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重庆璧山区生基嘴墓群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
生基嘴墓群位于璧山区璧城街道双龙村二社,背依山脊,前有护丘,左右两侧有两条小溪由西向东流经山咀前端汇合,形成“二龙”夹护的形势。

2020年7~8月,为配合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工程建设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调查时发现该墓群,随后的勘探过程中初步廓清了墓群的保存状况、分布范围、时代内涵、形制结构等。
2022年6~11月,为配合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工程建设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生基嘴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宋代、明代、清代及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房址、墓葬、采石场等各类遗迹37个,出土各类遗物164件(套)。现将主要收获简介如下。
一、主要遗迹
生基嘴墓群清理遗迹37个,包含房址1座,墓葬34座,采石场2处。其中宋代墓葬2座、明代墓葬28座,清代墓葬1座,近现代墓葬3座。

1.宋代墓葬:
宋代墓葬发现2座,以29号墓为例。竖穴土坑石室墓,单室,方向277°。墓室内长1.64、宽0.7、残高0.86米。人骨有火烧痕迹,且摆放凌乱,局部可见明显的堆挤现象,应为二次迁葬的火葬墓。随葬器物以壶、罐、盏为组合,并有少量铜、铁钱币。

2.明代遗迹:
明代遗迹主要是房址和墓葬两类,房址发现1座,保存较差,仅残存房址后部一段,房址结构、尺寸不明。墓葬发现28座,均为竖穴土坑石室墓,有单室、双室和并列多室几类。墓室顶部有藻井顶和平顶两类,部分墓室设有左右侧龛和后龛,部分墓葬墓室由条石叠砌而成,不见侧龛和后龛。封门样式包括整石、对开门两类,以对开门为主。封门有单层门、双重门和三重门几类,多见单层封门,个别墓葬墓门两侧还设有八字挡墙。部分墓室封门外还见“一”字型封门墙,如M10、M11、M12、M21、M22。多数墓葬封门墙保存较差。另外,部分墓葬出现了“包边”现象,应是明代晚期并列多室的石室墓向清代早期石围土冢墓过渡的特征。



葬式、葬具方面,部分墓葬墓室内有木棺残留,显示以木棺为葬具。每个墓室均为单棺,葬式为仰身直肢葬。个别墓葬在棺床板上平铺一层厚约3~5厘米的白灰,起到防潮作用。



3.清代墓葬
清代遗迹发现有竖穴土坑墓1座,单室,以木棺为葬具,墓圹长2.84、宽1.20、深0.4~1.00米。随葬品以罐、青花瓷碗、瓷碟等为主。

4.采石场
采石场发现2处,位于墓群正前方山包两侧,距离墓群中心的直线距离分别为70、92米。1号采石场残长16.9、高1.2~3.65米。沿山体基岩开凿,延续时间较长,上世纪70年代仍在开凿,早期开凿痕迹已被破坏殆尽。2号采石场长14.62、高3.18米。近现代扰动不大,开凿立民面风化严重,在其下部两个立面分别题刻“同治八年王□”,和“同治八年□□”。2号采石场试掘出土3块残石板,厚度与墓室封门相当,其中1块石板侧面可见3条凿痕。


二、遗物
通过考古发掘共出土瓷器、铁器、铜钱等各类小件器物标本164件(套)。



三、收获认识
生基嘴墓群从北宋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对研究重庆璧山地区宋代至近现代丧葬习俗及墓葬形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地区北宋火葬墓发现相对较少,本次发现的29号出土有“天圣元宝”等在内的丰富随葬品,为重庆地区北宋墓葬的分期及器物断代提供明确的依据。
明代墓葬是本次考古发掘的重点,大量聚族而葬的家族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明代家族墓群的内部结构、墓葬布局方式及其反映的当时的社会丧葬习俗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在M10-5室内发现的谷仓罐内保存有形态完整的稻谷遗存,这是继璧山广谱生基湾墓群后重庆地区明代墓葬考古中稻谷遗存的再次发现。M9-4室出土的阳燧是重庆地区目前已知考古材料的首次发现,拓展了阳燧的地理分布空间,这一发现对于认识青铜阳燧的制造工艺、使用功能、民间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石场的发现应是渝西地区墓葬考古的首次发现,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的墓葬营造策略,为研究渝西地区明清时期墓葬营造过程、石材开凿技术提供了新的案例。
清代墓葬发现1座,但是随葬品十分丰富,主要有青花瓷碗、碟和素面罐等,以青花瓷碗为主,且多不完整,可能是这一时期丧葬习俗特例。
执笔:高磊 杨愫 郎莉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芈曹允归董姜尽在其中
人们常说百家姓,其实不是说姓氏只有一百个。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几千个,有记录的就有五千多个,这还没有包含少数民族改姓和一些极为罕见的偏姓。不过说起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那就非以下22几个莫属了,快来看看有你么!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分别是: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22、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33:120000奥卡龙:最完整的阿贝力龙科恐龙(长4.3米/阿根廷出土)
一般来说,食肉恐龙都是独行侠,但也有例外,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奥卡龙,它是一种食肉恐龙,而且是群居的,在当时是许多食草恐龙的噩梦,一起去认识看看。奥卡龙基本资料奥卡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4.3米,与似鸵龙、锐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10位,生活在距今84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奥卡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13:010000饮血茹毛滋味如何?记者体验原始生活
2017年7月24日肩扛大块兽肉的哈扎男子。作为当今世界仅存的几支原始部落之一,哈扎人(Hadza)据说在现代坦桑尼亚北部地区已繁衍生息了四万年有余。这个部落不但继承了祖先们数万年来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也继续保留着生食兽肉、野果的饮食习惯。BBC记者丹·萨拉蒂诺(DanSaladino)最近与哈扎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亲身体验对照「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异同。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39:26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石峡遗址
▲石峡遗址地理位置图中国珠江流域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西南。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3~1976年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遗址下层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2900~前2700年。以石峡下层为代表的遗存,1977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中、上层为青铜时代遗存。▲盆形鼎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06:120001白云翔:新莽货泉的考古学论述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25: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