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 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武王伐纣”。早期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提供了更早的证据,例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中记载着“武王征商”的字样,表明武王出征商朝。古代的书籍非常注重每个字的含义和深意,那么为什么在周初的金文中使用“征商”或“克商”,而不是“伐纣”或“伐商”呢?其中一个原因与对“伐”字的误读有关。

一、为什么周人选择使用“征商”或“克商”
“征”一词的本义是征讨,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因此“征商”意味着征讨商朝政权。而“克”字表示战胜,最早也出现在甲骨文中,因此“克商”意味着战胜商朝。也就是说,先有武王征商,后有武王克商。
根据相关的史料(包括出土文物)记载,周人出征时的旗号是“武王征商”,但在战前的宣誓动员中,周武王将矛头指向纣王,并宣读了纣王的四大罪状。牧野之战后,周人称之为“武王克商”。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周武王在出征的名义上选择了“征商”,但在战前宣誓时,并没有批评商朝,而是针对纣王。

二、为什么不选择“武王征纣”
原因很简单,如果将周武王出征的旗号定位在“征纣”,那么在击败纣王之后,会面临一个问题:是让商朝继续存在,让一个商朝的人接替王位,还是直接推翻商朝?选择“征纣”的旗号会留下很大的政治隐患。
1、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当时商朝已经岌岌可危,周人胜算极大,对于武王来说,最有利的政治旗号无疑是“征商”,直接推翻商朝统治,因此当时没有选择“征纣”。
至于名义上的“征商”,实际上是在宣言中选择了“征纣”,背后的逻辑是因为纣王有罪而征讨商朝。
2、从“伐”字的角度看,周人当时不太可能直接使用“伐纣”。问题在于,既然周武王的目标是商朝政权,为什么不使用“伐商”,而使用“征商”?这与当时对“伐”字的理解密切相关。
3、“伐”字由人和戈组成,从古至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构造的部分来看,可以大致理解为战士携带武器戈出征。例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伐”的构造类似于人手持戈矛,表示武力出征。
4、在周初的金文中,出现的“伐”字形状与现代的“伐”字相差较大,无法明确表示出“人”和“戈”的结构。因此,如果在金文中使用“伐纣”或“伐商”,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混淆。为了避免歧义,周人选择了使用“征商”或“克商”这样更为明确的表达方式。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选择这样的字词表达方式是基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同时也与当时对“伐”字的理解有关,避免了使用造成歧义的字形。
1979昆仑山发现了什么?7月飘雪,黄土变黑土
之前,探秘志为大家介绍过世界十大禁地,而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同样有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昆仑山就是其中一个,与河南封门村灵异事件不同。1979年,科考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生物踪迹。到底是怎么回事?1979昆仑山发现了什么?下面为您揭晓。昆仑山现神秘未知生物踪迹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17:360000鸟鳄龙:小型初龙类生物(长1米/以昆虫和蜥蜴为食)
鸟鳄龙是一种初龙类生物,和恐龙、翼龙等物种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外形就像是小型肉食恐龙,既能使用两足也能使用四足进行行走,但是它并不属于恐龙类,和同时期诞生的腔骨龙类很相似,体长只有1米,主要以昆虫或者蜥蜴为食。鸟鳄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40:37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陵河西岸的二阶台地之上,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北首岭遗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从1958年8月到1978年6月,先后7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50座,窖穴75个,陶窑4座,墓葬451座,出土各类文物6000余件。▲尖底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02:190000战国古墓挖出七件奇怪金属,专家看到也很懵,后来才知是上古兵器
古代时候人们的智慧很高,他们没有用今天的高科技技术就能制造出很厉害的兵器古物,让后代人很敬佩称奇。在考古学家的发现研究,从古代墓中挖出这令人大开眼界的古物,让我们了解古人惊奇的创造力。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9:23: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