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讲好民族文物的故事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新巴尔虎右旗卷》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价:380元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图录,拟出10卷。从2014年至今,文物出版社已经编辑出版了该系列的7本图书,分别是《陈巴尔虎旗卷》《鄂伦春自治旗卷》《新巴尔虎左旗卷》《扎赉诺尔区卷》《海拉尔区卷》《额尔古纳市卷》《新巴尔虎右旗卷》。这套书为精装全彩,中英文对照。书中介绍了在呼伦贝尔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还有呼伦贝尔各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并且配有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照片,兼具欣赏性和可读性,所以,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图一)。

这套书的出版周期比较长,文物出版社从2013年开始编辑第一本书,迄今已有十年,张征雁、李飏、谷雨女士负责前几本书的编辑工作。笔者编辑的是第七卷《新巴尔虎右旗卷》,因为有珠玉在前,我在编辑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如何突出本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几本,如何讲好民族文物故事,成为摆在责编面前的一个难题。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南部,3万多常住人口中,80%以上是蒙古族,所以,《新巴尔虎右旗卷》除了介绍从新石器到近代的文物,还有大量民族文物,全书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文物本身不会说话,书中展示了许多巴尔虎人的日常用具,普通读者看了可能会疑惑,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编辑要做的就是赋予文物灵魂,让它变得立体丰满,让读者体会到文物的奇妙之处,进而了解文物所蕴含的文化。
幸运的是,《新巴尔虎右旗卷》有一个优秀的作者团队。呼伦贝尔博物院文物考古部哈达主任、巴尔虎博物馆吴玉明馆长、当地著名摄影师苏德夫先生拿出了他们自己拍摄的上千张照片,责编从中选出近百张图片,做成大幅风光照、文字背景板、日常生活照片,插进书里,把民族文物还原到它的使用背景中。另外,我们请社科院考古所的王苹女士,专门为本书绘制了当地牧民的生活场景和民族服饰。在执行主编刘国祥研究员的领导下,作者团队撰写了大量的民族文物背景资料,将文物的来历、用途、制作过程娓娓道来。责编把上面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采用多种方式介绍文物。下面试举三例,与大家分享。
第一件文物是牛角奶瓶。羊羔生下来需要人工喂养,传统的喂养方法是截取牛角靠近角尖的部分,前头开一圆孔,用绳子固定一个皮质奶嘴,牧民用茶缸将羊奶倒进奶嘴,以方便羊羔吮吸。除了文物照片,我们还配了一幅彩绘插图,让读者对牛角奶瓶的使用一目了然,既丰富了文物介绍,整个画面也非常温馨(图二)。

第二件文物是包银木碗。包银木碗是巴尔虎人的日常用具,纯手工制作,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已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作者请到“铜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都古日扎布,将包银木碗的制作过程一帧一帧地拍下来,图旁边有制作工艺文字介绍,再加上文物本身的照片,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就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图三)。

第三个例子是介绍巴尔虎民族服饰。传统的编辑方法是给服装拍照,配上说明文字即可。笔者觉得,仅有服装照片还不够,衣服穿在人的身上才有灵魂。于是我们专门辟出几个版面,将牧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场景以拼盘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里,服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管男女老少,每一个人都美得动人心弦。透过这些照片,读者们看到的是巴尔虎人的纯朴和坚毅(图四)。

通过编辑出版《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责编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呼伦贝尔的文物考古成果、风土人情、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在作者团队、设计公司、责任编辑三方共同努力下,成书出来以后的效果挺好(图五)。接下来两年,《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还有三本书即将出版,包括《扎兰屯市卷》《莫力达瓦达斡尔旗卷》和《鄂温克旗卷》。随着年轻编辑的加入,相信后三本书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作者:郑彤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把祖宅卖给美国人 反而成为了美国宝物(徽派建筑)
美国人把一座徽派建筑运送回美国成为宝物。1996年,一个安徽人将祖上200年的一整栋古宅以3万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一个美国人。随后,这个美国人把古宅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连同脚下铺垫的石砖,采用分解打包的方式运回美国,最终耗资1.25亿美元,历时七年的时间,又在美国原封不动的恢复古宅原貌。如今它成为美国迪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朝古建我要新鲜事2023-11-26 20:57:340001二里头:最早的中国与最晚的夏都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8:410000万历皇帝墓被打开 解密古代皇帝身高(皇帝身高)
万历皇帝的身高只有1.64米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总体身高较矮。1957年,明朝万历皇帝考古挖掘现场。在整整挖了一年后,考古队终于在地下70米的地方找到了地宫的最后一道屏障金刚墙。带着种种的一律期待和希望,考古队连夜拆开金刚墙规字形开口内的一块块重达24公斤的风气城砖。随后,一名考古队员壮的胆子进入金刚墙后,发现里面并没有机关,此时摄影机紧跟其后,真实记录下金刚墙里的玉石。打开地宫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40:470000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揭示大型公共建筑基址、墓地西侧发现燎祭遗存 出土一批独特的玉石器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东距长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遗址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海拔6-25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33:290000文旅融合|山东古代石刻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出许多深刻阐述,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国的战斗号角。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