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作用。他们开始期待,进去之后呈现给众人的是满目的瑰宝。
三、震撼众人的朱砂字
可当众人进入之后,里面的陈设却让众人感到有点失望。里面并没有棺木,有的只是貌似一桌酒菜的陈设。器皿中的菜已经烂掉,只剩下餐盘、饭碗和几个酒杯,难道随葬品已经被盗了吗?
借着灯光众人发现了墙上那两行用朱砂写成的字,仔细辨认之下,终于认清了内容:“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年”。这两行字让李俊杰很是困惑,从字面的意思看,这似乎是一段警句。难道是墓主人要告诉后人一个他当时未了结的事情?
墓主人的身份究竟是谁?又为何有墓无棺?这背后究竟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李俊杰从墓中的构造、雕绘等细节推断,这座古墓的年代和风格,应该是属于晚唐到后周宋初时期,墓主人应该是一个身份和地位十分显赫的人。

李俊杰又联想到历史上发生在高平的巴公原之战。思来想去,产生了一种感觉,他认为这座古墓或许同巴公原之战中的某位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公原之战,是发生在公元954年的后周显德时期,后周与北汉、契丹联军在高平进行的一场关键性的大战。巴公原就是现在山西省高平市与泽州县交界地带的巴公镇,当时的参战方很多在后来都成了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后周世宗柴荣和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巴公原战中后周初始不利,柴荣冒着箭雨和投石,亲临战场作战,硬是将战局扭转,后周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此战之后北汉有八万士卒被后周军歼灭,中原王朝更是从弱小走向了强大。据此李俊杰再进一步推断,墓主人应该是在巴公原之战中战死。一般来说,战场上的战死者是无法葬入自己修建的墓穴的,添置随葬品那就更没得做了。
那么墓主人究竟是哪一边的?是后周一边?还是北汉、契丹一边?李俊杰会同团队认为,这座古墓的墓室宽度比较小,棺椁进去后无法作旋转,只能是卡在墓道口和墓室之间的这一块。汉族一贯的下葬传统是从南向北,将棺椁推入主墓室,然后再转个弯,大约呈九十度。而且就墓中风格而言,墓主人应该是属于契丹的某位贵族将领。
再回到那两行朱砂字:“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众人认为,墓主人很可能知道自己大概率会战死沙场,于是事先为自己修建了这座墓。在临上战场之前,墓主人以一个豁达的心态去面临可能即将到来的死亡。在场的人不由得墓主人的举措被震撼到,感叹墓主人面对死亡时的心态是多么淡然。

四、总结
墓主人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他的身份如果真的像李俊杰推断的那样是一位将领,相信他很明白“死亡”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但他并没有逃避,反而很坦然,他甚至为自己的后事做好了准备,还告诉后人他的心之所想。只可惜他不仅没能安度晚年,而且在战死之后没能葬入他为自己早已修好的墓地
但无论古代还是当代,军人都是随时将要面对战死沙场的。而战死沙场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也是死而无憾了。毕竟他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死的,为国战死更是一个军人极大的光荣。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大夏巨龙:中国最长的恐龙之一(长30米/距今1.2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早期,恐龙的体型都还比较小,慢慢的恐龙的体型就变大的,渐渐出现各种巨型、超巨型恐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最高的恐龙腕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大夏巨龙等,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大夏巨龙基本资料大夏巨龙是一种中国的超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0米,体重约70吨,与南极龙、南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位,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大夏巨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20:160000朱元璋搞“严打”,看了没人再敢干坏事,连当“临时工”都危险
明太祖朱元璋国家治理峻刑模式本文作者倪方六刑与礼,是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和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讲究“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即所谓“慎刑”思想。但“国无纲纪则乱,无法则无国”。所以历代执政者在大力提倡“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的同时,从没有放松、放弃“依法制国”,即便孝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这些驭国高手也是这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5:560000福建明清古墓群重见天日 意外发现两男一女合葬古墓
福建漳州一个水库近日放水捕鱼,使一个明清古墓群重见天日。墓群位于漳州蓝田镇龙池村的长山水库,据承包水库的林先生称,“水库大概隔三四年就会放水一次捕鱼,但从来没有把水放得这么少”。当水慢慢泄去,大家惊讶发现,短短300多米范围内,竟分布了30多座墓穴,约有300多年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41:340003兵马俑为何面色难看 居然困扰考古界19年 至今没有得到解答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标志性的朝代,不仅因为它的统一,还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树立了新的标准。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虽然大部分的兵马俑都是相似的,但是有一尊却与众不同,那就是被人们称为“绿脸兵马俑”的秦俑。我要新鲜事2023-05-02 19:46:560000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两周(二)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33:3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