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赵都邯郸城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后百家墓地遗珍见证城市繁荣
后百家北墓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后百家村北,属于百家村墓群。百家村墓群位于邯郸市西环内,沁河北岸一带,地形为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原地表有14座战汉时期封土墓。1957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河北省文化局等单位清理一批战汉墓葬,其中尤以战国时期M3、M57规模大,等级高,出土文物丰富,令人瞩目,百家村墓群成为战国时期赵文化的代表性遗存。

2021年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占地范围内涉及的墓葬进行了全面发掘。至2021年底,共计清理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463座、车(马)坑2座,出土文物达2400余件,获得大量珍贵考古资料,这批文物遗存见证了邯郸城两千五百年的发展兴衰。
本次发掘战国时期墓葬219座,墓葬延续时间长,时代从战国早期延续到战国晚期,墓葬等级从贵族到平民,是研究战国赵都邯郸墓葬演进序列和等级制度的极佳材料。战国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次之,以双墓并穴排列为主要形式,或为夫妻异穴合葬。
以葬具形式大体可分为木椁木棺墓、单棺墓和无棺墓三类,少量墓葬有椁外积石现象,或为北方文化因素。随葬陶器多置于棺外或壁龛内,多为一套仿铜陶礼器,主要有鼎、盖豆、壶、盘、球腹豆、高柄豆、鸟柱盘、筒形器,少数墓葬随葬舟、鉴、匜、魁和彩绘鸟尊等。陶器多饰暗纹,有少量彩绘,其中以彩绘陶鸟尊最富特征,与太原金胜墓的青铜鸟尊,同出一源,体现赵文化的特征。


部分墓葬随葬青铜兵器,有剑、戈、?、铍、镞等,青铜车马器有车軎、马镳、马衔、游环、铃铛等,青铜容器主要有铜盆,另外出土有丰富的铜带钩,多有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等装饰手法。石玉器有玛瑙环、水晶环、玉覆面、玉玦、石圭等。M402出土的铜戈、?、车軎上都有“甘丹下库”的铭文,实证邯郸之名的久远不变。






位于发掘区中部的M186是此次发掘中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葬。M186为南北向土坑竖穴墓,有棺椁,开口南北长4.8米,东西长4米,墓壁斜收,呈斗形,曾遭盗扰。出土陶器有5鼎、4壶、4盖豆、8高柄豆、2鉴等,器表上多有彩绘,铜器有车軎、马镳,玉石器有玛瑙环、水晶、玉环等。


M186西侧有1号车马坑(CMK1),南北向长方形,开口南北长5.7米,东西长3.25米,底部有生土二层台。坑内有两马一车,马南车北,马头在南,面皆向东。车厢置于坑底中北部,箱体散乱,或经拆解,一车轮置于西南部。坑底中部偏北有铜鼎3件,铜鉴、铜匜各1件,车轮上方有一碎铜鼎。车厢附近有18件盖弓帽、2件三通管,说明车顶有伞状盖。车马坑中发现成组青铜礼器是十分罕见的发现。出土的铜鉴与铜洗经过X光扫描,发现内壁有刻纹,题材为射礼图,是邯郸地区首次发现此类题材的刻纹。

M186东南有一车坑(CK1),东西向长方形,车衡在南,车厢在北。两轮拆卸,置于车辕两侧。车厢仅余底部,可见车轴。两坑皆不见青铜车饰,而M186可见铜车軎、马衔、马镳,周边再无同期大墓,皆向M186靠拢,因此,这两个坑应属于M186的陪葬坑,体现了赵国贵族的墓葬制度。
两汉至曹魏时期墓葬也是后百家北墓地重要的收获。这一时期的墓葬数量较多,墓葬形制演进显著。西汉早期流行土坑竖穴墓,西汉中期开始流行砖椁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小砖室墓,用楔形砖发券顶,东汉早期出现同穴并室合葬墓,并开始流行斜坡墓道,东汉中期流行前后双室墓,东汉晚期至曹魏出现多室墓,并出现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曹魏至西晋出现纵长方形单室墓。随葬器物随时代变化。




西汉早期流行实用器,以罐、壶为主,多素面无装饰,西汉中期仍以罐、壶为主,开始出现彩绘陶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出现仓、井、灶等生活明器,流行多种釉陶,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圆案、方案、耳杯、方奁等模型器,东汉晚期至曹魏,陶器变化不大,流行石灯。墓葬中出土的铜器主要有盆、镜、灯、带钩、铃、璜形器等,其中铜镜出土数量众多,有大量的铭文镜。墓葬中多有动物骨骼随葬,以猪、鸡最为常见,部分墓葬随葬整羊,体现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说明汉代城市人群结构的复杂化。
唐代遗物



后百家北墓地发现隋唐时期墓葬31座,集中分布于发掘区西北部,呈多排分布,有家族墓地的特征。墓葬形制主要有带墓道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砖室墓墓道位于墓室南端,作斜坡或者台阶式,墓道连接甬道,墓道与甬道间有砖砌封门,墓室作圆角方形,或者近圆形,墓室有棺床,部分墓室带小耳室,耳室内有人骨架,年龄在17~20岁之间,部分男女合葬,应为陪葬或者附葬性质。M460出土石墓盖一方,作盝形,志盖正面有栏格,双阴线篆书“王君墓志”,四刹线刻四神。砖室墓多被破坏,出土遗物较少,陶器多破碎,正在拼对修复中,其他遗物有铜镜、陶俑等。陶俑可见文官俑、胡人俑等。土洞墓皆带竖井式墓道,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墓室底面为近长圆形,有单人葬也有合葬,合葬有附葬现象。M164出土砖墓志盖一盒,墓志上墨书“李府君夫人吕氏附先冢以为念”,余字不可辨识。土洞墓多数保存较好,随葬品有泥质红陶罐、灰陶罐、红陶碗、红陶瓶、白釉瓷盏、白釉执壶、黄釉执壶、白釉瓷碗、黄釉瓷瓦、铜镜、铁剪刀、铁犁,装饰品有铜蹀躞带饰、铜钗、铜簪和骨栉等。此次发现的隋唐墓葬数量多,排列有序,墓葬形制有明显的演进,对于研究邯郸城隋唐时期的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有重要意义。另外后百家北墓地还有少量明清墓葬发现。
本次发掘中,对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及时搭建临时保护棚进行清理,对彩绘文物及时进行色彩加固,对脆弱文物进行清理加固,取得良好效果。邀请辽宁大学陈山教授团队对人骨进行现场鉴定,并提取大量检测标本,通过进一步科学检测深化对墓地的认识。
邯郸作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和汉代“五都”之一,有漫长的建城史,拥有璀璨的文化遗存,后百家北墓地各时期墓葬见证了邯郸城的繁荣和发展历程。后百家村东距邯郸大北城仅2.3公里,与邻近的林村墓群等区域共同构成赵都邯郸故城外的集中墓葬区。本次发掘是邯郸历年来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被评为2021年河北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魏曙光 张鹏 张亮 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李永山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喝祛湿茶后的排湿反应有哪些 喝祛湿茶可以成功祛湿吗
喝祛湿茶之后会出现比较明显小便增加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腹泻的情况,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所以不必要过于担心。祛湿茶进行排湿之后人体内的湿气会通过排泄物排出,从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大小便增加以及大便通畅的情况出现,等到身体湿气差不多去完之后异常情况会得到很好的缓和。一、除了祛湿茶还有什么方法排湿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0:29:370000四川雅安挖掘出的西汉古墓 出土一把宝剑(西汉宝剑)
出土的这个宝剑来自于西汉皇家。在2010年四川雅安博物馆的馆长在马上就要下班儿的时候,接到一个施工队打来的电话,说他们发现了一个类似于古墓的东西,这个馆长也不敢忽视,马上就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了这里。发现确实是一个古墓而且从各种缺口来看是用比较深厚的楠木做成的,这也让馆长十分的疑惑,在古代的很多朝代,只有皇家人士才可以用金丝楠木来做棺材,是不是这个墓穴的主人是皇家的人?墓穴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3-08 11:37:110001敬天祀神 越族土墩墓背后的信仰与葬俗
越文化最具特色的遗存是原始瓷和土墩墓,两者皆自马桥文化时期形成,延续至战国后期,与越文化的兴衰基本同步。我们透过越族特有的历史遗存,还原先民与神灵的相通,探寻思想、民俗演变的转折,以揭示越族信仰变迁的历史底色。土墩墓的溯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8:46:090000斯基玛萨龙:非洲大型食肉恐龙(长10.5米/9400万年前)
说到已经灭绝的恐龙,食肉恐龙总是容易被人记住,各类影视作品也更喜欢刻画食肉恐龙,比如恐龙之王霸王龙、水陆两栖棘龙等。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斯基玛萨龙,它是一种强大的大型食肉恐龙。斯基玛萨龙基本资料体型:斯基玛萨龙是一种非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10.5米,平均体重大约4.5吨,与黑龙江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0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94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14:2500006000年前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科学家们近日在南极洲考察时有了重大发现,原来外星人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到底是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呢?这张地图是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绘制的,是从海军上将皮里·雷斯的书房中找到的,所以人们把这幅地图叫做雷斯地图。雷斯地图上面绘制出了南北美洲、西部非洲,以及南极洲的地形。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10: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