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墓葬考古 揭秘战国墓葬特点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诸侯国之一,齐国墓葬文化承载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貌。通过对齐国墓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墓葬的特点。

一、 齐国和战国的墓葬分布与规模
齐国的墓葬分布范围广泛,春秋时期主要集中在以齐国的首都临淄为中心的鲁北地区。到了战国时期,田齐开始不断的扩张领土,使得齐国的领土范围不断扩大,齐国的墓葬几乎遍布整个山东省。其中分布在林芝附近的墓葬群,充分地反映出了齐国贵族当时的墓葬习惯以及等级制度。
战国时期的齐国墓葬规模相当宏大,封土堆高,拥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比如,四王冢,位于临淄齐故城东南方,这是田齐四位国君的陵墓,封土方基圆顶,高度达到了数10米,从远处看就好像四座小山,气势相当磅礴。如此高大的封土堆充分地彰显出了墓主人拥有高贵的身份,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于死后这世界保持着敬畏和重视。

二、 战国时期齐国的墓葬形式与结构
战国时期齐国的墓葬行至大多数以长方形竖穴木椁墓为主,这种墓葬形式既传承了商周时期的传统,在细节方面进行了创新。比较大的墓穴都设置了数量不同的阶梯状的台阶,台阶的数量越多,就意味着墓葬的时代越远。
目视的内部大多数采用的是石块进行构筑,内壁有很多的装饰,普遍使用木质棺椁。棺椁的层数也反映了墓主的身份地位,贵族大多使用双层或三层套棺。

三、 殉葬的习俗和制度
战国时期的齐国,仍然流行殉葬的制度,殉葬的大多数选择的是年轻的女性,也有一少部分的男性,这些殉葬的人大多数是墓主的宠妾、亲信或者是家奴。在殉葬时,这些人大多数是养身直肢进行埋葬,头朝向墓室中央主人的棺椁,大部分都有一些随葬品。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的等级制度,以及社会的人权观念,对我们对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齐国的墓葬还保存着车马随葬的习俗。车马是古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和交通工具,车马随葬能够充分的展示出墓主人的权势地位,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在死后依然希望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四、 陶俑和随葬品
齐国的墓葬当中有着丰富的随葬品,大部分是陶器,比如鼎、豆、壶、盘、匜等,这些随葬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战国中后期以后,制陶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的随葬品中就出现了大量的陶俑和仿铜陶器。这些陶俑的造型生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古代社会的生活。
地下文物看陕西:汉代社会的经济百态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8:28:320000江达智:出土文献与先秦神话传说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30:380000秦始皇陵陪葬多少人 可能没有那么夸张(秦始皇陵)
秦始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残暴。自从秦始皇陵兵马俑问世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秦始皇陵的探索。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好奇,秦始皇埋葬了活人吗?如果有,有多少人和他葬在一起?在中国古代,殉难制度从商代开始出现,到周代开始流行。它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被彻底废除。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帝,秦始皇陵墓在建筑规格和陪葬对象上都有所不同。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2-22 21:49:470000新发现 | 2022年日照尧王城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与新收获
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家庄子和安家尧王村,其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向滨海平地的过渡地带。现东距黄海4.5公里,遗址地理位置优越,南、北、西三面环山,东向海洋。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9千米,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自1934年发现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查、勘探和发掘,对其性质、范围、年代、布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22:490000鱼到人的进化图片,鱼-提塔利克鱼-两栖动物-人(跨越亿年)
关于鱼到人的进化,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知道点。首先,鱼因为生存或猎食跑到陆地,慢慢的出现了提塔利克鱼这种鱼到两栖动物之间的过度生物,接下来两栖动物逐渐发展起来,最终在陆地经过漫长岁月进化成人!接下来,通过鱼到人的进化图片,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鱼到人的进化图片1、人的祖先是鱼类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3:58: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