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专家齐聚大足,为石窟寺渗水病害“把脉开方”
重庆大足,古称昌州,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海棠香国”,更以灿烂精美的世界遗产大足石刻闻名于世。9月23日,来自高校、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为一个国家级文保难题齐聚大足,面对千年石窟凝结出智慧结晶,用科技创新手段向石窟寺渗水防治难题发起挑战。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中,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病害的精细探测、精确评估与精准防治历来是重点和难点。
与其他工程领域相比,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病害具有渗水裂隙微小,渗流结构复杂,渗流现象微弱等特点。现有常规探测技术无法对石窟岩体微小裂隙及裂隙渗流网络进行精细探测、识别和解析,因而难以为精准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砂岩质岩体裂隙渗水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瓶颈亟须突破。
这次,让专家们齐聚联合攻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就是针对石窟岩体微小裂隙的渗水病害而设立的。该项目由复旦大学牵头,王金华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联合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多家单位承担,项目所聘专家都是国内文保领域的知名学者。项目实施近一年以来,各参加单位克服疫情影响,科学组织,周密筹划,全力开展实验、调研工作,各项研究稳步进行中。此次在大足召开阶段性工作专家咨询会,旨在交流各课题的进展情况,倾听专家们的建议,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这是一个前沿的创新性研发项目。”项目组成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冯暄教授提出,通过对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研发探测新技术,开发软件系统等研究,项目需要对石窟寺的微小裂隙进行高精度的探测。
水从哪里来,水到哪里去,这是石窟寺文保专家们思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任伟中教授负责课题中渗流路径及评估研究部分,他介绍道,“石窟造像内部的软弱夹层中存在多个微小裂隙,在不同地质、不同季节性干湿条件下,需要对局部的微小裂隙中渗流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该项目在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新材料的研发方面做了深入探索。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符平主任汇报,项目联合多家单位,根据不同裂隙的属性要求,研发了三种裂隙灌浆新材料,以满足不同裂隙的渗水防治需求。新材料与石窟砂岩岩体兼容,并且对石窟本体友好,可以实现经济高效的治理。
项目聚焦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的地球物理场响应机理、裂隙渗流通道分级及渗流动力学机制、微小裂隙无机材料浆液扩散模型等科学问题,以“精细探测→精准识别→精确模拟→新材料研发→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研究路径,提出“精细探测与精确识别”“精确模拟”“新材料研发”“防治策略及示范应用”四项研究任务,开展裂隙渗流网络“地-井-崖”联合波场差分精细探测、联合反演成像和智能精准识别、多尺度渗流通道渗透能力评估、裂隙渗流路径智能识别、灌浆材料调配及优化、“灌浆压力、注入率、文物安全”三控的裂隙灌浆等关键技术及重点内容研究,并通过应用示范、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建设、行业标准制定等方式转化落地项目科研成果。
大足石刻造像精美、规模宏大、题材多样,但长期受到渗水病害的侵扰,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的治理也一直是大足石刻保护的工作重点之一。
项目选择以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及北山摩崖造像为研究示范应用对象,综合开展实验室探索与野外现场探测实验工作,持续深化渗水病害防治策略研究,逐步构建“精细探测、精准识别、精确模拟分析、综合防治、监测评估”成套技术、行业标准等一体化石窟岩体裂隙水害治理解决方案。
项目组负责人王金华教授谈到,2017年完成的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渗水治理工程成效明显,解决了几十年来“卧佛”渗水的老大难问题。但是背后的渗水治理机制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大佛进行微小裂隙的渗流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成果将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保护科技力量,更将为乐山大佛等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的电场、电磁波场和弹性波场响应机理,石窟岩体裂隙渗透特性、石窟岩体及裂隙组合渗流路径渗透能力分级,石窟岩体裂隙中无机材料浆液的性能演化与扩散模型构建等研究均取得阶段性理论进展。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微生物灌浆材料、CaO-SiO2系胶凝材料及偏高岭土基复合灌浆材料的研发调配,经实验室第一阶段评价成效良好。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地-井-崖多源多维差分探测技术集成应用方案通过初步野外试验,石窟岩体裂隙智能灌浆专用设备已经基本成型。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李 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讲座:陈坤龙:中国早期冶金研究——进展与反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0:240000荐书:刘威:从族群边界理论看考古学文化的边界—《族群与边界》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夏商周是在年代上接续未断的三个历史朝代。自新史学与近代考古学产生后,有学者认识到,夏商周还是以三个族群即夏族、商族与周族为主体的王朝,但所谓三个“王族族群”却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长期共存。因此,可以说过去关于夏商周学术焦点问题的探索,基本上可以用“族属与文化”这一核心词汇来指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4:200000古时“秋后问斩”实在秋分后进行,为何是秋分?原来古人迷信这个
“秋后问斩”为何在秋分后进行?本文作者倪方六即将到来的秋分节气,在古代,不仅是国家祭月的节气,还是重要的国家司法日。俗话说“秋后问斩”,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古人为什么规定行刑要在秋分以后进行?此规定由来已久。《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风来了,白露降临,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执行死刑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3:300000浙江挖出一带血的棺材 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奇迹(千年血棺)
棺材成为血红色只不过是一些病菌化合物。在2019年在我国浙江丽水的某个小县城,一家兄弟想着反省一下自己家的老宅院,结果地基还没有挖多远,一下子就看到了下面有一个大青石板,这很显然就是一个墓穴,等到挖的越来越多的之后,发现这居然是一个古墓,等到把考古专家找来挖开这个古墓一看,里面居然是一个血红色的棺材。恶鬼怨念我要新鲜事2023-02-21 16:37:0600015丹江口水底古墓出土神秘宝剑引出一桩千年前男女绯闻
我要新鲜事2023-06-06 21:11: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