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墓葬考古 揭秘战国墓葬特点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诸侯国之一,齐国墓葬文化承载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貌。通过对齐国墓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墓葬的特点。

一、 齐国和战国的墓葬分布与规模
齐国的墓葬分布范围广泛,春秋时期主要集中在以齐国的首都临淄为中心的鲁北地区。到了战国时期,田齐开始不断的扩张领土,使得齐国的领土范围不断扩大,齐国的墓葬几乎遍布整个山东省。其中分布在林芝附近的墓葬群,充分地反映出了齐国贵族当时的墓葬习惯以及等级制度。
战国时期的齐国墓葬规模相当宏大,封土堆高,拥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比如,四王冢,位于临淄齐故城东南方,这是田齐四位国君的陵墓,封土方基圆顶,高度达到了数10米,从远处看就好像四座小山,气势相当磅礴。如此高大的封土堆充分地彰显出了墓主人拥有高贵的身份,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于死后这世界保持着敬畏和重视。

二、 战国时期齐国的墓葬形式与结构
战国时期齐国的墓葬行至大多数以长方形竖穴木椁墓为主,这种墓葬形式既传承了商周时期的传统,在细节方面进行了创新。比较大的墓穴都设置了数量不同的阶梯状的台阶,台阶的数量越多,就意味着墓葬的时代越远。
目视的内部大多数采用的是石块进行构筑,内壁有很多的装饰,普遍使用木质棺椁。棺椁的层数也反映了墓主的身份地位,贵族大多使用双层或三层套棺。

三、 殉葬的习俗和制度
战国时期的齐国,仍然流行殉葬的制度,殉葬的大多数选择的是年轻的女性,也有一少部分的男性,这些殉葬的人大多数是墓主的宠妾、亲信或者是家奴。在殉葬时,这些人大多数是养身直肢进行埋葬,头朝向墓室中央主人的棺椁,大部分都有一些随葬品。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的等级制度,以及社会的人权观念,对我们对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齐国的墓葬还保存着车马随葬的习俗。车马是古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和交通工具,车马随葬能够充分的展示出墓主人的权势地位,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在死后依然希望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四、 陶俑和随葬品
齐国的墓葬当中有着丰富的随葬品,大部分是陶器,比如鼎、豆、壶、盘、匜等,这些随葬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战国中后期以后,制陶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的随葬品中就出现了大量的陶俑和仿铜陶器。这些陶俑的造型生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古代社会的生活。
方辉等:大河上下 灵岳之间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与族群融合
小瓜按:本文是目前考古界少有的从古代模糊的文献出发去追溯考古现象所表现的黄河流域东西方交流的论文。所以应该会比较受广大网友们的喜爱。但是从我这种学考古的人来看还是很不过瘾的。古文献所反映黄河流域东西交流在考古学上是很明显的,除了文中提到的彩陶和玉器外,到夏商时期夷夏东西的互动始终贯穿到西周时期齐鲁的建立及之后。而这个复杂过程恐怕又不是作者一篇论文所能道尽的。只能说山大博士读得不容易啊!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380001能和秦始皇媲美的秦朝女子 看看皇陵就知道(皇陵秘密)
秦始皇陵中的汞是寡妇清提供的。史上有一位叫做寡妇清的女子,被史学家认为与秦始皇的关系最为亲密,甚至到了与秦始皇平起平坐的地步。那么这位寡妇清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凭什么让秦始皇会如此的看重呢?秦朝女子我要新鲜事2023-03-26 19:32:480000古史复原应遵从的史料学原则——以大禹治水在豫西晋南说为例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10:400001亚洲小型食肉恐龙:单足龙 仅发现一块脚掌骨(形似鸟类)
单足龙是兽脚亚目类的食肉恐龙,它诞生于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国,据说体长可达2米,在化石中仅仅只发现了一只脚掌化石,因此便有人推测它可能是习惯于单脚站立的恐龙,之后便将其蒙古文名称命名为“单一的脚”。单足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15:150000挪威发现3个用淡水珍珠贻贝制成的箭头,揭示古代狩猎技术之谜
这并不是挪威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从山腰融化的古代箭。但这是第一次发现用淡水珍珠贻贝制成的箭头。另一个从冰中融化的宝藏Jotunheimen(巨人之家)是位于挪威中部的山区,拥有丰富的考古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一直是各种部落和社区的家园,他们都留下了定居点、墓地和手工艺品,这些为人们的北欧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我要新鲜事2023-02-24 19:07:1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