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官定袁世凯墓为“林”,忌讳帝王陵,为何孙中山墓又称“陵”
袁世凯的墓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人的葬地,一般称为“坟”,或“墓”,帝王墓称为“陵”。有一个现象是,孙中山没当过皇帝,他的葬地称为“中山陵”,而当过“皇帝”的袁世凯,其墓却不叫“陵”,民间称为“袁坟”,官方称为“袁林”。

这是为什么?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人物。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9岁。收殓时,头戴平天冠,身穿祭天大礼服,以“大行皇帝”礼仪入棺。当年8月24日,又以国国葬之礼,归葬于河南省安阳县(今安阳市)的洹上村。
民国二十二年《续安阳县志》记载了此事,民国五年袁世凯葬于安阳,“是年,袁世凯以现任民国大总统,改元‘洪宪元年’。国民党蔡锷等,兴师讨伐,袁病薨于北平。本年秋,国葬于洹北龙虎庄,建造陵基,东临官道,植有森林,名曰‘袁林’。墓前置翁仲仪式,规模宏大……”

看来,如今通称的“袁林”一名,在当年即定下了。
“袁林”一名,出自民国官方。
民国七年七月出版的《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七号)“中国大事记”一栏,记录了袁世凯墓号的由来:“内务部呈称前大总统袁公墓已告竣,定名为‘袁公林’,拟定祀典及保管规则,并请将墓地所占地亩应完丁银漕粮,永远豁除。本日奉指令照准……”
那么,“袁公林”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出自袁世凯拜把子兄弟徐世昌。

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心腹、幕僚,系前清举人出身,满腹诗书。他比袁世凯大4岁,出生于咸丰五年(1855年),拜把子时袁为“弟”,而徐为“哥”,所以,袁世凯儿子称徐世昌为“伯父”。
袁世凯是徐世昌的恩人,是袁世凯将他举荐给权臣李鸿章,徐世昌这才有了荣耀的官宦生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官至前清的军机大臣、东北总督。
袁世凯死后最希望的接班人,就是徐世昌。但考虑到徐是文人,恐压不住,于是列出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位总统候选名单。

徐世昌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对形势看得很清楚,袁世凯称帝时有意远离,在袁世凯于民国五年(1916年)3月取消帝制后才出现在前台,袁世凯起用他为国务卿。
深得袁世凯青睐和信任的徐世昌,第一时间并没有能继承总统大位,而是由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但徐世昌在民国七年(1918年)10月还是如了袁世凯的愿,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成为中华民国第四任总统(第三任为冯国璋)。
徐世昌当了总统那年,袁世凯的墓也建成竣工。不论于公于私,徐世昌都是题写墓名第一人选。徐世昌题写了——“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墓碑至今尚存于墓地碑亭中。

但是袁世凯的大公子、本想当太子的袁克定不太满意,袁世凯是帝王,是“洪宪皇帝”,收殓下葬和陵寝规制都是按帝王规格来做的,所以他想用“陵”来命名袁墓,于找到了刚当总统的徐伯。
讲究“政治正确”的徐世昌明白袁克定用意,但明确不同意定名为“袁陵”。《洪宪宫闱秘史》一书中有一个说法,徐世昌称:“袁公生前称帝不成,未克身居大室,且已取消洪宪年号,设更用‘袁陵’名义殊未当。”
袁克定不死心,问徐世昌:“伯父所言,然则大殓时何以又用冕服乎?”

徐世昌是这么回答的:“冕置于柩中,人不见之,‘袁陵’两字则垂诸永久,未可相提并论。为今之计,惟有执两用中之。以愚见所及称之为‘袁林’可乎?‘林’与‘陵’同音,且古《说文》所载‘陵’与‘林’通,避‘陵’之名而仍行陵之实,无有善于此者。”
身为长辈,又是大总统的徐世昌这么一说,袁克定再也无话可说,不吱声了!
对《洪宪宫闱秘史》一书中的说法,显然有戏说之成份,但称“袁陵”为袁林,确是非常妙的。且无不可。

墓称“林”而不称为陵,乃圣人之墓,非平庸之辈可称。如孔子曲阜墓地称为“孔林”,洛阳关羽墓地称为“关林”。将袁墓称为“袁林”,既避免了敏感的“帝王陵”,避逆民意,又拔高了墓主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还显示了对袁世凯的敬重。
自此,民国官方后来行文时,皆称袁墓为“袁公林”。如民国七年(1918年)内务部呈报的袁世凯墓工程报告,便以此名来呈报,称为《袁公林墓工程报告》。

袁公林习惯简称“袁林”。但是,袁世凯墓称为“袁林”合适吗?显然是不适合的,其非圣人,但事已至此,只能约定俗成。
事实上,徐世昌所言“‘陵’与‘林’通,避‘陵’之名而仍行陵之实,无有善于此者”,有忽悠袁克定的之嫌疑,为什么不能将袁世凯墓号上“陵”字,他心知肚明,怕招来是非,导致反对。

因为当时南方的革合党人一直认为,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才当上了“大总统”,后又复辟帝制,更不得人心。如果将其墓称为“陵”,等于事实上承认他复辟帝制的正当性,国人能答应吗!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移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其墓官方便定名为“陵”——中山陵,由此而来。
为什么未当过一天皇帝的孙中山葬地能称为“陵”,而真的当过83天皇帝的袁世凯葬地却不可以?原因就在人心的向背,是政治和时势的需要和选择!

老街新“数”说 | 数字沉浸式学术分享会在知造局举行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每座城市都应至少有一条老街;老街像是家里的老人,他沉淀的美、历史和知识,值得被欣赏、尊重和讲述;老街应该是包容的,最适合城市里不同的人无目的地轻松溜达;老街应该是便捷的,让所有人方便到达使用和了解它;老街应该能像老人爱护孩子一样孕育和呵护城市的新生力量。老街老了,它值得被精细对待,也值得被更多人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55:290000民间的呼声,探索夏文化的五大攻略
文献记载中的夏代是中国王朝国家诞生和早期发展时期,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多学科综合研究,逐步探索接近历史真相的夏代历史,是目前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14:510000湖北找到朱元璋儿子的墓葬 陪葬品价值超高(明朝古墓)
湖北找到的一座明朝皇室古墓是朱元璋儿子的墓葬。2005年12月28日说起,这天是所有专家们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湖北挖出朱元璋儿子墓,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重见天日,刚开始一切都进行的比较顺利,可就在封门砖拆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奇怪气体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1:39:200000保健按摩从古代哪朝兴起的?按摩时都有什么讲究?
唐朝人喜欢“按摩”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古代人“做体操”,这篇接着聊古人的健身方式——按摩。按摩,是现代十分喜欢的一项健身方式,但在早期并不是“全国皆摩”,而有特定作用和需要时才需要按摩。但从唐朝开始,按摩成了大众健身方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9: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