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寻觅古寺清幽——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
#2022十大考古#

发掘单位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解峰
一、发掘概况

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遗址西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村寺庙址进行了连续7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对遗物进行了全部采集,其中编号文物16306件。
二、主要发现
(一)古城村1号寺庙址
(以下简称“1号寺”)
1号寺在1995年的农田改造过程中遭到毁灭性破坏。遗址地层堆积共5层,均为现代耕种形成。⑤层下下为生土,并发现打破生土的建筑遗迹,包括墙体基槽4段、疑似磉墩3个、火炕遗迹1处,均为原建筑地面以下残留部分,无法依据遗迹形式判定年代及遗迹间关系。


遗物均出土于现代堆积中,包括佛教造像残片约2000余件、瓦件残片8.38吨。

根据对建筑构件的年代学研究推测:1号寺始建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二)古城村2号寺庙址
(以下简称“2号寺”)

2号寺共清理地层堆积5层,其中①层为现代耕土层;②层为建筑次生废弃堆积,此层下开口金代水井1处、火炕1处;③层为建筑次生废弃堆积;④层、⑤层为建筑原生倒塌堆积,原生倒塌堆积下发现渤海国佛寺遗迹。佛寺遗迹包括早、晚两期,本次发掘停止于晚期佛寺建筑使用面。

晚期佛寺范围东西约120米、南北约80米,中轴线方向为221°,已揭露主要建筑为8处土石混筑的夯土台基(编号:TJ1~TJ8),其中TJ1中部偏东约1米处发现舍利地宫。废弃堆积中出土瓦件残片132.21吨,佛教造像残片1000余件。

地宫中出土石函1件,石函内安置包裹于“双丝绢”中的铁函1件,铁函内出土遗物3555件,质地包括金、银、铜、锡、玻璃、木、珊瑚,其中1件金瓶内置7件银珠,应系影骨舍利。




在对晚期佛寺建筑进行局部解剖时,发现早期佛寺院落墙体基槽、磉墩。解剖表明,晚期佛寺营建过程中利用了早期佛寺夯土,并将早期佛寺建筑构件、佛像残片铺垫于晚期夯土中。


根据对遗迹、遗物的年代学研究推测:早期佛寺始建年代不晚于渤海国早期;晚期佛寺营建于渤海国中晚期,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三、学术意义
(一)推动图们江流域高句丽、渤海国考古学研究
1号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填补了图们江流域高句丽考古遗存发现空白。2号寺首次发现渤海国早期、渤海国中晚期遗存的叠压关系,为辨识本地区渤海国早期建筑遗存提供了标尺。
1号寺、2号寺具备一定共时关系,可视为完善本地区5~10世纪考古遗存的“典型剖面”,为完善该时段区域内考古学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促进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考古研究
1号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佛寺,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最早的佛寺遗址。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为研究三燕佛教东渐高句丽提供了重要证据;所获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为探讨中原佛教物质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素材。

2号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国高等级佛寺,为研究我国唐代高等级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建筑结构及探讨我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古城村寺庙址考古发掘对完善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物质文化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化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研究
古城村寺庙址包括高句丽、渤海国两个时期的遗存,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厘清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维护国家历史安全与文化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发掘工作照





作者:吉林省考古研究所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佳士得 香港春拍那些精美文物
*价格均为港元估价2848南宋兔毫盏(15-25万)直径11.8厘米带日本木盒这件传世(Heirloom)茶碗,应该是来自日本茶道家族的收藏:其与现代中国覆轮截然不同的铜质和包裹方式、通体的彩光、露胎处的使用皮壳与痕迹,都显示其与一般意义的同类茶碗不同。在15-16世纪,利休的审美影响下,有一类被称为「灰被」的茶碗备受关注,这些茶碗并不局限于建窑,也包含了附近的茶洋窑。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55:440000大型蜥脚形恐龙:盘足龙 前肢超长极罕见(足底像圆盘)
盘足龙是蜥脚形亚目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被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诞生于在1亿3千万年前,属于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1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15-20吨左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前肢是明显比后肢更长的,而且它的脚底基本都是圆盘状,所以也才以此得名。盘足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02:470000名家推荐 | 赵辉:《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序一
赵辉张海的大作《中原核心区早期社会复杂化的考古学观察——文化与社会的视角》书稿已在出版社编辑了,他嘱我写个序。张海对中原地区的研究过程,除了他本人外,也许我是最清楚的了,所以写序这件事责无旁贷。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6:09:550002北山龙:甘肃大型食草恐龙(长8米/距今1亿年前)
在目前已挖掘出的恐龙中,食草恐龙是最多的,其中就包括很多大型、巨型恐龙,最著名的当属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腕龙等,不出名的则有更多,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北山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北山龙基本资料北山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8米,与原栉龙、中棘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34位,生活在距今1.25亿-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北山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12:380000陕西考古队挖掘古墓 却挖到他人祖坟(挖掘祖坟)
陕西考古队挖到的一个古墓村民说是他们家祖坟。陕西作为13朝古都,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埋葬在这里的王侯将相不知道有多少他什么时候?更不要说是一般的有钱人,可以说在陕西每走三步都肯定会踩到一个墓葬,而在每一个墓葬当中几乎都有着可技术的国宝级文物,这些文物有着非常高德金钱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过专家们在考古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1.陕西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1:48: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