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节气古人特重视,皇帝要用64名美女舞蹈助祭,现代人看淡了
古代立夏活动有多隆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立夏”节气将至。所谓“立夏”,即夏天开始的日子,从这天起时序就进入了夏季。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与立夏有关的风俗,和古人立夏时的行为选择。

在古时,作为四时八节中的重要节气之一,“立夏”很受重视。在这一天,从朝廷到民间,都有许多“迎夏”活动。
立夏,是古人必过的节日之一,早在先秦时,已受到重视。据《礼记·月令》,在立夏前三天,负责事务的太史官会向天子报告,告知立夏节气的到来。为什么要提前三天通知?原来,为迎接夏天,天子得神圣虔诚,要提前三天进行斋戒。

(清朝皇帝斋戒处)
到立夏这一天,天子会率领三公九卿等一班重要臣僚,来到都城的南郊,举行迎夏活动,即《月令》中所谓:“立夏之日,天子亲帅(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在汉朝,迎夏之礼更为隆重。如东汉时,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朝廷都会举行重要的祭祀活动。《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立夏之日,(皇帝)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届时,在京官员都要早早起来,随皇帝一起去郊祀。
古人为何这么重视立夏?《后汉书·祭祀志中》点出了原由:“迎时气,五郊之兆。”

(祝融画像)
迎夏时要祭祀祝融,是因为祝融乃传说中的夏官,被古人奉为“火神”,即夏之神。据《史记·楚世家》,祝融名叫重黎,当年是主管火资源的官员,称为“火正”,因为“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祭祀活动上会安排大型的歌舞表演。秦汉时,四时均有祭歌,据《史记·乐书》,春唱《青阳》,夏唱《朱明》,秋唱《西皞》,冬唱《玄冥》,这些都是古代“迎时气”祭祀活动上的固定曲目。
在迎夏表演中,由70名少男少女组成大型“童声合唱团”,高唱《朱明》。与此同时,还要用64名美女集体跳起名叫《云翘》的祭祀舞蹈,即所谓“八佾舞《云翘》”。

(清朝天坛祭仪,现代表演)
古代时节祭祀活动很谨慎、小心,参加人员所穿服装的颜色都有规定。古人认为,四季皆有代表色,《抱朴子内篇》即称,“春色青”,“夏赤”,“秋白”、“冬黑”。
迎气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主色,以顺应时色,在迎夏活动上,就要求“车旗服饰皆赤”。

(古代仪式活动,现代再现)
可能不少读者不知道,立夏还是古代的“福利节”。据《礼记·月令》,帝王南郊迎夏活动结束,“还反,行赏,封诸侯。”意思是,返回宫里后,帝王会进行赏赐,分封诸侯。因为有这等好事,官场上“无不欣说(悦)”,还会再安排歌舞活动。
这种立夏“行赏”,便是古代的一种福利制度,在先秦时就存在。一般以赐赏清凉、降温饮食、用品为主。据《周礼·天官》“凌人”条,凌人专门负责冬季“斩冰”储藏,到了夏天,负责分发冰块给周王的臣僚,即所谓“夏,颁冰掌事”。

(储冰现场,老照片)
何时开始“颁冰”,就是从立夏这天起,分多次进行。这一给臣僚这类高级公务员供冰福利,真是挺好的,人人喜欢,到明清时也没有废除。
据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春场》,明朝时,朝廷“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也是从立夏这天开始,街头开始卖“冷饮”,吃“冰棒”:“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
在清朝,享受赐冰福利的公务员范围扩大,但发放日期则从立夏移到了阴历六月“入伏”那天,且改变直接发冰方法,改发“冰票”,自行领取。

(文革间发放的“冰票”)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赐冰”条称:“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最后要说的是,“颁冰”影响到现代福利制度,现在不少单位夏季发放“冷饮费”,就是古代立夏“颁冰”制度的变通福利现象。

(古人春夏之际郊游图,南宋佚名绘)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洛阳魏晋墓
曹魏、西晋时期都城洛阳附近的墓葬。分布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郊。其中曹魏墓发现较少,西晋墓发现较多。过去被盗情况严重,曾出土过一些西晋墓志其中著名的有荀岳、左棻等墓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1982~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对西晋帝陵区进行了勘察和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09:520001大学教授破译战国文物 揭开甲骨文的谜团(战国文物)
通过甲骨文可以发现夏朝真实存在。我们知道越是久远的历史,越是久远的文物就越是难以破解。尤其是和当代文字有很大区别的甲骨文,在研究起来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哪怕是一些知名的教授都有可能无法完全的破解,而在之前清华大学的考古专家研究团队破亿了战国时期的文物,揭开了一个甲骨文所隐藏的千年谜团。也揭开了夏朝的秘密。夏朝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7-09 12:19:520000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所受到的质疑
昨天发文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巩义双槐树遗址初步总结回顾了巩义双槐树遗址的新发现,新看点以及李伯谦和王巍两位先生对遗址的评价。文末也提到,确实有一些老师提出了反驳的意见。今天不妨看看这位先生都质疑哪些,然后想想哪些是值得思考的,哪些其实又不必那么较真。这位先生总共提出了六点质疑,不妨逐一看看,分析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4:08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何尊
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又名(无可)尊。为周成三五年名何者所作。1965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现藏宝鸡市博物馆。尊为圆口方体。口径28.8厘米,通高38.8厘米,颈饰兽形蕉叶纹及蛇纹,中腹及圈足皆饰兽面纹,雷纹地,高浮雕。外壁有4条竖的扉棱。铭文在器内底部,共12行,现存119字(破洞处损泐约3字)。铭文内容为,周成王“初(䙴阝)宅邘成周",福祭武王。四月丙戌日,王在京室训诰小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55:150001京山一百三十亩遗址所出铜块炼缸和技术进步(冶金起源系列之五)
京山一百三十亩遗址所出铜块、炼缸和技术进步(中国冶金起源系列之五)【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59: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