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最新成果发布!长篇佚籍《参不韦》涉及战国思想史、制度史等内容
“清华简”阶段性成果发布来了!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以线上方式开启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成果发布会的全球直播。

据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收录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共124简,简长32.8厘米,保存完好,现存2977字。这是继清华简《系年》《五纪》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简的长篇竹书,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原无篇题,因通篇为参不韦对夏启的训诫,故命名为《参不韦》。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书影。 清华大学 供图
该篇主要内容是作为天帝使者的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训诫的核心内容是“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简文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思想、官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不韦,是天帝的使者,又称“天之不韦”。参,即“三”,不韦,读“不违”。参不韦不见于文献记载,是作者虚构受天帝之命的人物,来指导夏启治理国家。简文通过拟托参不韦向夏启传授天帝之命的形式,陈述作者对人君建邦治政的理念。以往昔洪水泛滥、天下无刑开篇,与《尚书·洪范》和清华简(拾壹)《五纪》类似。天帝于是创制“五刑则”来治理洪水,命参不韦将“五刑则”授予夏启,“五刑则”的顺利实行,成功抑制了洪水,并指导其治理邦家。
“五刑则”是本篇的核心思想,其具体内容包括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等五个方面,其中,五则又称“五德”,即礼、义、爱、仁、忠;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色即青、赤、白、黑、黄;五味即苦、甘、酸、咸、辛。属于战国时期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
《参不韦》论述“五刑则”的重点在于将其与职官系统相配,并具体规定了每个职官的职责,以此来指导夏启治理国政。如简文以“五行”与职官“司工、司马、征徒”相配,“征徒”一职未见于传世文献记载,据简文可知即对应文献的“司徒”,这丰富了我们对先秦官制的认识。
在谈到本篇语言特点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石小力副教授表示:“本篇简文句式较短,分段基本以‘参不韦曰’为标志,告诫对象‘启’除了在‘曰’后出现外,在一段之中还反复出现。这与类似的训诫题材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浓厚的口语特点。”
结合清华简《参不韦》中有关夏代的史料,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德宽教授指出:“简文中涉及的夏代兴起与治水的关联性,鲧、禹、启祖孙三代关系,以及夏启建立夏王朝等内容,对我们重新审视关于夏代历史的总体认识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关于夏代历史的记忆,在先秦时期广泛存在,且带有普遍性。也进一步从战国出土文献中提供了与已经发现的其他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互应证的材料。这也是出土文献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的新素材和视角。”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书影。 清华大学 供图
“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自2011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整理报告目前已顺利出版十二辑,整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得到了学界广泛赞誉,也受到海外汉学界高度重视。
作者:张小筑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天冷了,有一个汉字会让人感到特温暖,但此字流行才六七百年
让人感到温暖的一个汉字——“棉”本文作者倪方六降温了,天冷了,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要穿棉衣了。“棉”字,大概是最让人感觉温暖的一个汉字——棉已深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棉,人类的生活是很难想像的。(行书“棉”)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6:210001段鹏琦:三国至明代考古学五十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中国考古学的春天,也使三国至明代考古得以迅猛发展。在这50年里,伴随伟大祖国各项建设事业的高歌猛进,对各种古遗址、遗迹、墓葬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从而积累了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学科领域不断扩大,并逐步趋向体系化。0000韩国千年古墓中发现星座图 可识别两星座(源于伽倻国)
导语:近日韩国文物部门在庆尚南道咸安郡的一座王室古墓里,发现了大约1500年前的星座图。韩国整体十分激动,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伽时代的古墓里发现星座图,有着比较高的历史价值,下面和探秘志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国千年古墓中发现星座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45:470000考古人物:夏鼐留英时与查令十字街旧书肆的书缘
夏鼐留学的伦敦大学学院与查令十字街相近,去旧书肆翻书和买书极为方便。夏鼐公费留学并不宽裕,日常生活费有限,去查令十字街翻书远较购书为多,其在《日记》中坦言每一周或两周便去翻书,可见夏鼐在伦敦的学习生活与查令十字街旧书肆关系密切。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22:280000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城子崖遗址
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历城县)以东武原河畔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吴金鼎调查发现,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次进行发掘,后由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7人编著了考古报告集《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6:51: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