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新“数”说 | 数字沉浸式学术分享会在知造局举行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每座城市都应至少有一条老街;老街像是家里的老人,他沉淀的美、历史和知识,值得被欣赏、尊重和讲述;老街应该是包容的,最适合城市里不同的人无目的地轻松溜达;老街应该是便捷的,让所有人方便到达使用和了解它;老街应该能像老人爱护孩子一样孕育和呵护城市的新生力量。老街老了,它值得被精细对待,也值得被更多人关注。”
2022年1月22日下午,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智慧足迹、人民文旅研究院、ICI知造局举办的“2021年度历史街区再利用追踪评价分析研究分享会”,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景山街道创新打造的国际文化遗产交流空间-ICI知造局顺利举行,并在线上同步直播。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为本次活动的学术支持单位。
来自遗产保护、数据分析、文旅产业、社区管理、街区运营、网红门店经营等不同领域嘉宾及观众在分享会现场进行了精彩的探讨与交流。分享会采用数字沉浸式体验与研究成果展示相结合方式举行,受到到场嘉宾及观众一致好评。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主持分享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冯斐菲,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飏,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CEO姜洋,中国联通集团文化旅游总经理李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单彦名及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等嘉宾在圆桌对谈环节就历史街区再利用现状、趋势及期望等相关内容作精彩分享与交流。分享会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主持。会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与自然研究室室主任张捷分享了《2021年度历史街区再利用追踪评价分析研究》相关研究,相关分享成果后附。

▲圆桌对谈环节各位嘉宾积极交流探讨

▲数字沉浸式主题分享会现场效果
《2021年度历史街区再利用追踪评价分析研究》






(来源:清华同衡遗产中心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室)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国古代帝王陵有一座最为盗墓者所惦记,里面藏宝无数
汉武帝茂陵的随葬品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历代帝王陵中,汉武帝的茂陵是工期最长的。公元前127年,当茂陵工程进行到第13个年头时,汉武帝又从全国各地动迁富户豪族到茂陵邑定居,这一次也有数十万人。营建茂陵工程巨大,所需要资金一定不会少。钱从哪里来?汉武帝动用了国库收入。当然这是当时法律所允许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11:480000荐书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1)》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1)》主编:国家文物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9月定价:180元ISBN:978-7-5010-7758-8目录序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08:030000最容易得手的盗墓手段,地面不见痕迹,唐朝盗墓者用之盗了宠妃墓
最容易得手的盗墓手段是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之前我曾多次说过盗墓工具的问题,对于盗墓的手法说得相对少,这篇来说说盗墓的手段。盗亦有道。盗墓圈的“道”,就是盗墓的手段。古今盗墓者最常用,也最容易得手的手段是什么的,我认为是——“地遁”,地面不会留下一点痕迹,非常隐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7:1000002022年,河南学者找到一幅画,和尚穿朝靴坐龙椅
一张画像一桩谜案,古寺中竟藏有穿朝靴坐龙椅的和尚画像!他一个和尚究竟为何能坐在龙椅之上?2002年,河南省民权县县志办学者潘宇来到千年古刹白云禅寺收集整理文字文物。他准备编写一部寺院志书。没想到此次工作竟让他发现了一桩三百多年前的宫廷谜案!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35: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