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三亚“多坟山”墓地考古收获——发现海南迄今面积最大古墓葬群
三亚“多坟山”古代墓葬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镇拱北村北部的荒地和林地中。东临宁远河,南邻海南西线高铁。这里因地势较高,相对突兀,村名故取 “拱北”;由于历史的原因,村旁的高地上埋葬了众多的古代墓葬,而且十分集中,于是就将这片区域取名“多坟山”。
2021年7月至9月,为了配合三亚到乐东的西线高铁与货运专线施工建设,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等单位组成考古勘探队,对施工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探,对发现的173座墓葬全部予以发掘;同时,在施工范围外也做了大量的考古勘探,发现了128座墓葬,并对其中的10座墓葬也进行了发掘。此次发现的墓葬总量共301座,发掘了183座墓葬。考古勘探面积总量约32000平方米。现将这次考古情况略述如下:
墓葬情况
此次发掘出的183座墓中,除大部分均保存完好外,另有少量的墓葬遭到了一定损毁。它们都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平面均呈长方形,直壁平底,墓内一般都填满黄褐色沙土,仅有个别墓中填有红褐色沙土,这应当是与当时砌筑墓葬时使用的红色墓砖有关。墓壁砌筑的砖的层数有二层至五层不等,墓砖的形状有长方形、方形、梯形几种,砖色有青色和红色,其中以青砖为主,另有少量红砖。墓室四壁一般是用墓砖竖向平铺砌筑而成,直壁平底,有的在墓穴外端砌有一小方砖台。多数墓内为砖底,一般是用长方砖错缝横向平铺,个别的墓底则铺砌方砖;另有部分墓葬为黄褐沙土底。
按墓葬的外形和规模大小不同,将这些墓葬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以大型墓和中型墓为多, 小型墓较少。大型墓一般长230、宽139厘米,或长264、宽80厘米;中型墓一般长118、宽43厘米,或长102、宽54厘米;少量小型墓仅长55、宽37厘米,或长79、宽22厘米。
在已发现的所有墓葬中,墓向以为南北向或东西向的居多,其中,南北向有83座,东西向有71座,另有少量西北至东南向或东北至西南向,各有16座和13座。墓葬形制可分为三种,其中拱顶墓74座,平顶墓84座,无顶墓25座。依照铺设拱顶墓砖数量的不等,可分四种形式,其中拱形单砖的墓有21座,拱形双砖的墓有28座,拱形三砖的墓有24座,并穴拱形双砖的墓仅有1座。84座平顶墓可分为单砖平铺的墓顶与三砖平铺的墓顶。无顶墓有的是砖砌墓壁,有的是堆石墓壁,有的是砖石墓壁。个别墓葬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
出土随葬品
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有银器、铜器、铜钱、铁器、玉石器、瓷器、陶器及砖瓦等。银器只有簪;铜器器型较多,有簪、耳环、戒指、头饰、管、泡扣、铃铛及钱币等;瓷器仅有青花碗;玉石器为穿孔小白珠;陶器有带盖釉陶罐、泥质灰褐陶罐、带流盖罐等;铁器都为棺钉;瓦有板瓦、筒瓦两种。另还发现二件石墓碑,其中,M106出土墓碑上刻有:“道光十二年六月吉旦近故洪二公坟 男祥、桂仝立”文字,M84出土墓碑上刻有“民国二四年三月清明吉旦 近故显妣赵二婆刘氏坟”文字。在有拱顶的个别墓葬的券砖上刻画着“左一”“左二”“左三”“左四”及“右一”“右二”“右三”“右四”等表明方位及序号的字样。还有“左日”“左过”“左青”“左不”“左前”“左白”“左窗”“左春”“左来”和“右白”“右莫”“右青”“右再”“右春”“右过”“右窗”“右来”文字内容,将这些内容似乎可组合为“白日窗前过,青春不再来”的美妙诗句,具有明显的元代特点。
丧葬习俗
在清理的这批墓葬中,葬式大都是以一次葬为主,均为仰身直肢,其中发现埋葬完整人骨的墓有32座。其他墓葬或骨架残缺不全,或荡然无存。残缺的骨架中见到的主要是头骨、肢骨、股骨、肋骨、胫骨及人牙等,应属于二次葬。还有个别的儿童葬墓或乱葬墓。另有部分墓葬内没有发现人骨或随葬品,当另有其因。
在其葬俗中,发现有9座墓的人头骨枕在板瓦或筒瓦或方砖上,有的在头骨两侧还置有2件板瓦。另有一座M19墓底铺有7件板瓦。在个别的墓内还设有二层台,或设置有小壁龛,摆放2件泥质带流盖罐。
墓葬年代和初步认识
在这批墓葬出土的铜钱中,有宋代元丰通宝、政和通宝、治平元宝,明代洪武通宝、万历通宝及清代乾隆通宝等三个朝代钱币,以及刻有“道光十二年六月”的石墓碑。此外,在个别墓中也发现了明代青花水草纹碗残片及清代泥质灰褐陶罐。由此可见,经过发掘的“多坟山”墓群中应是包含有宋、明、清及民国等不同时代的墓葬。其中,明、清墓葬较多,宋代及民国墓葬较少,不排除个别墓葬为元代时期的。
个别发现祭台的墓葬,说明了当时墓葬的构筑形式及后代在利用方面的现象。祭台无疑应存在于地表以供后人祭祀所用,祭台为墓口挡墙的最上一层,墓口挡墙又高于后墙,因此除祭台位置外,整个墓葬的其他部分均应该位于地下,说明墓葬应有墓坑的存在。尤其是 M4 砖室墓之上又设堆石圈的情况更反映了墓坑的存在。祭台和石圈均可为后人祭祀和识别先人墓葬提供标志,石圈又可起到保护封土不至流失的作用。
随葬品可以表明墓主人的精神世界。有的随葬品为两件装饰莲瓣纹、莲花纹和佛家伞盖形的器盖,说明墓主人的宗教取向。墓葬的规格说明了墓主人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以 M4 为代表的墓葬砌筑规整、结构讲究、用材高标准,反映了墓主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 M2 为代表的墓葬用材较杂,只有一排盖顶砖,且一半为平砖;以 M5 为代表的墓葬甚至用不起墓砖,只以河边随处可见的河卵石堆筑,表明墓主人较低的经济水平。
随葬品的数量反应了当时时代的薄葬习俗。无论是规格较高还是较低,其随葬品都不甚丰富,一方面可能说明这批墓葬的等级不高,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的薄葬传统。
墓葬的构筑方式反应了三亚地区的丧葬习俗。以砖室为主,专用的拱顶石盖顶,前挡墙较高且延伸成地面祭台的形制不见于其他地区,反映了当地特殊的墓葬构筑方式。
墓葬的排列说明了社会变动较为剧烈。所有墓葬均开口于②层下,但墓葬的排列方式规律性不强,很难以墓向、形制划分不同的墓葬分组,甚至也难以判定为家族墓地。
小结
三亚古称“崖州” ,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象郡的“外徼”(边界)。崖州城在宋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 年)始砌砖墙,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宋末元初,历代的文人墨客,圣贤学者,达官名流被流配谪居,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商贾留居落籍,对崖州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兴盛,具有重要的影响。明代时,崖州已具有“弦诵声黎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
据《三亚市志》记载:乾隆二十年,崖州已设有东关市、西关市,老街上有布店、酒店、首饰店、书店等三十多间。可以想象,昔日崖州古城商罗棋布,商贾云集,满街人流,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多坟山”这批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在海南尚属首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整个墓群的延续时间,自宋而至民国,与崖州古城兴盛时间相符,也与崖州学宫开始发挥作用的时代背景相符。它对研究海南历史、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及人口变迁等提供了详实的文物资料。
海南省博物馆
执笔:廖忠志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湖北找到朱元璋儿子的墓葬 陪葬品价值超高(明朝古墓)
湖北找到的一座明朝皇室古墓是朱元璋儿子的墓葬。2005年12月28日说起,这天是所有专家们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湖北挖出朱元璋儿子墓,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重见天日,刚开始一切都进行的比较顺利,可就在封门砖拆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奇怪气体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1:39:20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柳江人
▲柳江人洞遗址位置图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的一个洞穴中。▲柳江人洞平面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2:02:560000朱元璋崇拜马神,朱棣遂在北京立马神祠,这些动物人类都曾崇拜过
多种多样的动物崇拜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过去的动物崇拜现象,至今在中国民间都存在。在古代,牛、马、猪、羊、狗这些与人类关系密切动物,一直被作为传统的牺牲祭祀神灵,但他们自己的身上也有神性,为不少民族崇拜。如纳西族视牛为创世神牛,苗族有两个最大的群体神,一个是19头水牛天神,另一个是15头黄牛天神。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0:53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长沙西晋墓
分布于湖南省长沙市近郊杨家湾、砚瓦池、子弹库、金盆岭、左家塘等地的西晋墓葬。1955~1960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湖南省博物馆发掘了7座。其中金盆岭9号墓出有“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篆体铭文砖,永宁二年(302)可能为建墓的年代。这批墓中出土有烧制精良的青瓷器和一批具有地区特点的青瓷俑,对研究当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44:390000炎帝原是外国国王,炎黄子孙是外国血统?民国学者咋考证出来的
黄帝的“西来说”本文作者倪方六众所周知,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华夏民族的领袖。但是,自清末起,一直有人持不同的研究观点,怀疑传统史学结论。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一黄帝系外族人(与汉族相对),是中国西部巴人,或三苗的氏族首领;二黄帝是外国人,具体说来自两河流域。(黄帝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5: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