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讲好民族文物的故事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新巴尔虎右旗卷》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价:380元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图录,拟出10卷。从2014年至今,文物出版社已经编辑出版了该系列的7本图书,分别是《陈巴尔虎旗卷》《鄂伦春自治旗卷》《新巴尔虎左旗卷》《扎赉诺尔区卷》《海拉尔区卷》《额尔古纳市卷》《新巴尔虎右旗卷》。这套书为精装全彩,中英文对照。书中介绍了在呼伦贝尔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还有呼伦贝尔各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并且配有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照片,兼具欣赏性和可读性,所以,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图一)。

这套书的出版周期比较长,文物出版社从2013年开始编辑第一本书,迄今已有十年,张征雁、李飏、谷雨女士负责前几本书的编辑工作。笔者编辑的是第七卷《新巴尔虎右旗卷》,因为有珠玉在前,我在编辑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如何突出本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几本,如何讲好民族文物故事,成为摆在责编面前的一个难题。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南部,3万多常住人口中,80%以上是蒙古族,所以,《新巴尔虎右旗卷》除了介绍从新石器到近代的文物,还有大量民族文物,全书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文物本身不会说话,书中展示了许多巴尔虎人的日常用具,普通读者看了可能会疑惑,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编辑要做的就是赋予文物灵魂,让它变得立体丰满,让读者体会到文物的奇妙之处,进而了解文物所蕴含的文化。
幸运的是,《新巴尔虎右旗卷》有一个优秀的作者团队。呼伦贝尔博物院文物考古部哈达主任、巴尔虎博物馆吴玉明馆长、当地著名摄影师苏德夫先生拿出了他们自己拍摄的上千张照片,责编从中选出近百张图片,做成大幅风光照、文字背景板、日常生活照片,插进书里,把民族文物还原到它的使用背景中。另外,我们请社科院考古所的王苹女士,专门为本书绘制了当地牧民的生活场景和民族服饰。在执行主编刘国祥研究员的领导下,作者团队撰写了大量的民族文物背景资料,将文物的来历、用途、制作过程娓娓道来。责编把上面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采用多种方式介绍文物。下面试举三例,与大家分享。
第一件文物是牛角奶瓶。羊羔生下来需要人工喂养,传统的喂养方法是截取牛角靠近角尖的部分,前头开一圆孔,用绳子固定一个皮质奶嘴,牧民用茶缸将羊奶倒进奶嘴,以方便羊羔吮吸。除了文物照片,我们还配了一幅彩绘插图,让读者对牛角奶瓶的使用一目了然,既丰富了文物介绍,整个画面也非常温馨(图二)。

第二件文物是包银木碗。包银木碗是巴尔虎人的日常用具,纯手工制作,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已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作者请到“铜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都古日扎布,将包银木碗的制作过程一帧一帧地拍下来,图旁边有制作工艺文字介绍,再加上文物本身的照片,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就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图三)。

第三个例子是介绍巴尔虎民族服饰。传统的编辑方法是给服装拍照,配上说明文字即可。笔者觉得,仅有服装照片还不够,衣服穿在人的身上才有灵魂。于是我们专门辟出几个版面,将牧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场景以拼盘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里,服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管男女老少,每一个人都美得动人心弦。透过这些照片,读者们看到的是巴尔虎人的纯朴和坚毅(图四)。

通过编辑出版《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责编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呼伦贝尔的文物考古成果、风土人情、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在作者团队、设计公司、责任编辑三方共同努力下,成书出来以后的效果挺好(图五)。接下来两年,《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还有三本书即将出版,包括《扎兰屯市卷》《莫力达瓦达斡尔旗卷》和《鄂温克旗卷》。随着年轻编辑的加入,相信后三本书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作者:郑彤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华民杰 :洛阳东周王城天子驾六诞生记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33:220000梁云、王璐:论东汉帝陵形制的渊源
汉由光武帝刘秀建立,历时196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风气较西汉发生了很大变化。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中国之文化,有一大转变,在乎两汉之间”。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云“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多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注意到两汉开国者的不同风貌。余英时先生还由此阐述了两汉政权建立时社会背景的差异。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34:310000西安高校挖出超大古墓 居然能够让专家这么兴奋(超级古墓)
西安高校挖掘出来的是一个西周的王陵。一般来说,只要是天子的陵墓肯定是会修建的,十分豪华,但是经过千百年风雨的洗礼,豪华的墓穴也有可能会变得十分普通。在2004年西安财经大学准备建一个新的校区。他们在挖地基的时候就挖到了古墓,第二天就有这30多人的考古队来到这里考古。等到挖掘出来之后,让专家非常的兴奋。西周王陵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27:420000王建华:史前人口研究初论
史前人口研究又称史前人口学,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史前人口学指史前人口对史前社会、经济、公共健康、生态环境等的影响。狭义的史前人口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前社会组织以及整个时期社会总人口数量的确定;另一方面是人口基本特征的描述,如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出生率与死亡率等。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