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举行
2023年2月23日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图书馆学家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熊远明出席活动并作了题为《纪念与传承——记梁启超先生与国家图书馆的早期建设和发展》的报告,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分别致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座谈会。

来自学界、图书馆界代表,梁再冰、梁柏有、梁忆冰、章安秋、梁红等家属代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代表等应邀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与中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委宣传部合作共建的“梁启超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

熊远明从筹措办馆经费、搜购中外图书、统一中外图书分类方法等三个方面,系统回顾和阐述了梁启超先生为国家图书馆早期建设与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及其深远影响。熊远明指出,梁启超先生与国家图书馆及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在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程焕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等专家代表分别作报告,围绕梁启超的文化观及其影响,梁启超图书馆学、目录学思想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梁启超国民常识教育构想的实践与发展,梁启超著述、手稿的整理研究等主题作专题报告,对梁启超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交流和研讨。




在座谈交流环节,梁启超的曾外孙女于葵女士宣读了梁再冰先生代表梁家后人为本次纪念活动准备的发言稿,深情回顾梁启超先生在子女教育、家风传承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分别派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两馆多年来在传承启超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培育新时代优良家风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据介绍,为更好地纪念传承梁启超先生的学术思想、爱国精神和文化情怀,国家图书馆还将策划推动《梁启超手稿全集》编纂出版。天津、广东等地也将陆续举办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北京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
在诵读和交响乐中感受“文化巨人”传奇的一生

2月23日下午,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配乐朗诵音乐沙龙在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活动通过配乐朗诵加互动的沙龙形式,歌颂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传播梁家优良家风,启迪大众,在慷慨激昂的诵读和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让观众感受这位“文化巨人”传奇的一生。

沙龙在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一曲《我的祖国》中拉开帷幕。8名少年儿童朗诵了梁启超先生的经典名作《少年中国说》,以诗明志,让中国少年在阵阵朗读声中培养爱国情怀,了解自己肩负的民族重任。

7名国家图书馆馆员代表在名曲《沉思》音乐的衬托下一起为大家诵读梁启超先生写给他的孩子们的家书《与孩子们书》选段,男高音歌唱家高伟深情演唱的《父亲》,道出了父亲对儿女的浓浓亲情。乐团演奏员代表先后诵读梁启超先生的《说希望》《新民说》《壮别》《自励》《志未酬》,最后全体齐诵《爱国歌》,在《歌唱祖国》乐曲声中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向梁启超先生的后人赠手书《少年中国说》。乐团中的几位各界精英代表在互动环节中分别畅谈了梁启超先生对科学的贡献、家教与家风、家国情怀与新文化贡献,让现场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梁启超先生为各行各业的进步以及优秀家风的传承所做出的努力。
本次沙龙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北京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北京国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是国家图书馆“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梁启超先生后人、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及国家图书馆员工近千人参加活动,共同追忆其生平往事,悼念其爱国情怀,传承其思想成就。
作者单位:遗产编辑中心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阿纳拜斯龙:阿根廷双足食草恐龙(长2米/1.25亿年前)
一般来说,食草恐龙因为体型大,所以都是四足行走,这样才能撑起它的体重。而在恐龙世界中,生存过的恐龙更多是小型食草恐龙,它们体型小,所以通常也是二足行走,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阿纳拜斯龙,它体长2米,生活在92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阿纳拜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59:400000防空洞冒“鬼火”,军区领导想弄清咋回事,考古专家看后要求保密
长沙发王堆汉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说到马王堆,喜欢考古的网友都应该知道,但是,有关这座墓发现和发掘过程中的细节,大家未必全知道。当年,如果不是几位民国时盗过墓的老探工现场确认,马王堆也许就在防空洞工程中,被破坏了。马王堆位于当年长沙市五里牌外的东屯渡附近,是一处椭圆形的大土堆,现在已不是郊外农村,处于城区中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45:430000余论:他们为什么炼铜?为什么难以发现?(冶金起源系列之十)
【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等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09:340000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
74岁老人守护古墓40年,没工资没奖励,曾与盗墓贼拼死搏斗11次人生之路漫漫,我们总在牵挂着些什么;生活充满着风风雨雨,我们总有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人生总在失去,却又总在不经意间收获意外的惊喜。这场已经注定的人生旅途,我们有着始终如一的信念与决心。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8:56:590003清华国学院少有人知的“第五大导师”——“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说到清华国学院,人多不识李济,原因大概是他教的人类学、考古学并非“国学”;他是特约讲师,受聘时年龄不足二十九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42: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