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你的2022年度建筑关键词#
新岁序开,万象更新。时间宛如一面有形的镜子,折射出太多的变化,激起我们对以逝光阴的深情回望。可以说世界经济这一年确实没什么好消息,无论是俄乌冲突、疫情反复无常、还是欧洲能源危机……2022年也终于走到尽头,将记忆强力缝合在一起。但我们还愿写些温暖文字,照亮这个冷清又忙碌的一年。如果年轮有声,这一年有关海内外建筑的大事件会幕幕在记忆中回闪,将流光碎影编织在一起,以温暖惬意的篇章呈现。
请回答#你的2022年度建筑关键词#

2022年6月21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学术指导,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承办的“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座谈会在北京建院举行。终评推介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金磊主持,张宇大师还主持了“北京建院建筑与文化遗产院成立揭牌仪式”。8月26日,“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暨建筑遗产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地武汉洪山宾馆隆重举行,共向行业与社会推介了100个“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自2016年至今已向全国公布“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597项。会议发布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传承与发展·武汉倡议》,并提出“五大策略建议”:20世纪遗产需要“城市更新”的借鉴范本、20世纪遗产需要立法保护策略、20世纪遗产要让建筑记忆“见物见人”、20世纪遗产要发扬工匠精神、20世纪遗产“活化”要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手段。《世界的当代建筑经典 深圳国贸大厦建设印记》首发仪式同期举行。

2022年海内外的建筑节、双年展都再次聚焦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这些恰似在回应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实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5月27日,第十三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建筑双年展(13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Biennale of S?o Paulo)以“重建”为视角,回应疫情危机下,建筑空间和社会环境如何在剧烈变化下重塑社会群体与家庭空间、公共空间、个人各方面关系。6月1日至30日在英国伦敦开幕的2022年伦敦建筑节(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以“行动”(Act)为主题,回应建筑师如何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建筑该如何行动?如何让建筑师的声音更清晰、更具时代话语权。9月22日,第八届奥斯陆建筑三年展(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从邻里使命(Mission Neighbourhood)为视角,以重新思考城市和日常生活框架的起点,激发人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集体想象,共同探讨疫情之下,共建优质社区的重要话题。2022年11月开幕的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作为全球首个以“城市和城市化”为固定主题常设的国际双年展,本次以“城市生息”为主题,从认知、方法和行动维度上,注重展示城市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2022年正值全国多个建筑设计院、北京“八大学院”70年院庆,《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建筑摄影》“三刊”编辑部以文字书写的方式,为共同成立于1952年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出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建筑作品集1952—2022》、《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0周年纪念·作品卷》、《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0周年纪念·院志卷 》、《空天报国忆家园——北航校园规划建设纪事(1952-2022年)》。其中,北航作为50年代北京“八大学院”中最凸显时代意象与建设成就的存在,该书从校园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校园建设等角度,回溯了北航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的建设历程,展现了北航作为新中国50年代北京“八大学院”建设典型的成就,更以校园建设的名义,成为献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0周年校庆的文化厚礼。

3月15日,202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这位生于布基纳法索,现居德国柏林的建筑师,以建筑的力量投身社会公义(social justice),为被主流世界所忽视的国家改造了社区面貌,用实例证明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建筑扮演着超越建筑本身的社会影响力。9月15日,日本2022年世界文化赏(Praemium Imperiale)建筑奖由曾摘得2010年度普利兹克奖桂冠的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共同创立的东京建筑事务所SANAA获得。
9月23日,2020(第十届)和2022(第十一届)梁思成建筑奖合并评选,在上海举办。两届评选,共有15位建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入围,最终,2020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矶崎新、李兴钢。2022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张利、胡越。10月13日,第26届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斯特林奖(Stirling Prize)颁给由伦敦建筑事务所Níall McLaughlin Architects设计的抹大拉学院新图书馆(The New Library,Magdalene College)。正如建筑师Níall McLaughlin所说,这是斯特林奖第一次将该奖项授予一所“表彰英国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大学。10月21日,RIBA、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共同宣布2022年20世纪遗产建筑奖获奖名单:南京大学文怀恩旧居、卜内门洋行、修士门建筑群2号、在野艺术商店。
11月8日,丹麦建筑事务所3XN设计的悉尼“大桥街50号”大楼(Quay Quarter Tower)荣获第十届国际高层建筑奖(International High-Rise Award)。该项目对建于1976年的场地原有建筑AMP中心进行改造翻新,评委会认为这是“升级改造和致密化的巧妙结合”。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极高的盛世之一——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于12月2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落幕。此次活动以“同在”(Together)为主题,最终从420个入围名单中揭晓43个类别奖项,包括年度世界建筑:悉尼“大桥街50号”大楼;年度景观:中国安顺的高荡布依山村保护更新;年度未来项目:德黑兰梦想之路;年度INSIDE室内设计:中国湖南平潭儿童图书馆;2022 WAFX奖:塞内加尔达喀尔的生命之塔。


2022年伴随着悲情与遗憾。岁末,建筑文博界噩耗接踵而来——我们接连失去了城市规划思想家和学者李德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关肇邺;中国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彭一刚;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谢辰生;国家级建筑大师袁培煌;德国建筑师曼哈德·冯·格康;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矶崎新……他们中不少人开辟了创作新学说,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设计佳作,希望在这个寒冬里有关建筑与人的记忆仍如星宿般长存。

10月22日,由“两刊”编辑部、三联书店联合主办的“理想之城与家园设计——《建筑师的家园》新书分享会”在三联书店举行。10余位建筑师与人文学者就“建筑师的社会使命”、“公共空间设计”、对“家·家 园·家人”的真挚理解进行了分享。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布正伟资深总建筑师、崔愷院士、赵元超大师、庄惟敏院士、《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陈雄大师、郭卫兵总建筑师、叶依谦总建筑师、刘晓钟总建筑师、韩林飞教授现场或线上参会。本书主编金磊主持了此次分享会,他在主持词中表示:2014年至今的八年间,“中国建筑师文化系列”先后有纯粹的《童年》、深刻的 《自白》、文脉的《大学》问世,而《家园》通过65位以建筑师个人的叙事,表达出生动感人且直抵人心的家园“故事”。

2022年,疫情按下“暂停键”,但北京中轴线申遗却驶入了“快车道”。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启动,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强化。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11月26日 ,金磊主编应北京建筑大学邀请,线上出席“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北京文脉”主题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的成就与建筑师”的主旨演讲,他重点回顾了以朱启钤、张镈等为代表的建筑学人对中轴线保护的贡献。11月30日 ,受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之邀,金磊主编再为纪录片《桂辛纪念会》预告片发布录制发言视频,讲述了朱启钤先生为北京城市、遗产保护作出的卓越贡献,呼吁朱启钤故居应亟待修缮并升级保护的建议。
2023年我们虽有太多期许,但最应祈愿的是安全与健康。让“想去”变成“能去”,让“愿望”成为“现实”;更愿我们人人都成为温暖世界的发光者,共同开创下一个新篇章。
来源 | “慧智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宋朝时期太后的陵墓 居然十分寒酸(宋朝皇陵)
宋朝时期太后的陵墓却令人意外的寒酸。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巩义市南郊,考古专家先后发掘了北宋皇家园林中的两座帝后陵墓。在发掘工作开始之前,大家已经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心理准备。因为北宋灭亡以后,金兵曾大规模盗掘皇陵地宫,里头保存有珍宝的可能性不大。考古队员兵分两路,一路深入地下,通过墓道寻找地宫入口,另一路则采取大街顶式的发掘方式清理封土。打开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7:06:530004西北地区找到大型古墓 专家却不敢看墓志铭(西北古墓)
西北地区找到的一座大古墓主人是慕容智。2003年,有甘肃的考古工作人员接到电话说在甘肃某农村发现了一座古墓。于是马上开车前往古墓发现的地点,当时只是露出了一个顶部而已,专家们没有办法去判断,只能一步一步的进行挖掘。而在清理和挖掘的过程,中专家们逐渐认为这是一座来自唐朝时期的墓葬,并且这个墓葬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完好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03 19:56:040000陈胜前:早期中国社会权力演化的独特道路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36:070006一元朝贵族墓设计成“复式户型”反盗阴宅,墓下有墓,含阴阳玄机
考古中发现的一座特别“墓下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史天泽是元朝开国丞相,也是元朝官场上官做得最大的汉人。1993年,其家族墓地被发现,次年先后考古发掘了其中的8座墓。前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介绍了其中四号墓(M4)的罕见葬法。这篇再来说说发现的反盗墓设计——特别的七号墓(考古编号M7)。七号墓是石室墓,墓全长16.76米,基底距地表深6.50米,带墓道,位于家族墓地西南角。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44:510000魏兴涛:“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是怎么被推翻的?
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命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百年的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础最早奠定于史前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作为黄河文化早期最重要代表的仰韶文化,在整个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历史见证。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9: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