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寻觅古寺清幽——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
#2022十大考古#

发掘单位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解峰
一、发掘概况

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遗址西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村寺庙址进行了连续7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对遗物进行了全部采集,其中编号文物16306件。
二、主要发现
(一)古城村1号寺庙址
(以下简称“1号寺”)
1号寺在1995年的农田改造过程中遭到毁灭性破坏。遗址地层堆积共5层,均为现代耕种形成。⑤层下下为生土,并发现打破生土的建筑遗迹,包括墙体基槽4段、疑似磉墩3个、火炕遗迹1处,均为原建筑地面以下残留部分,无法依据遗迹形式判定年代及遗迹间关系。


遗物均出土于现代堆积中,包括佛教造像残片约2000余件、瓦件残片8.38吨。

根据对建筑构件的年代学研究推测:1号寺始建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二)古城村2号寺庙址
(以下简称“2号寺”)

2号寺共清理地层堆积5层,其中①层为现代耕土层;②层为建筑次生废弃堆积,此层下开口金代水井1处、火炕1处;③层为建筑次生废弃堆积;④层、⑤层为建筑原生倒塌堆积,原生倒塌堆积下发现渤海国佛寺遗迹。佛寺遗迹包括早、晚两期,本次发掘停止于晚期佛寺建筑使用面。

晚期佛寺范围东西约120米、南北约80米,中轴线方向为221°,已揭露主要建筑为8处土石混筑的夯土台基(编号:TJ1~TJ8),其中TJ1中部偏东约1米处发现舍利地宫。废弃堆积中出土瓦件残片132.21吨,佛教造像残片1000余件。

地宫中出土石函1件,石函内安置包裹于“双丝绢”中的铁函1件,铁函内出土遗物3555件,质地包括金、银、铜、锡、玻璃、木、珊瑚,其中1件金瓶内置7件银珠,应系影骨舍利。




在对晚期佛寺建筑进行局部解剖时,发现早期佛寺院落墙体基槽、磉墩。解剖表明,晚期佛寺营建过程中利用了早期佛寺夯土,并将早期佛寺建筑构件、佛像残片铺垫于晚期夯土中。


根据对遗迹、遗物的年代学研究推测:早期佛寺始建年代不晚于渤海国早期;晚期佛寺营建于渤海国中晚期,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三、学术意义
(一)推动图们江流域高句丽、渤海国考古学研究
1号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填补了图们江流域高句丽考古遗存发现空白。2号寺首次发现渤海国早期、渤海国中晚期遗存的叠压关系,为辨识本地区渤海国早期建筑遗存提供了标尺。
1号寺、2号寺具备一定共时关系,可视为完善本地区5~10世纪考古遗存的“典型剖面”,为完善该时段区域内考古学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促进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考古研究
1号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佛寺,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最早的佛寺遗址。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为研究三燕佛教东渐高句丽提供了重要证据;所获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为探讨中原佛教物质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素材。

2号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国高等级佛寺,为研究我国唐代高等级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建筑结构及探讨我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古城村寺庙址考古发掘对完善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物质文化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化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研究
古城村寺庙址包括高句丽、渤海国两个时期的遗存,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厘清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维护国家历史安全与文化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发掘工作照





作者:吉林省考古研究所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曾国藩的坟墓被盗 考古队下令封闭(曾国藩墓)
曾国藩的墓穴被盗墓贼破坏,考古队才会下令封闭。在历史上除了一些帝王的墓之外,还有很多朝代大臣的古墓也是比较豪华的,比如说在清朝时期著名的大臣曾国藩的墓葬就遭遇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或许很多人也都知道,曾国藩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虽然说晚清的政权非常的腐败,但是曾国藩绝对算是一个很好的大臣,而曾国藩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选择了墓葬。曾国藩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09:190000香妃墓在哪里 香妃墓开棺时的照片(只剩头骨和部分肢骨)
《还珠格格》中的香妃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她是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的妃子,可惜英年早逝。历史上,关于香妃的真实容貌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通过挖掘香妃墓,其容貌也被复原,她确实是一位肤白貌美的古装美人。接下来,通过香妃墓开棺时的照片,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一、香妃墓在哪里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040001抗战后孙殿英用黄金和东陵宝物贿送一军长,至少有10位要人受贿
孙殿英盗得宝物都送了什么人?本文作者倪方六孙殿英盗清东陵,数不清的随葬宝物被他搞走了,但现在世面上知道的,能确定的很少。这些宝物都弄哪去了?有一种说法是,孙殿英为了开脱盗陵重责、避免严惩,很多送人了。孙殿英曾亲口对身边人说过盗陵的情形和将宝物送人的情况。(清东陵——慈禧定东陵)这里据公开资料,综述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27:040000李学勤:谈“信古、疑古、释古”
前几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7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1995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对于有关问题,我本已没有新的话可说,只是发言中引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提法,未能详细说明,有些遗憾。这里想略谈几点,作为那次发言的补充。0000回望百年考古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以田野考古为主要手段的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让我们穿越到一百年前,再次翻开那段久远而厚重的历史长卷......1921年,在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的支持下,作为当时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的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次以田野发掘的方法,发现、认定和命名了中国第一个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5:34: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