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铃铎响动 格桑花开——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
#2022十大考古#

发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席琳

温江多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拉萨河下游右岸的一处扇形冲积谷内,海拔3600米。“温江多”即藏语von-cang-do的音译。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及吐蕃《谐拉康乙碑》《江浦建寺碑》的记载可知:公元700至712年,太后墀玛类(704-712年在位)曾在此摄政和会盟;公元787年,此地作为“宫殿”发出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的文诰;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期,在这里修建了辉煌的寺院。因此,温江多是吐蕃时期重要的政治与佛教中心之一。

20世纪前半叶,意大利藏学家杜齐、英国官员及藏学家黎吉生等都到访过温江多。20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复建吾香拉康时发现并利用了若干早期建筑莲花柱础,同时在修建拉康西侧道路时发现了一件龟趺碑座。因该遗址在吐蕃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项目。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对遗址核心区开展了首次科学考古调查与发掘,并对周边建筑基址、佛塔、墓葬、修行洞等进行了初步踏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遗址核心区东西宽约240米,南北长约280米,地表中部为吾香拉康,四角为四座佛塔,西部为龟趺碑座。目前,已在102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清理出了吾香拉康周边土石建筑基础、西南塔和东北塔基础、西部龟趺基址等地下遗迹。

中部吾香拉康南、北、西侧地层堆积均较厚,最深处5.6米,发现有不同层位的土、石建筑基础及祭祀坑。


底部地层测年为公元7世纪中期至8世纪晚期,中部祭祀坑出土动物骨骼测年为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晚期,这表明该区域即为原温江多宫及“温姜多誓愿祖拉康”的核心建筑区。

西南塔和东北塔形制与规格一致。塔基平面均呈“亞”字形,边长约18米,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塔基叠压于倒塌砖瓦堆积层下;中期塔基为一层石渣垫土,可能为早期塔基毁弃后维修过程中形成;晚期塔基边缘砌石规整。塔芯夯筑而成,夯层清楚。通过塔芯夯土及早期塔基附属祭遗迹的测年可知,四角大塔的始建年代应不早于公元8世纪后期。

西南塔东侧附属擦擦装藏坑内出土大量公元11至12世纪的塔形擦擦。

西部的龟趺碑座为一整块花岗岩石块雕凿而成,长2.38米,是目前所见吐蕃龟趺座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座下基址呈长方形,中部大石块铺底、四周石渣土围筑,东南角祭祀坑内出土承装铜皮卷制牦牛的带盖陶钵和似熊泥塑动物。

温江多遗址出土遗物质地有陶、泥、铜、石、骨、铁六类。其中,陶质建筑材料数量最多,种类包括带釉和不带釉的筒瓦、板瓦、瓦当、砖、窄板瓦、正当沟等,釉色以白色、绿色、蓝色、红色为主。从建筑材料的分布和比例来看,西南塔和东北塔以带釉砖为主,应是砌筑和装饰塔基台壁所用;龟趺基址则以大量带釉瓦、瓦当、窄板瓦、正当沟等为主,初步推测上部建筑可能为带坡面屋顶的亭阁样式。




大量砖瓦建筑材料的使用表明唐蕃物质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砖瓦形制均为典型汉地特征,带釉瓦与唐长安城大明宫等遗址出土琉璃瓦相似。通过釉的成分分析推测,白釉可能为地方化了的唐代汉地技术传统,蓝釉、绿釉等或为吐蕃本土或周边地区的技术传统。无字碑身与唐乾陵、定陵无字碑异曲同工;龟趺基座、上下收分碑身、庑殿顶碑帽的组合造型则与唐蕃会盟碑、赤德松赞墓碑等相同,均为受唐代庑殿顶石碑影响而出现的吐蕃高等级石碑。同时,佛塔和建筑基址以土、石混筑,周边多配置带有明显祭祀意味的遗物坑等则应反映了吐蕃本土文化的特点。

温江多遗址的全面调查和科学发掘,首次揭示了吐蕃高等级建筑的形制与结构。遗址寺院时期的布局与桑耶寺中心佛殿、四角建塔的基本布局类似,是吐蕃时期王室所建大寺的典型代表。
这些发现为研究公元7至9世纪吐蕃与中原唐王朝及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材料,是“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重要实证。
发掘工作照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挖自己祖坟算不算盗墓?为防警察找麻烦,干脆联合官方一块挖
原题:满清王爷后代“挖祖坟”(续)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讲了大清朝灭亡后,王爷后代纷纷挖祖坟盗取随葬宝物内幕,故事其实并没有讲完,才开了头。这篇文章接着聊。图:北京房山西甘池王爷坟挖祖坟算不算盗墓?关于满清王爷后代挖祖坟取宝的事情,在民国时间就曾被媒体揭露。但为了掩人耳目,会寻找种借口,上文提到的“起灵”就是这么回事情。出于方便,一些王爷后代甚至联合官府一起挖。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58:260000傅璇琮:《文化之旅》读后感——兼及饶宗颐先生的几封书信
饶先生一方面有机继承传统,一方面更大为拓展文化之旅领域,使人耳目一新。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他畅游欧亚非诸多胜地。本书关于国内行记,则学术性、知识性更强,真使人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近日,我阅读饶宗颐先生于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化之旅》,深受启发。这部蕴含文化之情的佳作,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化建设研究中清雅鉴赏与深思探索相结合。0000王学理:秦汉皇帝和汉诸侯王陵园制度的继承与演变
秦汉时期帝王陵墓考古,是建国以来野外工作做得比较多的项目之一。秦公陵园,秦东陵、秦始皇陵、汉代帝陵及西汉诸侯王墓的调查与发掘,其所获得的多方面的资料,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研究领域。即以葬制而言,“汉承秦制”的这一传统的说法确也被考古学证明为不易之论。但此话不完全,应是承中有变。0002张辛:中国古人的“礼”原来也是一种感恩
敬畏、感恩、欣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教养,而感恩的前提是敬畏。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崇本(天地者生之本无,物之本;先祖者,类之本,人之本),互敬,自重,终于形成。——张辛《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大智慧与大教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13:050000后凹尾龙:蒙古国大型恐龙(长10.5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几千万年前有丛林与湿地,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恐龙。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巨型食草恐龙,它就是后凹尾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后凹尾龙基本资料1、体型:后凹尾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主要吃植物和树上的叶子,它体长10.5米,与斯基玛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57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45: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