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山东烟台发现北宋纪年墓
2021年7-8月,烟台莱州书院兰亭项目建设用地考古勘探中发现有墓葬分布,11-12月烟台市博物馆对这批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因墓葬位于烟台市莱州市文昌路街道东三岭子村东侧,定名东三岭子墓群。
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3座,从北宋延续到清代,其中宋元墓尤为重要,墓葬形制、葬式及随葬器物均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带有明确纪年的北宋墓葬在胶东地区更是极少发现(图一)。

图一 发掘区全景照
1.宋代墓葬
共发掘宋代墓葬11座,以砖室墓为主。宋代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南侧,阶梯状,南侧较窄、北侧连接墓门处较宽。墓门位于墓道北侧,墓门由上部门楼、中部券拱门、下部门框、立柱及门内封门砖组成,门楼带有斗拱、檐柱等仿木建筑构件,施红白两色石灰,有些门楼带有花草等彩绘。甬道位于墓门北侧,上侧为砖砌券拱顶,下侧为平砖垒砌的砖墙。墓室位于北侧,上部为覆斗形或圆形穹窿顶,下部为方形或圆形墓壁,墓底南侧连接甬道部分与甬道等深,做成天井状,北侧墓底高于天井4~6层平砖,做成棺床;墓室内壁多砖砌斗拱、立柱、门窗、灯台及桌椅板凳,所有砖雕均凸出墓壁约半块砖,墓壁涂有白石灰,建筑构件施红色彩绘(图二)。

图二 宋代砖室墓(M7)
此类墓葬未发现葬具,棺床上放置2具人骨,均为折肢葬(图三)。M7墓室东壁及墓顶各发现一块“熙宁元年”纪年砖(图四)。随葬品很少,一般仅在灯台上放置一件当作油灯用的瓷碗。

图三 宋代折肢葬(M7)

图四 M7墓室东壁“熙宁元年”纪年砖
宋代墓随葬品较少,仅发现几件黑釉瓷碗及少量瓷罐、瓷瓶(图五)。另有几十枚铜钱,包括“祥符元宝”“宋元通宝”“绍圣元宝”“至道元宝”“元祐通宝”“皇宋通宝”等。

图五 宋代墓葬出土器物
2.元代墓葬
共发掘元代墓葬6座,均为圆形穹窿顶砖室墓,南北向。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南侧,阶梯状或长斜坡状,南侧较窄、北侧连接墓门处较宽。墓门位于墓道北侧,墓门由上部门楼、中部券拱门、下部门框、立柱及门内封门砖组成,门楼上带有门簪等装饰。甬道位于墓门北侧,上部为砖砌券拱顶,下部为平砖垒砌的砖墙。墓室位于北侧,上部为圆形穹窿顶,下部为八角形墓壁,有些墓为了省砖下侧直接利用砂岩壁作为墓壁。墓底大部分以平整的砂岩为底,另有少数为砖铺底,此类墓底南侧连接甬道部分与甬道等深,做成天井状,北侧墓底高于天井4-6层平砖,形似棺床;少数墓室内壁有砖砌房屋、立柱、灯台等装饰,所有装饰均凸出墓壁约半块砖。元代墓葬均被严重破坏,穹窿顶全部消失,门楼及墓门、甬道上侧的券拱顶多已消失。墓底均被盗扰,墓底发现少量人骨及印痕,多为夫妻合葬,另有一座三人合葬墓。随葬品均置于墓底(图六)。

图六 元代砖室墓(M9)
元代墓葬随葬品多已遗失,因此发现的随葬器物较少。仅在墓底发现数件瓷器和滑石器,瓷器包括青瓷高足杯、白釉瓷碗、白釉玉壶春瓶等;滑石器包括瓶、碟、香炉等,均为明器(图七)。发现少量铜钱,以北宋钱为主,另有“大定通宝”等金代铜钱。

图七 元代墓葬出土器物
3.明代墓葬
共发掘明代墓葬5座,多为方形石板墓。东西向,均为双室墓。墓圹近方形,头侧较宽,直接开在砂岩上,四周带有生土二层台,墓顶为数块石板封顶。有些头侧带有壁龛。葬具为单棺,仅残存棺痕,有些棺底铺有草木灰。人骨保存一般,仰身直肢葬和仰身屈肢葬均有,头向东。随葬品置于壁龛或墓底近东壁处。
明代墓葬发现数量少,有些在近代平整土地时遭到破坏,因此出土器物较少。出土器物以瓷器为主,包括瓷罐、瓷碗等,另有滑石香炉等少量滑石器。
4.清代墓葬
清代墓葬共发掘21座,包括砖室墓、石椁墓及土坑墓三种,墓向较乱,南北向、东西向及西北-东南向均有。清代墓仅发现一个带长斜坡墓道的中型墓,其余均为小型墓。以单室墓为主,部分为双室墓,另有一座三室墓,墓室均为长方形,有些为并穴合葬墓。砖室墓墓壁由单砖平砌,以粘土或石灰勾缝;墓顶均已破坏。石椁墓墓壁多由石块垒砌,粘土勾缝,有些石椁墓墓壁由单砖平砌,粘土或石灰勾缝;墓顶用3-4块石板封顶,所用石材多为本地滑石。土坑墓直接开在生土上。明清墓多在头骨一侧墓壁开有壁龛,壁龛呈方形或圭首状,双室墓隔墙中部开有小窗。墓底平坦,有的铺有细沙。葬具为单棺,多已腐朽,有些棺底铺有草木灰。多为仰身直肢葬,部分为仰身屈肢葬。随葬品置于壁龛或墓底。
清代墓葬上侧在近代平整土地时遭到严重破坏,墓底少有盗扰,但随葬品较少,反映这一时期流行薄葬。出土器物以陶器和瓷器为主,包括陶罐、镇墓瓦、酱釉四系罐及酱釉灯盏等;发现一件嵌玉铜带扣,做工较精美;另有几十枚铜钱,包括“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道光通宝”等。
东三岭子墓群从北宋中期一直延续到清末,对研究莱州地区宋代-清代丧葬习俗及墓葬形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一时期墓葬具有明显的分组现象,判断此处应为多个时期的家族墓地。
北宋纪年墓在胶东地区发现较少,本次发现的“熙宁元年”纪年墓为同类墓葬及器物断代提供明确的依据。折肢葬作为一种特殊的葬俗以往很少发现,这种葬俗在下葬时将股骨与胫骨折叠后紧贴于腹部,当肉体腐烂仅余人骨后形似下肢从髌骨处折断一般,由于北宋砖室墓人骨普遍腐朽严重,而折肢葬人骨略显凌乱,因此以往很多发现将其归入二次葬,本次发现的北宋砖室墓人骨多保存完整,折肢清晰可见,对研究北宋葬俗提供全新的实物资料。香炉、杯、碟等滑石明器普遍出现在元、明墓葬中,滑石明器在莱州以往墓葬发掘中也多有发现,如毛纪家族墓地、西关墓群等,莱州以外鲜有发现,莱州盛产滑石,自古滑石工艺就比较发达,随葬滑石明器成为莱州元、明墓葬的一大特色。
莱州市博物馆 烟台市博物馆
执笔: 孙衍 孙兆锋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巍巍如天·陶寺故事
中国从哪里来?地中之国就叫中国。4000多年前陶寺人创造了哪些早期中华文明?如何奠定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铸铜以范、圭尺定中、观象授时、和合万邦,陶寺遗址经过44年的考古发掘,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古国图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8:36:470001北美首批蜥脚恐龙:糙节龙 身长14米(诞生于侏罗纪末期)
糙节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时代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犹他州发现的,但是并不算完整,其中大部分都是身体和四肢骨骼,比如掌骨、尺骨、肩胛骨等,算是北美洲第一批发现的蜥脚类恐龙之一,之所以被称为糙节龙,是因为它们的关节处长有凹陷骨骼。糙节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30:430000文革时生产队发现一个地窖,里面堆满西周青铜器,经鉴定全是国宝
一场铭记于“鼎”的土地交易文/吴甜甜、倪方六(五祀卫鼎)名称:五祀卫鼎年代:西周中期出土地:1975年出土于陕西周原董家窖藏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正如《诗经》所云,西周的天子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周王有权将土地赐给诸侯、贵族,作为酬劳功勋之用,也有权将土地收回,诸侯贵族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39:560000《鬼吹灯》原型墓地上的真实盗墓场景:找来专业盗墓者,两夜得手
血渭一号墓地盗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血渭一号墓,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都兰境内的“热水墓群”,因在血渭草场上而得名。网络作家天下霸唱的盗墓小说《鬼吹灯》里所写“九层妖塔”原型墓,就在这里。血渭一号墓其实有两座,均为唐朝时期墓葬。一座是1996年发掘的,编为“血渭M1”,被评为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鬼吹灯》里的“九层妖塔”,就是指这座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8:060000菜地挖出一颗“玉白菜”,文物贩子出80万收购,老农:无偿上交了
翡翠,也称为翡翠玉、翠玉,是玉的一种,被称作“东方瑰宝”,翡翠传入我国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而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翡翠称为了王公贵族追捧的器物。有人说,翡翠,白色为翡,绿色为翠,要是把一块绿白相间的玉石,雕琢成一颗小白菜,那还真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这样的创意在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而这样的玉白菜就保存在台北博物院中,要了解“翠玉白菜”的故事,就不得不说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慈禧太后。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52: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