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野考古中的堆积土色标准
在田野考古发掘中,我们根据土质、土色、包含物来区分不同的堆积单位,土色作为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又与土质和包含物的构成有密切关系,特别在中国北方以黄土堆积为主要基质的古代遗址更是如此。考古工作者对于土色的识辨,主要是对由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对均一的堆积形成的颜色进行判别,这往往会受到土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大,明度值越小)、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含量越多,颜色越深)、含水量、碳粒的多少(碳粒越多,颜色越黑)等因素的影响。
从已发表的考古报告来看,国内对土色的描述主要根据主观感受进行概括,往往比较笼统,没有形成一个细致的划分。不同地区遗址的土壤有不同的描述,如东北地区对土色的描述以灰黄、灰黑、黑色、黑褐等为主;华北对土色描述以黄褐、灰褐、黑褐、黄色、浅灰、黄灰等为主;西北地区对土色的描述以深灰褐、浅灰褐、浅灰、灰色、浅黄褐、黄褐等为主;东南地区对土色描述以浅黄褐、灰白、黑褐、棕褐、浅褐、黑色等为主;西南地区对土色描述以灰黑、棕黄、黄褐、黑褐、棕灰、棕黄、棕红、浅灰等为主。从颜色来看,大体以灰、褐、黄、黑为主色调。但若从同一区域甚至同一遗址、同一地层单位公布的信息来看,对颜色的辨别也因人而异。以甘肃地区为例,对浅灰与灰、浅黄褐与黄褐色的区分并不大。
在田野发掘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大遗址的发掘中,土色的区分时常因不同探方发掘人员对于地层土色不同的主观命名,导致地层划分出现偏差,以至于对文化层乃至相对年代判定出现错误,难以统一。对考古地层堆积单位土色的描述迫切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科学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对于土色的辨识,主要有目测法、光电积分法、分光光度法以及传感器测色法等。针对不同领域,也有着不同的颜色模型描述,如工业领域的RGB、CMY、YUV等,视觉领域的HVC、HSI等,色度学领域的XYZ、Lab等。考古学中对土色的辨认主要是以目测法为主,更多的是一种人为主观的判断,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基于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比色卡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能够满足土壤学、地理学等学科的需求。从颜色辨识的准确度上来看,土壤学运用较好。目前,国内外主要以三种色卡的使用为主,《中国标准土壤色卡》(1989)、《MUNSELL SOIL COLOR BOOK》、日本《新版标准土色贴》(2014)。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MUNSELL SOIL COLOR BOOK》,国内部分考古遗址也开始尝试使用。这套标准是根据土壤的颜色,用V值(明度)、C值(彩度)、H值(色调)对其进行解释。使用8张图表显示了450种不同的标准色块,主要对红、棕、黄、橄榄色、绿、灰、白为主色系,进行细分。每张卡片垂直方向,颜色逐渐变浅,水平方向色度增加。在使用时,只需将所采土壤放入离最接近的色块孔后,在进行垂直、水平移动,就能够得到最为准确的颜色。虽然在使用时能够获得准确的颜色,但实际操作时也会遇到困难:如何区分H值和C值,光的强度对色卡的反映也有所不同,潮湿土壤的颜色确定也要在湿度的条件下进行。《新版标准土色贴》共有12张色调页,22种色调,389个色片。有学者对该色贴进行研究,发现低明度色片的实测值高,高明度色片的明度值实测值低,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并不适用于国内土壤。《中国标准土壤色卡》考虑国内土壤的特点,用15张色调页,28种色调,426个色片确定比色卡的范围。有人曾用《新版标准土色贴》进行对比,27个在测量颜色和标注颜色之间有明显的差异,V值与C值的颜色准备不如前者精准,并且制作数量较少,现在根本无法购买。

《MUNSELL SOIL COLOR BOOK》和《新版标准土色贴》存在着造价过高,色片不能够完全适用国内土壤的要求。若用于考古学中的土色的描述,应用范围更是狭窄,其适用范围仅仅是针对自然堆积,又或被考古工作者称为“生土”,即未经人类扰动的土壤,而满足不了考古学发掘中对人类活动地层和堆积颜色的描述,所以一直以来,这类比色卡并没有在中国考古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2009年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版对《MUNSELL SOIL COLOR BOOK》中有关包含物比例的描述进行了借鉴,但对土色的科学量化界定没有详尽的指导。对于考古学中掺杂有人为活动痕迹的土壤情况来讲,比色卡的使用便具有局限性,应当根据目前所了解掌握的遗址地层的土色制作一套专门适用于我国考古学田野发掘的土壤比色卡,便于对地层土色的辨识,更加有利于对地层土色的统一描述,提高田野工作质量与效率。未来,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遗址层位中土色,由小及大,去建立一个快捷、准确的中国考古比色卡标准,以满足考古学中对土色描述的需要。以单个遗址为例,考古发掘者可建立所发掘遗址自己的比色卡,先在单个遗址内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可以用遗址堆积土色照片作为对比标准,在该遗址建立的比色卡可作为考古报告彩图的一部分公布。在此基础上可逐步建立某一个区域的标准。我们也可参照《MUNSELL SOIL COLOR BOOK》中色贴的对比形式,在采集足够多图片样本的情况下,按照其颜色进行不同分类,同类色系的强弱程度可用“度”来表示,在每个色贴下制作一个圆形小孔,方便土壤的放入去做对比。根据我国不同区域土遗址的特点,在不同区域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场景使用的考古土色比色卡。如以黄土为基质的堆积,可根据掺杂灰烬和红烧土的不同来建立比色卡。以淤泥腐殖质为主要基质的堆积,可建立以灰黑、绿色为主色调的比色卡。从实际经验看,考古地层中常见的色调主要以黄、灰、黑、褐、红五种颜色为主,但是人们的行为活动、气候、矿物质、土壤自身的含水量等都会影响土色的变化。但考古学比色卡也不必过于细分,对度的划分不必像土壤比色卡那样详尽,能满足日常使用即可,如果过细,反而增加实际野外工作中的难度。要以满足在考古工地的日常需求为前提,但也要考虑到其经济性,最好是做成数张不同场景使用的比色卡便于携带即可。
作者:王效国、黄可佳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程平山著《竹书纪年考》——《竹书纪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竹书纪年考》,程平山著,中华书局2013年12月第一版,390.00元一2014年10月,我用了整整一个月仔细阅读与深入思考程平山所著《竹书纪年考》(下简称《纪年考》)。我接触《竹书纪年》50多年,首次见到如此巨制(近200万字)。《纪年考》体系庞大,结构精密,内容丰富,考证详密,在以往的《竹书纪年》研究史上未曾有过。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1:090000唯一被挖的皇帝陵墓 有怎样的陪葬品(皇帝陵墓)
被挖的皇帝陵墓中找到纯金皇冠。1956年考古队根据史料记载的信息,几天不到就直接挖到万历皇帝地宫的通道内。此时一堵高大雄伟。金刚墙挡在考古队的面前,拆掉墙面上的封门砖后,一面雄伟精美的大理石门赫然出现,透过门缝清晰可见里面的顶门石条。可这种防盗技术在经验丰富的专家组面前简直不用费吹灰之力,他们只是简单的用铁丝制作了一个拐钉钥匙,就将门内的顶门石条一开。万历皇帝我要新鲜事2023-11-26 20:27:06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26:210000火烧痕迹引出重大考古发现 发现万年前的人类遗址(万年遗址)
万年遗址的发现对于中国考古有重大的意义。在前一段时间山东的某个烤火研究团队就在山东。发掘出来了一个1.3万年之前人类的遗址,并且在里面还发现了人类最早一批制作的陶器,可以说是对于中国的考古研究发现十分重大,在进行挖掘之后,除了发现了一个远古的遗址之外,还发现了1000多座来自于战国末期的墓穴,背后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42:590001大妈说“快吃不起蔬菜了”,古代的蔬菜贵不贵?
中国古代的菜市场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菜价”成了话题。据报道,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从7月初开始全国蔬菜价格连续7周上涨。北京新发地市场一组数据显示,8月17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10元/公斤,比8月10日的1.96元/公斤上涨7.14%;比去年同期的2.06元/公斤上涨1.94%。周环比大幅上涨;年同比小幅上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44: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