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吴越之迹:寿县小宋家台子北墓地发现典型吴越系墓葬
小宋家台子北墓地位于安徽寿县县城东北的小宋家台子村北部,处于东淝河自东南向西北的弧形转弯地带,地貌特征为河间滩地。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南市博物馆和寿县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间,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
本次发掘共计清理墓葬250座,出土随葬品300余件(套)。根据墓葬形制特征及随葬品组合情况判断,墓葬的年代主要可分为战国早中期、战国晚期至两汉时期和南朝时期。其中,战国晚期至两汉时期的墓葬数量最多,但多数被盗掘,保存较差。其中,一批战国早中期典型吴越系墓葬的发现,意义重大。
墓葬概况、举例
这批墓葬总共约20座,墓向以东西向为主,共14座,分别为M5、M27、M29、M30、M31、M54、M56、M58、M82、M83、M165、M217、M230和M231,南北向较少,共6座,分别为M10、M20、M126、M137、M140和M142。
M5 位于发掘区西北部。方向90°。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墓道。东西长约3.9、南北宽约2.2米,墓口距地表深约3.8米。开口发现有盗洞,填土内发现大量青膏泥。棺椁保存较差,据残存情况判断其葬制应为一椁一棺。椁室东部棺南侧出土陶鼎1件,夹砂红陶,平折沿,鼎足外撇,是较为典型的越式鼎风格。
M27 位于发掘区中部。方向100°。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墓道,有生土二层台结构。墓圹东西长约4.6、南北宽约2.2米,墓口距地表深约3.1米。该墓未被盗掘,填土底部有大量青膏泥。仅存独木单棺一副,未见木椁痕迹。随葬品分布在墓室东西两端,东端较多,西段较少,器形有印文硬陶坛、罐和原始瓷杯、瓿等。棺内未发现随葬品。
M31 位于发掘区中部。方向95°。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墓道。墓圹东西长约3.9、南北宽约2米,墓口距地表深约3.7米。该墓也未被盗掘,棺椁结构清晰,葬制为一椁一棺。椁室外及底部发现大量青膏泥。独木棺保存完整,紧贴椁室西壁。独木棺由上下两块半圆形棺板上下扣合而成,两端分别用两块半圆形挡板嵌入棺板内凹槽进行封闭。随葬品均出土于椁室内东端,均为原始瓷和印文硬陶器,器形有坛、瓿、罐、杯和碗等。
M58 位于发掘区中部。方向100°。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墓道。墓圹东西长约3.8、南北宽约2.1米,墓口距地表深约3.3米。该墓未被盗扰,棺椁均保存较好。葬制为一椁一棺。棺为圆柱形独木棺,位于椁室东南角。随葬品集中出土于椁室内西端,除了清一色的原始瓷和印文硬陶器(器形为瓿、豆、碗、罐和杯等)以外,该墓还出土了两件铜器,分别为鼎和勺。铜鼎子口内敛,两附耳位于口沿之下,浅弧腹,三扁足微外撇,通体素面,是较为典型的越式鼎风格。
墓葬特点
综观这批战国早中期墓葬,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数为东西向,少量南北向,无封土、无墓道,部分墓葬有二层台结构。
二是葬制绝大多数为一椁一棺,棺为由独木凿空扣合而成的极具特色的“独木棺”。椁室外及底部填充大量“青膏泥”。
三是随葬品均出土于椁室内,多位于一端集中放置。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墓葬中未被盗掘的墓葬中,独木棺内均未发现任何随葬品,具体原因不详。
四是随葬品的种类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主,器型有坛、罐、瓿、碗、杯、豆等,少量墓葬出土有铜器,器型为素面越式小铜鼎。
学术意义
随葬清一色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现象和采用“独木棺”的葬俗,均为长江下游地区吴越系墓葬的典型特征,据此我们推测其墓主人身份应为吴国或越国人。但采用竖穴土坑的结构、一棺一椁的葬制和普遍使用“青膏泥”的情况则说明其应该吸收了较多的楚文化因素。
据文献记载,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灭六、蓼,寿地入楚;景王十六年(前529),吴略州来,并占寿地;哀公二年(前493),蔡迁州来,史称下蔡。这批战国早中期墓葬的发现,填补了江淮西部地区吴越系墓葬的空白,为印证吴据州来以及吴楚江淮拉锯争夺的历史事实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撑。
结合近年来西圈墓地和南朱家大圩战国墓地的发掘情况,这批典型吴越系墓葬的发现,也进一步夯实了有关州来城、下蔡城的地望及其相关问题学术讨论的基础。哀公二十二年(前473),越灭吴;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楚灭蔡。这批墓葬的年代上限为战国早期,此时吴已被越所灭,而蔡国尚存,这就为探讨楚、越、蔡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东周时期江淮地区文化变迁背后的人群分布态势等问题拓展了新视角。
执笔:蔡波涛(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朱永(淮南市博物馆)
李军(寿县文物保护中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明朝御马监太监墓被盗,为什么盗洞挖得那么准?
曾国藩墓风水和被盗详情本文作者倪方六说明: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写的旧文,当时做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警法目录》,与北京很有名气的主持人徐滔(现任做副台长)、特约嘉宾主持那威、故宫专家张淑芬一起,聊了一期特别节目《盗墓奇谈》。下了节目后,就盗墓写了这篇文章。图: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墓内棺材正前方发现的唐代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2:360001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评述(城河、酒务头、经远舰)
5月6日2019年度全考古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后,朋友圈就各种刷屏,我看现场新闻发布会,也在第一时间把五位全国顶级专家对十个项目的评述记录了下来。详情可以点击文末链接。既然大家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此感兴趣,那么自今日起咱们就往前回顾一下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希望既可以为大家普及30年来我国重要的考古发现成果,也可以提高大家文物保护的意识。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19:520004王子今:汉代“天马”追求与草原战争的交通动力
对“马”的空前重视,是汉代社会历史的重要现象。“苑马”经营与民间养马活动的兴起,都是值得重视的文化表现。“马政”因执政集团所主持,主要服务于战争,同时又涉及政治史、经济史、交通史和民族关系史。当然,马的繁育和利用,也是体现人与自然生态之关系的重要社会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3:55:460000在三晋大地寻找夏商踪迹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父传子、家天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山西南部古有“夏墟”之称,夏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灿若繁星。“东下冯遗址”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继夏而起的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国家体制趋于完备,文明程度更高。山西南部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和完整城池,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49: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