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新“数”说 | 数字沉浸式学术分享会在知造局举行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每座城市都应至少有一条老街;老街像是家里的老人,他沉淀的美、历史和知识,值得被欣赏、尊重和讲述;老街应该是包容的,最适合城市里不同的人无目的地轻松溜达;老街应该是便捷的,让所有人方便到达使用和了解它;老街应该能像老人爱护孩子一样孕育和呵护城市的新生力量。老街老了,它值得被精细对待,也值得被更多人关注。”
2022年1月22日下午,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智慧足迹、人民文旅研究院、ICI知造局举办的“2021年度历史街区再利用追踪评价分析研究分享会”,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景山街道创新打造的国际文化遗产交流空间-ICI知造局顺利举行,并在线上同步直播。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为本次活动的学术支持单位。
来自遗产保护、数据分析、文旅产业、社区管理、街区运营、网红门店经营等不同领域嘉宾及观众在分享会现场进行了精彩的探讨与交流。分享会采用数字沉浸式体验与研究成果展示相结合方式举行,受到到场嘉宾及观众一致好评。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主持分享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冯斐菲,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飏,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CEO姜洋,中国联通集团文化旅游总经理李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单彦名及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等嘉宾在圆桌对谈环节就历史街区再利用现状、趋势及期望等相关内容作精彩分享与交流。分享会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主持。会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与自然研究室室主任张捷分享了《2021年度历史街区再利用追踪评价分析研究》相关研究,相关分享成果后附。

▲圆桌对谈环节各位嘉宾积极交流探讨

▲数字沉浸式主题分享会现场效果
《2021年度历史街区再利用追踪评价分析研究》






(来源:清华同衡遗产中心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室)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1986年福建出土的一南宋古墓,墓中夫妻皮肤有弹性、血管依稀可见
国家名义的古墓挖掘让我们能够更多地去了解古代人的文化,能够让我们的文物得到良好的保护。比如,秦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见识了当时秦朝军队的雄壮气魄。一个个兵马俑精细的轮廓,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秦人非凡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俑殉替代了人殉盛行一时,更具人性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23:110000鸭颌龙:蒙古小型恐龙(长4米/仅出土一块齿骨碎片)
鸭颌龙是一种禽龙类下的鸭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12亿年前-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米,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主要以低矮植物为食,它的唯一一块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是一块非常破碎的齿骨化石。鸭颌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55:320000荐书 |《守望纪程》序
守望纪程著者:高军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9月定价:120元序言我于1991年1月被从学校调入绍兴市文化局任局长,由此开始接触文物工作,几乎干到退休。当时局里设有文物科,科里只有一位从市文管会借调来的工作人员,就是高军同志。应该说高军不仅是我的老同事,还是我文物工作的启蒙老师。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23:050000我国发现的第一座水下皇陵 里面是谁(水下皇陵)
水下的皇陵是埋葬朱元璋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长江中下游附近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位于江苏省内的洪泽湖水位急剧下降。某天,当地的一位渔民在洪泽湖捕鱼的过程中,无意在西岸的湖底处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建筑,这些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展露了出来,其余仍在湖水以下。村民见到这种情况,很快就将这一消息传了出去。水下陵墓我要新鲜事2023-04-06 19:17:350000观展:年末玉器大展,山西西周玉器首次集体亮相
玉文化,万年悠长。至少自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玉、崇玉,经过夏商周,绵延至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皆为世人所钟爱。正如孔子《论语·八佾》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您开篇所见,无论色泽、造型,还是纹饰、内涵,山西曲沃北赵、羊舌晋侯墓地及绛县横水墓地等出土的西周玉器都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极为丰富的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49: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