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大汶口墓地

▲ 大汶口遗址位置图
中国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墓地。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附近的大汶河两岸,也曾称为堡头遗址。面积约为82万平方米。1959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济南市博物馆由杨子范主持进行第一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发现133座墓葬和1座横穴式陶窑。后出有田野考古报告《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大汶口文化即由此墓地而得名。上述墓葬分为 3期,早、中期墓和晚期墓分别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中期和晚期。对照其他遗址,估计墓地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前2500年间。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汶口13号墓出土情形

▲ 大汶口墓地出土陶器

▲ 陶鼎

▲ 彩陶背壶
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14座有木质葬具痕迹,其中包括四壁叠放原木、顶部用原木铺排的木椁式葬具。绝大多数死者头向朝东。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侧身、俯身或屈肢葬很少。合葬墓有8座,其中双人的7座,3人的1座。经鉴定,有3座是男左女右的成年双人合葬,1座是成年男女与幼女的三人合葬。还发现 5座墓只有随葬品而无墓主或仅见零星残骨。部分人骨上存在枕骨人工变形和拔除上侧门齿的现象。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以陶质器皿为最多,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代表性的器类为鼎、豆、壶、背壶、罐、杯、鬶、盉、尊、瓶、“盔形器”等。随葬石器均磨制规整,有穿孔石铲、有段石锛、矛、锤以及一般的斧、刀、锛、凿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及较多的玉石质饰件,有的为串饰。骨、角、蚌器中除鱼钩、鱼镖等工具、日用什物外,还有精致的透雕象牙梳、筒、琮及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随葬品的精美程度,说明当时手工制作已专业化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大多数死者指骨附近发现有獐牙或獐牙钩形器,一些死者的腰部放有涂朱的或穿孔的龟甲。随葬獐牙、龟甲之类,应是当时的一种习俗。随葬品中还有一些动物骨骼,有猪头、猪下颌骨、猪身半具、猪蹄以及野兽、鱼、鸟的骨头,应是祭食。其中43座墓随葬猪头、猪下颌骨共96个,最多的13号墓内有14个。一些人认为,猪头是私有财产的象征物,随葬猪头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随葬品也极不均衡。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这些说明氏族社会内部已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目前一般认为,大汶口墓地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

▲ 镂孔象牙梳

▲ 绿松石串饰

▲ 玉串饰
由表及里 格物致知——第二届旧石器考古高级培训研修班结业
2022年8月8日,第二届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题培训研修班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成功举办开班仪式,本届研修班是针对目前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现状而开展,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国内外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进展,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并掌握相关技能。时光飞逝,课程与实践已然走到尾声,八位学员在此期间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于11月6日顺利结业。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34:320000乌克提纳翼龙:北美翼龙类(第三对牙齿硕大/长15厘米)
乌克提纳翼龙是一种翼龙目下的古魔翼龙科生物,诞生于白垩纪初期的阿尔比阶末期,目前仅发现了一块口鼻骨骼化石,于美国的德州境内发现,所以只能得知它的总长可达15厘米,其中第三对牙齿是最大的,长度可达17.7厘米。乌克提纳翼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43:260000广西发现一个巨型石棺 主人身份是谜团(清代古墓)
古墓中棺材板中的北斗七星是清代墓穴的标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墓葬盛行,有地位有地位的人会在死前做好身后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准备。特别是最高皇帝会建造巨大的地下宫殿和巨大的坟墓,无数珍贵的陪葬品会被放入坟墓,甚至活着的人也会和他们一起埋葬,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有数不清的古墓,这些古墓经常在一些意外中被发现。巨型石棺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0:54:300001神秘消失的古滇国真的在抚仙湖底吗 湖底雄伟宫殿又是何人所建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4:090000